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名刊要览     
走近乔布斯的iPad 苹果公司最新的iPad平板电脑当然也能完成从日历、电子邮件、网络浏览到视频音乐和游戏在内的各种任务,但它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苹果设计师们不断修改iPad,实现用户和内容处理之间的无障碍接触,以此来贯彻苹果一贯的设计主旨,那就是实现产品和用户之间的人性化互动。  相似文献   

2.
你是如何撰写电子邮件的?使用电子邮件软件自己的邮件撰写功能?它们在显示效果的设置方面并不尽如人意,我们无法编辑出精美的电子邮件,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使用WPS等文字处理软件编辑电子邮件?它们的效果当然不错.但与电子邮件软件的联系并不紧密.使用它们撰写出精美的邮件之后仍需启动专业的电子邮件软件再将邮件发送出去.操作比较繁琐!对此.有些用户不禁会想.有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呢?回答是肯定的,中文Word 2000可满足广大用户的这  相似文献   

3.
<正> 你是否还记得,2000年9月,“21cn”网站率先放风电子邮件要收费,立即引起了网民的强烈不满“伊妹儿”也要“贴邮票”?但是,收费邮件还是迈出了十分艰难的一小步,据统计,目前国内电子邮件收费用户已达900万户,占全国拥有的6510万电子邮箱账号总数的13.8%。 2001年3月8日,“网易”跟着启动了“个人主页收费服务”,又一次引发了网民的广泛议论“免费午餐”究竟还能吃多久?尽管部分网民表示只要收费合理可以接受,但可以预料“收费个人主页”的路途也不会平坦。  相似文献   

4.
博客——新网络骑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新观念真是层出不穷,就好像每年春秋两季发布的时装。刚刚我们才学会在网上灌水,收发电子邮件,大虾们就又进步了。我们听到有人说,“黑客”不黑了,“闪客”不闪了,因为“博客”来了。 博客们欣喜地宣告:“博客浪潮”被评为2002年中国互联网5个新特征之一。据说,全球现在有接近100万博客,而且每4秒钟就会产生一名新的博客。博客仿佛在一夜间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5.
不论是LAN还是因特网,电子邮件是许多网络存在的主要要素。 按照今日的电子邮件模式,信息送到服务器并存储在其邮箱中。当用户想要核查是否有新的邮件时,就与邮箱建立联接。此类设置的原则是:客户计算机的地址与电子邮件接收者的地址不一定总是相同;一台计算机可能有许多用户,而一家用户可能与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此外,客户不一定总是与服务器连接着,所以电子邮件不总是能直接送达其用户。 现在使用电子邮件受到各式各样的限制,邮局的通用电子邮件协议虽然容易设置和使  相似文献   

6.
8月21日,新华社在各条发稿线路中播发了公鉴《新华社实行新闻用户挑错奖励制度》,在各新闻用户中引起较大反响,许多媒体同行积极为新华社稿件挑错,新闻信息中心(营销总平台)用户服务总值班室每天接收全国各地电话、电子邮件百余人次。经过及时处理,“改稿”明显减少,据8月22日至23日统计,发“改稿”仅9条。  相似文献   

7.
本刊 《山西档案》2004,(2):57-57
去年以来,病毒猖狂日甚。特别是继“冲击波”病毒之后,近来的“恶鹰”病毒、“网络天空”病毒频频侵扰广大电脑用户,上网用户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病毒。以本刊编辑部使用的电脑为例,春节后一段时间,每天有数十个病毒被查出,有时竟上百。最近的病毒,主要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石念军 《青年记者》2017,(27):59-60
从纸媒到融媒,从大众到窄众,传媒业态的变化实际已经瓦解了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广泛地发展用户、黏合用户、分析用户,就变得尤为重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下纸媒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重建连接用户的能力,提高服务用户的水平.齐鲁晚报融媒报道中心作为报社采编一线的融媒转型“先遣部队”,正是以此为宗旨,着力围绕“内容”“用户”和“平台”三个维度,对融媒转型的“局地突破”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电子邮件因其方便、快捷等特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使用。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用户时常会收到垃圾邮件。这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说其“不大”,是因为有些用户认为垃圾邮件不去理会它不会有太大问题;说其“不小”,是因为垃圾邮件浪费了系统资源、网络带宽和用户时间,同时,垃圾邮件还可能具有破坏性。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垃圾邮件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最大烦恼,垃圾邮件的病毒率高达47%;2003年,中国的邮件服务器共收到1500亿封垃圾邮件,  相似文献   

10.
介绍“法规遵从”的含义及其在电子邮件归档中的运用与发展,并从保证电子邮件归档数据的可用性、安全性、完整性等方面分析电子邮件归档中法规遵从原则的三要素,提出加强电子邮件归档的信息保护、使用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法规遵从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13,(Z4):79-80
<正>随着Internet迅速普及以及企业内Intranet的建立,企业网络用户的数量不断增多,电子邮件的功能从最初的电子邮件收发,发展到现在邮件的协同工作。用户对电子邮件的信任度不断增加,企业内部、外部的业务沟通和交流通过电子邮件传输并最终确定。随着企业业务的国内和国际化拓展以及人性化管理需要,在家、全国甚至世界异地工作的员工越来越多,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系统,让员工跨越地域的束缚,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构筑一个虚拟办公室。一、邮件系统面临的困境1.管理困难。邮件实现了相应的信息沟通功能后,成为历史邮件,利用率降低,随着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09,(22):40-40
亚马逊英国网站发布新的iPhone和iPod Touch应用软件,该软件使得用户可以用手机购物。该软件是“Amzaon Remembers”服务的一项,可以从苹果商店免费获取。用户可用iPhone手机拍摄一个物品照片,用电子邮件发给亚马逊网站,亚马逊找到与之相似的图片后,用邮件发给用户一些建议。这些图片可以存储在亚马逊的应用软件和亚马逊英国网站上。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1月28日晚《乡村发现》“美丽村姑”活动进入决赛。30日19点40分湖南卫视播出后,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栏目组接到全国各地观众打来的电话及发来的电子邮件,称赞“美丽村姑”评选活动,给农村女孩提供了一个舞台,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令人耳目一新。村姑们在“农家活”、“农家乐”、“农家话”环节中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透  相似文献   

14.
潮流新品     
会自动摄像的手机 日本J-PHONE宣布从2002年6月6日开始发售一款“支持动态视频电子邮件”的最新手机“J-P51”。所谓“动态视频电子邮件”,就是可以将动态图像作为电子邮件的附件收发。这就是新手机的模样:液晶画面  相似文献   

15.
林虎 《兰台世界》2012,(14):6-7
在探讨许可式电子邮件营销概念和优势的基础上,从获取用户许可、档案信息推送、邮件设计方面分析了许可式电子邮件营销在档案部门中的应用,总结出档案部门开展许可式电子邮件营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国外动态     
《中国传媒科技》2005,(10):64-64
<正>利用RSS和Atom技术Google推个性化新闻服务 [10月8日赛迪网]10月7日,Google推出了一项测试版本的新服务。这项服务将收集聚合新闻网站的报道,并且以网络日志的形式向整个 网络传播。 据CNET News.com网站报道,Google这项名为“Google Reader”的计划汇集选择的网站的新闻和更新。这项服务允许用户订阅这些网站的材料并 且创建一个用户可以排序和组织的阅读列表。用户能够向他们自己的网络日志中发布新闻标题或者通过“Reader”网站用电子邮件直接发送给自己  相似文献   

17.
视野     
《新闻实践》2012,(8):94-94
6月20日人民网消息:“很荣幸从北京向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出全球首封‘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邮通多语,惠及全球。感谢所有投身此项工作的同仁们!”6月19日,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钱华林研究员通过“钱华林@中科院.中国”这一电子邮件地址,向中国香港、  相似文献   

18.
一、电子邮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Internet网和WWW网的广泛普及,电子邮件的使用迅速增多起来。Forester研究公司的调查表明,1992年到1997年美国电子邮件的用户从2%上升到15%,增至原来的7倍,估计下个世纪初这一数字还将发展到50%。电子邮件的使用不仅在数量上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其重要性日益增加。联合国1991年统计数字表明,电子邮件已不只是电话的替代品,它可以而且已经在更广泛地应用着。1991年,所有反馈用户中有70%使用电子邮件交换电子表格与数据文件,  相似文献   

19.
在媒体生态系统中,受众、记者、编辑三者构成了信息权力主体,但是三者的信息权力结构却处于变化中,相继出现了信息稀缺时代的“记者中心论”、信息丰裕时代的“编辑中心论”、新媒体赋权时代的“用户中心论”,大数据时代正在形成“编辑智能论”.在大数据时代,前台“语义数据”和后台“用户数据”的价值被智能化处理,信息推送(Push)的价值再次被重新挖掘.  相似文献   

20.
伦敦奥运会后发布的数据表明受众观看奥运的方式已经出现了变化,手机和网络成为观看奥运的新宠,社交媒体成为获得奥运资讯的重要渠道.同时,“用户生产”创新了奥运报道格局.笔者分析了在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共存的格局里,“大众造”给“专业生产”带来变化和影响,并提出了对奥运报道新大众时代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