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外教育史上看,人们对教育的界说尚未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因此,对人的解读是理解教育的必然途径。人首先是有生命的个体,真正的教育首先应该关注人的生命。文章结合上述观点阐明: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是真正理解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基生 《中国教师》2008,(23):25-27
<正>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不同在于:教育不是把人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来培养,"人是教育的出发点"[1],人就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使人健全发展,培养具有自主的本体意义上的人始终是教育的理想。也可以  相似文献   

3.
人,是有理想的生命存在;教育,是体现人之理想特质的实践活动。因而.教育也是有理想的,教育理想包括“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两方面。“教育的理想”在于成就人的自由人格、高尚人格和幸福人格,而它们须通过“理想的教育”——即凸现主体的教育、涵养德行的教育和回归生活的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教育事关人的完善,教育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没有人无所谓教育,没有教育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教育是人类的造物,人也是教育的产物。为了能够让人成为人,教育必须是人的教育,而且是为了人的教育。为了人的教育需要直面人的天性而不能只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实践中人性的复杂决定了教育是人类最复杂、最困难的事业。学校的发明为人类的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组织载体,人类也以学校为基础普及了制度化的教育。但作为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人的教育没有普适的规律也没有捷径可走。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而非专业性的活动,教育的生命在于人的灵魂对于卓越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5.
张真 《学子》2014,(8):7
正教育是一项具有生命意义的事业,是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自由充分发展奠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想的教育"需要回答"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一、"理想的教育"是始终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人的发展有现实发展,也有长远发展乃至终身发展。教  相似文献   

6.
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教育即人的教育。正常的教育以人本身为目的,人文教育以人本身为直接目的。人文教育是赋予人以人的精神的教育,是使人维护和发展自由的教育,是使人成为自由人的教育,是使人更智慧的教育,是使人更像人的教育,是使人获得解放的教育,因而,人文教育具有引领大学教育的作用。凡一流大学必拥有一流人文教育,凡没有一流人文教育的大学成不了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直接意义是人——教育的实践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又回到了实践年代,实践的涵义从亚里士多德到现在,经历了曲折的变化。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实践的核心是善的活动,是人对人的活动,人对自己的活动,实践是一个伦理学概念。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岁月,实践又发展了新的涵义:人对社会的活动,人对自然的活动。没有伦理学教育是不可能的,因为教育实践必须是善的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对人的改造是直接的,教育对社会的改造、教育对自然的改造都是间接的。在社会发生分化的这个年代,教育的许多功能已经被社会新领域分担,强调教育实践的对象是人,是对本真教育的恢复。教育应该集中于人,不能对教育赋予过分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人的教育——张楚廷先生人本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楚廷先生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根本上是为了人的。为了人的教育是执著地探询人是什么的教育,是完整、深切地理解和关怀人本身的教育,是为了守护和发展人性而坚持自身独特性的教育,是为了使人更成其为人而充分地善待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是教育理论的基本问题,是任何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现实中仍有很多人掌握不了这一问题的本质内涵。在生命教育视域下,从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本质回顾出发,去认识灵魂的、精神的教育,追求真教育,继而认清教育与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教育与人的内在价值提升等基本关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解放,教育是促进人的解放并使人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等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0.
时代又回到了实践年代,实践的涵义从亚里士多德到现在,经历了曲折的变化。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实践的核心是善的活动,是人对人的活动,人对自己的活动,实践是一个伦理学概念。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岁月,实践又发展了新的涵义:人对社会的活动,人对自然的活动。没有伦理学教育是不可能的,因为教育实践必须是善的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对人的改造是直接的,教育对社会的改造、教育对自然的改造都是间接的。在社会发生分化的这个年代,教育的许多功能已经被社会新领域分担,强调教育实践的对象是人,是对本真教育的恢复。教育应该集中于人,不能对教育赋予过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以"荒、远、穷"著称,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加快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全国多数普通试点高校和电大开放教育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和市场需求,利用各种渠道进入西部地区,找市场、谈合作、建中心、圈地布点、谋发展。陕西是西部地区的一个缩影,因此文章就以陕西省连续四年公布的权威数据为基础并结合笔者的实践体验,通过对进入陕西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八个方面得出西部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成人:大学教育之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成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大学要使人不断地成为人,成为全人.但是大学之成人还面临着很多困境,教育的迷失正导致人的异化和缺席,由此学生也就难以成"人".  相似文献   

13.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成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大学要使人不断地成为人,成为全人。但是大学之成人还面临着很多困境,教育的迷失正导致人的异化和缺席,由此学生也就难以成“人”。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根据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及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 ,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作了精辟的论述 ,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 ,主要内容包括 :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加速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坚持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坚持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有效可行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度保障。宜宾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立足地方需要、为学生成才提供保障,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超常教育的若干问题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 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招生以来 ,超常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 ,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探讨了中国超常教育发展过程中 ,必须反思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1)超常教育的本质 ;(2 )超常儿童的选拔标准 ;(3)超常教育的目标定位 ;(4)超常教育的运作模式 ;(5 )超常教育的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17.
Mind-body dualism has likely influenced how many view human beings and their behavior—mind (i.e., thinking) is elevated over body (i.e., performing)—even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The problem is that such a perspective makes physical education content (i.e., dance, games, play, and sport) subsidiary to more “intellectual” or “academic” content. This article invite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faculty to consider how to effectively “send the message” to future physical educators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content is valuable and respectable and in many ways epitomizes intelligent human behavior. Specificall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faculty are invited to (a) challenge traditional definitions of intelligence and introduce alternative definitions, (b) participate regularly in their own playgrounds, (c) provide a sufficient dose of activity courses in their curricula, (d) teach activity courses, (e) establish a performance-oriented culture, and (f) administer performance and/or game play evaluations.  相似文献   

18.
The dominant conception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meritocratic: an individual's chances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should track only (natural) talent and effort, not social class or other morally irrelevant factors. The meritocratic conception must presuppose that natural talent and effort can be isolated from social class —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general — if it is to provide guidance in the world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practice. In this article Kenneth R. Howe challenges that presupposition and related elements of the meritocratic conception having to do with the role of competition and education as a positional good. Howe argues that, in use, the meritocratic conception unavoidably distributes education based on developed talent and motivation that cannot be isolated from the effects of social class, thus masking the real basis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perpetuation of illicit group privilege. Howe then entertains and rejects several rejoinders to his critique, including that the meritocratic conception might eliminate the presupposition of isolatable natural talent. Finally, Howe sketches an alternative conception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based on Elizabeth Anderson's adaptation of Rawls's “democratic equality.”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模式,它以其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自学考试自身的发展,社会对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自学考试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新的目标定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包含着多方面极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容。本文试将其概括为:突出一个战略——“优先发展教育”、抓住两个重要环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和“培育‘四有’新人”、强调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就这几个方面谈谈邓小平教育思想中所包含着的深刻的注重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其对新时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