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李小二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刻画最成功的小人物,他确实小,小得连名字都没有;可是他又很“大”,大得立于故事的开篇之处,大得可以与八十万禁军教头为友,大得甚至可以探听朝中机密。可见,此“李小二”虽“小”,其作用却“大”,用意也深。  相似文献   

2.
普遍认为,李小二的出现,是为了突出林冲的,李小二作为一个小人物,其形象还是显得单薄。因为《水浒传》毕竟是英雄侠义小说,着意刻画的是好汉、恶霸。在这些人物上不惜笔墨,而对像李小二这样的小人物就不免忽视。然而,正是有众多小人物的默默无闻,甘做绿叶,才会演绎出诸多可歌可泣的侠义英雄故事。如果没有小人物的烘托,相信一部《水浒传》也不知从何写起了。  相似文献   

3.
蒋启武 《课外阅读》2010,(8):148-148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高中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欣赏林冲勇斗恶人,武艺了得,歌颂林冲对不沾亲带故的李小二出手帮助,让孤苦伶仃的李小二免于吃官司,得以脱身,顺利离开了东京(就是开封)的仗义侠气精神的同时,启发学生也要学习李小二和他的妻子知恩图报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4.
高语四册第五单元选自《水浒传》的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这么一句:“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读到这里时,学生不禁哑然失笑。笑什么呢?原来是店家李小二把老婆称作了“大姐”。李小二为何把老婆唤作:““大姐,”课本及教参均未对此作注解。在《水浒传》里,妻子的称呼有“娘子”、“老婆”、“浑家”,“婆娘”、“荆妇”等等,本文其他地方亦然。为什么只有李小二在此处,在这个时候却偏偏管老婆叫“大姐”呢?  相似文献   

5.
李玲 《现代语文》2007,(3):33-3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回,原回目叫做“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该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自发反抗、最终落草的英雄形象——林冲,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在主题和描写人物方面均达到了很高成就,但笔者认为,林冲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及主题的表现,离不开李小二这一形象的艺术处理,得益于李小二的侧面烘托,一句话,“红花还须绿叶扶”,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第22至26回,令人信服地写出了宋蕙莲这个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及其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细致地刻划了人物个性特点,从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相似文献   

7.
宋国有个富人,名叫李小二,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老人张大三也这样说。晚上李小二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珠宝。李小二觉得他儿子非常聪明,料事如神,而怀疑是邻居老人张大三偷的。李小二丢失了许多珠宝,彻夜难眠,越想越觉得可疑,他越看越觉得是张大三偷的。于是就状告张大三。这个案子非同小可,县令很早就出堂等候审判了。李小二、张大三两人进堂跪拜县令,两家的家属在堂外等候。县令狠狠地拍了一下惊堂木,喝道:“在下何人?”“我是李小二,我家的珠宝就是被这个人偷走了!请大人为我做主啊!…  相似文献   

8.
宋国有个富人,名叫李小二,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张大三也这样说。晚上李小二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珠宝。李小二觉得他儿子非常聪明,料事如神,而怀疑是邻居张大三偷的。李小二丢失了许多珠宝,彻夜难眠,越想越觉得可疑,他越看越觉得是张大三偷的。于是就状告张大三。这个案子非同小可,县令很早就出堂等候审判了。李小二、张大三两人进堂跪拜县令,两家的家属在堂外等候。县令狠狠地拍了一下惊堂木,喝到:“在下何人?”“我是李小二,我家的珠宝就是被这个人偷走了!请大人为我做主啊!”…  相似文献   

9.
宋国有个富人,名叫李小二,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老人张大三也这样说。晚上李小二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珠宝。李小二觉得他儿子非常聪明,料事如神,而怀疑是邻居老人张大三偷的。  相似文献   

1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为名人大家所推崇,也多为各类教科书引为范文,评说之文俯拾皆是。本文不想奢谈《林》文艺术手法精湛,只品味其反衬手法的应用及其所产生的审美功能,以求教于同好。一、反衬对比下的心灵美反衬手法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是很有力量的。小说让陈虞侯与李小二在对待林冲的态度上形成截然不同的鲜明对比,与此同时也揭示了林冲“有。已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李小二受林冲“滴水之恩”免除“送官司问罪”,林冲“资发他盘缠”,使李小二走出窘迫、饥饿境地,安居乐业。就林冲帮助李小二之举…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经典之作,被称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故事曲折人物丰满.以故事中的小人物刘姥姥作为对象进行全面分析,走进红楼梦的世界,体会刘姥姥这个小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全书的意义及对后人的启示等.  相似文献   

12.
被“遮蔽的历史”的发掘——平民传记文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民传记文学作为被“遮蔽的历史”的发掘 ,已成为世纪之交传记文学的一个新的亮点。平民传记诉说小人物的艰难困苦 ,赞颂小人物的美德懿行 ,同时也不回避小人物的缺憾与丑陋 ,具有名人传记不可取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文章既回顾了平民传记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又重点评析了刘心武的《树与林同在》和陈丹燕的《上海的红颜遗事》。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有着庞大的人物群像,作者对宝、黛、钗、凤等主要人物固然是进行了精雕细琢,但对那些地位低微、出场很少、看似无足轻重的所谓“小人物”也进行了独具匠心的精心刻画。文章结合文本分析了《红楼梦》在塑造焦大等“小人物”方面的艺术特征:以写其一点、略及其余的艺术手法,达到个性凸现、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起到前勾后连、推动情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慧 《学语文》2005,(1):15-15
在鲁迅的《祝福》中,柳妈应该说是一个小人物,但正是她却对主人公祥林嫂的死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范小青集》所写的都是小人物,这些小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构成了大时代,其中隐含对国民灵魂的剖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都采用章回体,每个章节回目,一般用两句对仗的话作标题。例如—— 一、《水浒传》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二、《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西游记》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行者降魔》四、《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五、《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我们看上面这些标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小说中人物是重要的元素之一,故事情节的推动、主题意涵的传达、情感的联结都离不开人物这一要素。除了主要人物以外,小说中还有很多不起眼的“小人物”容易被读者忽略,但是“小人物”往往具有大能量,可以衬托主要人物,推动矛盾冲突的发展,在小说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中的“北京话”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作者却倾注了很多心血,蕴藏着作者精妙的构思,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为小说张力的爆发和叙事空间的营造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德国著名作家伯尔的短篇小说《在桥边》(见高中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借助一个小人物的简单故事,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即制度下小人物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平民传记文学作为被“遮蔽的历史”的发掘,已成为世纪之交传记文学的一个新的亮点。平民传记诉说小人物的艰难困苦,赞颂小人物的美德懿行,同时也不回避小人物的缺憾与丑陋,具有名人传记不可取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文章既回顾了平民传记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又重点评析了刘心武的《树与林同在》和陈丹燕的》《上海的红颜遗事》。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中恰当地运用伏笔和照应,能使文章如风行水上,自然、协调,可以为人物的出现、事件的发生准备条件,有助于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伏笔与照应的应用,堪称一绝,全文有六处之多。 文章开头,写林冲正闲走间,遇到酒店主人李小二,点明了林冲与高俅之间的尖锐矛盾,交代了林冲往日对李小二的照顾,埋下了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准备。当陆谦设计陷害林冲时,李小二冒着个人危险,去偷听,及时地去给林冲报信,让林冲提防。这样安排,可谓肌理缜密,颇具匠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