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将我部组织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德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一并执行。  相似文献   

2.
李晓慧 《教师》2010,(35):26-26
本文以中职校“哲学与人生”课程为例,阐述了案例导课的目的和作用,深入分析了案例导课的艺术性,对“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哲学与人生"课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基础课程,"哲学与人生"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哲学与人生"课程相对抽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积极性已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文章阐述"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无论如何,哲学都应是关涉课程与教学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就更不必说了。哲学更是关涉人的关涉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即人学!在育人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活动里岂能没有哲学!尽管“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已进入到一个对种种主义有更大容量的时期”,但在课程与教学论界“称得上主义的东西可能是太少了”(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前言》),以致尽管很多课程与教学论者打着哲学的旗号、喊着哲学的口号、讲着哲学的话语,却令我们闻不着哲学的味道。这使得人们发出“课程与教学论”是不是理论、有没有理论的质疑。甚至很多人为了不致降低自己高贵的学术身份而不…  相似文献   

5.
依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新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针对哲学与人生课程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的教学内容,设计了《直面人生挫折与挑战》的主题活动课,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挫折认知的内化和坚强意志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张钰铖 《考试周刊》2013,(51):130-131
中职学校开展《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哲学与人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增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践行人生的能力,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中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三味",即坚持以生为本的"生本味"、注重生活化教学的"生活味"、强调哲学课程学习与实践相统一的"活动味"。力求通过指引学生体验"三味",让哲学智慧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国家规划的中职新教材《哲学与人生》的书名不妥,它将"哲学"放在了"人生"的前面,虽然突出了"哲学"这门课程,但是,如果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看,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从新教材编写的主要内容来看,从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学的基本方法等方面来看,这是不科学的,因此,应该将"人生"放在"哲学"之前,将其改名为《人生与哲学》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8.
王秋月 《考试周刊》2011,(58):169-169
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实践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该课“抽象”、“枯燥”、“无味”,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之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把这门课程教好,让学生自觉地喜欢上这门课程,更快地找到学习哲学课程的乐趣,让沉闷的教学课堂变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高二《思想政治》(下册)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或者教学《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过程中,都有一些学生对哲学意义上价值(以下简称价值)的含义,以及它与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和日常用语中的“价值”的区别,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为此,我们对如何理解价值的含义,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哲学与人生》课程对技工院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觉得哲学知识高深莫测,抽象难懂,因此,笔者立足学生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教学感悟。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与人生”课程思想性和哲理性强,概念抽象,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缺乏热情的中职学生来说,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要想改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运用趣味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哲学与人生”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职教育开设《哲学与人生》课程,既能渗透哲学理论、传播哲学观点,也能指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开展哲学与人生教育,对中职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他们端正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理想。本文根据《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特点,从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培育高尚的道德素养、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三个方面探讨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26):81-82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生活与哲学》是四个政治教学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探究哲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哲学意味。同时,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当前的《生活与哲学》教学也显得较为死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古诗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魅力,语言精练、内涵深刻,融知识于一体。对于高中生来说,学生已经掌握或是熟知了很多古诗词,其中不乏包含哲理的古诗。所以,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将古诗词运用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课程中,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高中《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锐 《教书育人》2005,(10):58-59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高级英语》课程描述为“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要求“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可见,高级英语的教学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并兼顾知识的扩充及获取.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当前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存在的"不学习""被学习""假学习"和"浅学习"等问题,分析将非智力因素融入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并从几个方面探讨中职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具体策略.即合理规划教学任务激发学习兴趣、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培育学习动机、优化教学方式陶冶学习情感、创设教学情境磨炼学习意...  相似文献   

16.
李强华 《文教资料》2011,(33):85-87
中国哲学经典一直以来是高等院校中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经典教育法在《中国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哲学经典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吸纳经典中的人生哲理,从而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启迪人生智慧。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经典教育法时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阅读准备、注重分组讨论和提高平时成绩在考核中的比例。教师对经典的诠释要以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为目的。  相似文献   

17.
品鉴《汉字百味》,尽得人生百味.《汉字百味》恰似一部人生百科全书,以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处事智慧为心灵疲累的世人指点迷津、疗愈创伤,堪称中国式的“心灵鸡汤”.深切的人文关怀与澹泊的处事哲学包蕴其中,体现出作者的良知与悯世之情.  相似文献   

18.
林洁 《广西教育》2013,(31):157-158,166
依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新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针对哲学与人生课程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的教学内容,设计了《直面人生挫折与挑战》的主题活动课,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挫折认知的内化和坚强意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职校"哲学与人生"课程为例,阐述了案例导课的目的和作用,深入分析了案例导课的艺术性,对"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与人生》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的重要问题有积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并遵循人生的行为准则,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未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值得德育课教师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