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勇是“新散文”的标志性作家之一.对历史真相和地域文化有一种天生的向往。他喜欢从常人习焉不察、熟视无睹的边缘和细部进入历史文化的纵深之处.播撒他作为一位冷峻沉思的观察家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的排行榜:1977-2002中国优秀散文》这本书中,居然没有大名鼎鼎的学者余秋雨和散文新秀刘亮程。这样做是编者故意标新立异叛逆独行,还是出版者哗众取宠制造卖点呢?尽管春风文艺出版社今年推出的四本系列丛书——《一个人的排行榜》(分别包括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近来在文坛上引起了众多争议,然而,当偏爱散文的我仔细读完由青年评论家祝勇主编的《1977-2002中国优秀散文》里面所有的文章时,凭着多年的阅读经验,我已经可以自信地断言:祝勇的努力是真诚的。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耐人寻味。一个思想者的头颅和一株挺拔的芦苇相…  相似文献   

3.
散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充满诗意美的好文章。散文的诗意美 ,应该是散文中的自然景物理想化的最高境界 ;诗意美的散文 ,应该像许多诗歌那样 ,有着美丽丰富的意象 ,含蓄隽永的思想 ,充沛细致的情感 ,精练流畅的语言等要素。散文同其所具有的诗意美的关系 ,犹如苹果同其汁液、织物同其纬线的关系一样———苹果和织物的品类不同 ,其汁液和纬线的“诗意”也就有异了。因此 ,不同的散文 ,其诗意美也是独特的“这一个”。《紫藤萝瀑布》的“这一个”主要体现在意象的美好和思想的隽永这两个要素上。《紫藤萝瀑布》的意象 ,新颖独特 ,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4.
正《淡墨诗散文选》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纳入"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出版。《淡墨诗散文选》是一本以"诗散文"为艺术形式的作品集,在艺术形式上当属首创。它标志着一种文体——"诗散文"的诞生。《淡墨诗散文选》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生命和情感的诗意雕塑,是人生和地域文化的精神坐标。这其中不乏生活的哲理,更有典雅的生活情愫和社会历史诗情画意的丰富内  相似文献   

5.
对余光中散文的研究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语言实践、幽默营造、乡愁抒写、文化追寻、现代体验等;但对其散文诗意的研究是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祝勇的文化散文《欧阳修的醉与醒》(《当代》2020年第6期)中,说到了宋朝的贬谪文化,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但贬谪来了,他们的政治梦想无以为继了,他们一下子被逐出朝廷,被发往老少边穷之地……”——问题来了,宋朝何来“老少边穷之地”的说法?这个词,可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新词”啊!  相似文献   

7.
庄锡华的《斜阳旧影》,是极富审美价值的历史文化散文集。它以选择对历史的诗意沉思的方式,以南京的地域文化的空灵与厚重,显现了理性与诗性相交融的魅力,标志了"文化散文"写作的新的突破,达到了以地域为题材的文化散文的新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8.
"诗散文"是从西方传来的一种新文体,是在散文的形式和特质上融入诗的元素,是包孕着诗意的散文。淡墨诗散文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高原情感和丰富细腻的艺术修辞而享有赞誉。其文本的语言修辞丰富多样、各具特色,论文从拟人辞格入手,从本体的多样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等几方面来论述其拟人辞格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9.
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着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果汁一样”。多读几篇雷抒雁的散文,你会被其散文中所蕴含的诗意、诗韵、诗境所感染和陶醉。他以诗人的水土、阳光精心培育着他的诗化散文。《阳光,是一种语言》便是其诗化散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富于诗意的散文。文中的“水”,是一个诗的意象,她有具体的形象,有深邃的意念,有人化的性格。通篇之立意,在于表现水之灵动而又不失本色,切合题意。而处处所写,当然不仅仅是水,而是水——人——诗的统一。散文和诗,总是有着不解之缘,人们不是常说“散文的诗意”、“诗意的散文”吗?人们还直接把某一种文章称之为“散文诗”! 这是一篇富于诗意的散文。文中的“水”,是一  相似文献   

11.
李钦业是一位不想当作家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汲汲以求的是为自我生存营造诗意化的世界.20多年来他如燕子衔泥结巢,建构着一个学人的精神家园.自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他先后发表散文近百篇.他的散文饱含诗情,以学者气浓,文化品位高著称.  相似文献   

12.
神秘的海啸     
[路子对你说]2004年12月下旬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印度洋海啸灾难,已过去两个多月了,那时的新闻,如今已成"旧闻"。这"旧闻"成为让人无法忘记的历史。这里选了几篇有关这次海啸灾难的文章,是在收藏关于这场灾难的历史碎片。这样的灾难真是一种提醒,提醒人类面对自然要心存敬畏;提醒人类拥有生命是一种幸福,要懂得珍惜。学习语文的人,对这样让整个人类伤心的灾难,不能漠视,不能不认真"阅读"。读关于自然灾害的文章,是在读自然和人类了。迈入中学的门槛,便迈进了青春的门槛,开始张开感觉感受生命了。青春有哪些特别的滋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吧。这里给大家选了祝勇的两篇散文,写作者对青春、对生命的一些独特印象和体验。在青春岁月里,拥有"心动的感觉",拥有"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的浪漫幻想,是一种可爱又可贵的诗意--一种青春的诗意、生命的诗意。读这两篇文章,是读青春,也是读生命。我们要读书,更要内读心灵,外读世界,这才算是完整的阅读吧。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读散文,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杨朔的散文就是深情的诗.他本着“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的美学目标,用“诗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蕴藏的诗意,把“诗”作为自己创作中自觉的美学追求,在作品中拓出一个诗的境界.《雪浪花》是杨朔散文代表作之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完美地体现了杨朔散文富有诗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从历史中取材,行文上表现出诗意的激情以及强烈的个人情绪,以文化角度关照历史,充满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反思,充满了理性的凝重,其散文被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文化散文"。从语言上来说,《文化苦旅》摆脱了干巴巴的历史表述,代之以让人如临其境的历史场景,这是它区别于一般的散文,也区别于一般的历史材料的地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把《文化苦旅》作为名著阅读的篇  相似文献   

15.
庄锡华的《斜阳旧影》,是极富审美价值的历史文化散文集。它以选择对历史的诗意沉思的方式,以南京的地域文化的空灵与厚重,显现了理性与诗性相交融的魅力,标志了“文化散文”写作的新的突破,达到了以地域为题材的文化散文的新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6.
[路子对你说]2004年12月下旬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印度洋海啸灾难,已过去两个多月了,那时的新闻,如今已成"旧闻"。这"旧闻"成为让人无法忘记的历史。这里选了几篇有关这次海啸灾难的文章,是在收藏关于这场灾难的历史碎片。这样的灾难真是一种提醒,提醒人类面对自然要心存敬畏;提醒人类拥有生命是一种幸福,要懂得珍惜。学习语文的人,对这样让整个人类伤心的灾难,不能漠视,不能不认真"阅读"。读关于自然灾害的文章,是在读自然和人类了。迈入中学的门槛,便迈进了青春的门槛,开始张开感觉感受生命了。青春有哪些特别的滋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吧。这里给大家选了祝勇的两篇散文,写作者对青春、对生命的一些独特印象和体验。在青春岁月里,拥有"心动的感觉",拥有"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的浪漫幻想,是一种可爱又可贵的诗意--一种青春的诗意、生命的诗意。读这两篇文章,是读青春,也是读生命。我们要读书,更要内读心灵,外读世界,这才算是完整的阅读吧。  相似文献   

17.
海水来过     
[路子对你说]2004年12月下旬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印度洋海啸灾难,已过去两个多月了,那时的新闻,如今已成"旧闻"。这"旧闻"成为让人无法忘记的历史。这里选了几篇有关这次海啸灾难的文章,是在收藏关于这场灾难的历史碎片。这样的灾难真是一种提醒,提醒人类面对自然要心存敬畏;提醒人类拥有生命是一种幸福,要懂得珍惜。学习语文的人,对这样让整个人类伤心的灾难,不能漠视,不能不认真"阅读"。读关于自然灾害的文章,是在读自然和人类了。迈入中学的门槛,便迈进了青春的门槛,开始张开感觉感受生命了。青春有哪些特别的滋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吧。这里给大家选了祝勇的两篇散文,写作者对青春、对生命的一些独特印象和体验。在青春岁月里,拥有"心动的感觉",拥有"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的浪漫幻想,是一种可爱又可贵的诗意--一种青春的诗意、生命的诗意。读这两篇文章,是读青春,也是读生命。我们要读书,更要内读心灵,外读世界,这才算是完整的阅读吧。  相似文献   

18.
彭其芳散文的意境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诗意美,对自然景物和人的身心交融的诗意观照;第二层次;理性美,透过自然景物进行哲理的思考和表达;第三层次:气质美,在自然景物、现实人生和乡土民情中发掘文化的潜质和内含。彭其芳的散文有着其生存的现实的和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散文是不受韵律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随笔式地点染,这样一种轻快、灵活的文学样式,是文学中的自由艺术。散文重韵味,要有诗意。所谓诗意即意蕴、意境、意象。文章要有诗心诗眼。有诗心,有美的理想才有诗眼,才有在平凡生活看到诗意所在的可能。有诗意的散文,经过艺术点染,能使苦的更苦,甜的更甜,乐的更乐,悲的更悲,这就是艺术手段造成的艺术效果。当然在散文中诗意的浓淡,要视作者对生活体会、理解的深浅,艺术功力的高低而定。散文名家朱自清能以清华园中的荷塘景色为题材,写出了历久不衰的名篇《荷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沈从文的散文及评论为证,说明沈从文乡土散文具有浓厚“形式主义-人文主义”的美学物质,在创作实践上能协调现实与想象,以美统摄真、对乡土人事作诗意重构及文化批评。此美学意识不但说明了沈从文的散文风格,更为中国散文史留下可供参考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