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魏茹 《天中学刊》1999,14(6):81-82
狄德罗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如果没有情感,则无论什么道德文章都不足观了。”作家倾注在作品里的情感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感染、陶冶人们健康情趣的功能,也就是说,作家在创作时不仅要写出自己的激情,还要写出他们体验到或想象到的各种人物的感情,从而使文学作品产生各种情感感染的作用。如果说文学作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那么,凝聚在作品中的情感也是人的本质力量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阿·托尔斯泰在概括文学的作用时才说:“文学的一个总的目的是:从感情上认识伟大的人。”苏联当…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语)”,“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  相似文献   

3.
邱倩 《现代语文》2013,(6):121-123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拥有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语),"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狄德罗语)。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着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语)”,“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狄德罗语)”。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着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  相似文献   

5.
正唐代伟大的文学大师自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道出了文学作品创作和欣赏是从真挚的情感出发的真谛。所以说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从稚气走向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引领学生领悟语文教学的情感魅力,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一、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特点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包括美感、道德感和价值感三大要素。对于人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源泉。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  相似文献   

6.
父爱无言     
人们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父爱则远远落在母爱之后。”而我认为并非如此,不仅母爱可谓伟大,父爱也可称之为伟大。有赞扬母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那么就不应该有赞扬父爱的“世上只有爸爸好”吗?也许是因为父亲对人的严厉、耿直,由此烘托出母亲的温柔、善良,这让人们对父亲产生了一种畏惧,对父亲的付出也无视为爱,反之,对母亲善良、温柔的付出看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而事实并非如此,父亲的付出并不是毫无价值的,这种付出也可视为爱,一种无言的爱。  相似文献   

7.
所谓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是受人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情感的性质是决定于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能引起我们强烈情感体验的事物,常常会促使人对这件事物进行孜孜不倦的钻研、思考、体会、追求和掌握.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就说过,他对天文学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的高潮和鼓舞.  相似文献   

8.
所谓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是受人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情感的性质是决定于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能引起我们强烈情感体验的事物,常常会促使人对这件事物进行孜孜不倦的钻研、思考、体会、追求和掌握。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就说过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那些能够好好地工作、学习,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即具有正常的理智和才能的人,在与自己的孩子发生冲突后就变成了不能分析最普通的事情的人了?因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丧失了健全的理智、生活经验、智慧和他们终生所积累的聪明才智.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他们不再是“正常的“人了,连微不足道的问题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原来只有一个原因,这就是对自己孩子的爱.爱-这是最伟大的情感,这种情感一般来说能够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只有人的精神才能创造的人类最伟大的珍品,这种情感也是制造废品的原因,即造就拙劣的人,自然也是给整个社会,首先是给家庭带来危害的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伟大导师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情感在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事业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代语文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促进他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情感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语文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环境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环境意识的产生是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认识的一次伟大的觉醒。以往社会发展只有人类目标,没有环境目标,常常以损害和牺牲环境的方式去实现人类的需要。特别是18世纪后叶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强大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正>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起作用。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是指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为了唤起、强化以及培养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  相似文献   

14.
名人名言     
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人类生活需要音乐,从古至今不管在哪都离不开音乐,音乐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一种精神上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促进学生在感知能力、情感能力、想象能力等。伟大的音乐家德辽斯说过:"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像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情感"。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呼唤“多情”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蓉 《广西教育》2012,(42):11-12
一个不善于表达感情而冷冰冰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出色的语文老师的。因为首先从教育对象看,学生都有喜怒哀乐的感情。如果能把他们的情感调动起来,那么产生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所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巨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其次,从教材方面看,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皆关情。自古至今,每一篇名篇佳作都是作者饱蘸着思想情感,字里行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诸如亲情、友情、爱情、民族情,有对自然的爱恋,对生命的赞美,对真理的追求,对邪恶的抨击,对英雄的讴歌,表达了作者一定的审美观念。再次,做语文教师必须善于表达感情。学生欢迎“多情”的教师,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不适合做教师。语文教师应该像一团火,而不应该是一块冰。  相似文献   

17.
师爱无边     
王雁 《青海教育》2014,(11):12-12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事物。”在近20年的教育教学之路上,我也越来越体会到,只有你真正爱孩子,才能引导孩子走在一条健康、快乐成长的道路上。师爱无边,就像一缕春风、一夜细雨,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人、唤醒人、打动人,从而收获师生的心灵对话、情感的沟通、思想的碰撞。  相似文献   

18.
李玲 《考试周刊》2011,(26):51-52
伟大的思想家列宁曾经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那什么是情感呢?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作用。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达尔文曾感慨地说:“对艺术爱好的丧失,会引起心灵另一部分功能——能够产生高级意识的那部分功能衰退。”他指的就是人的综合审美力和内在情感的能力。伟大艺术思维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和情感。特别对天才艺术家和科学家来说,杰出的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更与艺术审美的判断力、鉴赏力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20.
匡其敏 《课外阅读》2011,(6):268-268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克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加以培养的结果”。这句话道出语文教学的真谛。如果教育不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教育是师生间的心灵的沟通。对学生有“无爱的情感”直接影响教师 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只有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联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在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