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作文存在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解决这种局面,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方法是:第一,让作文与生活联系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其次,要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第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2.
一、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想写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快乐作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感受。"这也就是说作文要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吐真情,表述具体、生动、形象。而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的作文才是真实自然而感人的,那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历少,阅历不深,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地的教学实际,为学生创设真实、愉快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由拟题,提供交流机会,给予成功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在乐中学写,愉快作文。  相似文献   

4.
一、激发和调动学生习作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有话可写,渐渐地学生才会喜欢作文。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沃土,缺乏生活素材是学生写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习作指导中激活亲身体验.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学生就会“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相似文献   

6.
徐春炎 《生活教育》2013,(10):72-74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低年级学生树立"生活教育"的理念,让"生活教育"扎根作文教学,通过融入课堂、链接生活、参与活动等策略,放飞学生的心情,从而激发兴趣、体验情趣、感受童趣,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写"的快乐,从而在这个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站得更稳","学得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洪涛 《小学语文》2012,(6):48-49
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的最大特点是过渡性,即由口头作文向书面作文过渡,由观察图画向观察生活过渡,由句段训练向篇章训练过渡。这个特点决定了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训练必须要解决“愿写、爱写、会写、有东西写”的问题。一、减少束缚,让学生愿写首先,不要将写作文弄得很严肃,要强调作文就是写话,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相似文献   

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指导低年级儿童写话,就要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所以不仅要在词、句的训练上下功夫,加强课外阅读,还要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要注重丰富儿童生活体验,积累写作材料,优化作文评价机制。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教学理念生活即是作文,观察即成作文。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有惧怕的心理,为了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减少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我设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讲真话,抒真情,自由表达,写出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欲望。本设计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写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作文素材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其次要解决表达问题,让学生会写,从模仿到创造,向教材要写作素材,向教材学表达;最后要将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开创作文的源头活水,使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学生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是他们快乐童年中的"苦差"。究其根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教师没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没有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没有努力让教材中的习作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没能激发学生倾诉的需求,使他们能写、会写、爱写。"创意体验"作文教学从学生作文的思维规律、行为规律出发,目的是解决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无话可说、假话连篇等问题。它强调要以教材为本、体验做基、创意引路,使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体验到习作的乐趣,从而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12.
融"生活"于作文教学之中——探寻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 《考试周刊》2010,(53):69-70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外,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十分精辟地道出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学就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帮助学生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那座桥.让学生在学校中体验生活,在家庭中寻找生活,在自然中观察生活,在社会中开阔生活,真正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表.在教学中我尝试以下策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江洋 《考试周刊》2012,(50):51-51
对于一年级学生,如何让他们对说话产生兴趣,进而乐于写话,这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寻找说话的乐趣,挖掘写话的素材,从而让学生乐于表达。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应注意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使写话成为学生们心灵的乐园,成为他们展现自我、憧憬未来的舞台,并最终为中高年级的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把1-2年级的写话目标定为:(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看图写话是低年级进行写话训练的重要途径。看图写话画面生动形象,学生能直观地感受画面上的内容,对学生的写话有很大的启发,而且画面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写话兴趣,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画面内容就是最好的写话的"扶手",学生能言之有物。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长期以来让学生最感头疼的事。小学低段的看图写话就像一座大楼的基石,至关重要。因此,小学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看图写话训练起步。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作文,大致要经历"说话写话,片段练习,谋篇布局"三个阶段,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启蒙阶段。学生刚刚由写几句简单通顺的话,一下子就要写一篇较完整的习作了,难度还真不小。如何让学生学会写作?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让他们爱上写作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让学生从课堂练笔起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都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作文教学,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得作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作文作为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作文教学,让作文走进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以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伟清 《考试周刊》2012,(57):42-4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使低年级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要让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但好多时候要求他们写句话,却无从下手,部分学生还出现了怕写、厌写的情绪。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愿写、乐写,并从每次写话中获得趣味呢?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应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使写话成为孩子们心灵的乐园,成为他们展现自我、憧憬未来的舞台,并为高年级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学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重要任务。可是一直以来,作文让很多学生苦恼。如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呢?让学生讲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作文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喜欢作文、乐于写作的情感,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校园生活、家庭亲情、社会实践、群体交往等是学生的基本生活范畴,我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体验,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写话的源泉,写话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需要。教学让学生观察生活,养成习惯;开展活动来丰富生活;关注学生生活体验感受;动手操作,感受生活;观看图画,重视积累,联系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想写能写。  相似文献   

20.
李贵端 《陕西教育》2009,(7):101-101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文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实现新课程提出的写作目标呢?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作文从写作兴趣、写作欲望到有话可说,到言之不尽.从有情到有境,从有感到新意,以至从愿写、会写到写好.也可以把作文教学的触角向家庭、社会、生活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