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伊索寓言》是三下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要推荐书目。从主题看,这本书既是民间故事集,也是经典寓言集。经典寓言承载着古代人民的智慧、优秀文化的传承等众多功能,它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明晰道理,增强思辨,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寓言经典?下面,笔者以《伊索寓言》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为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亲历阅读过程,探索在自主阅读中建构阅读经验和方法,主动建构阅读策略和实现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乐读书吧”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内容和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习惯。这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和阅读能力。“快乐读书吧”选择了丰富多样的优秀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诗歌、小说等,覆盖了不同题材和文体的作品,有助于学生扩大阅读领域,增加阅读量,提升文化素养。“快乐读书吧”中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阅读理解练习,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理解和分析文本。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快乐读书吧”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并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深学生对文学的喜爱,并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本文从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入手展开分析,探索有效的应用路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阅读《中国古今寓言》,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2.能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3.能讲寓言、写寓言,以此自省或劝诫他人。教学过程:板块一多维共读,初感智慧一、寻找“老朋友”1.出示中国古今寓言的图片,学生看图猜故事。2.出示《中国古今寓言》一书的目录,学生寻找已经阅读过的寓言故事,比一比谁找到的“老朋友”多。3.交流对“老朋友”的印象。小结:《中国古今寓言》中蕴藏着中华文化与智慧,让我们畅游其间,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吧!  相似文献   

4.
为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我校开展了“好书齐共享”活动。活动要求学生每阅读完一本好书,需用心完成一份阅读报告,阅读报告有小说故事类、科学知识类、诗歌散文类、哲理寓言类、其他等五类书的参考样式。活动中学生参与热情高、兴趣浓,并在以下三方面得到提高。一、提高“阅读期待”品位,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期待是阅读行为的起点”,它决定了学  相似文献   

5.
一、利用成语,进行历史典故的教学有很大一部分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在成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理解这些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对增强其文史知识、扩大其知识面很有帮助。比如学习“叶公好龙”、“开天辟地”、“刻舟求剑”等成语,可使学生掌握一些古代的神话寓言。学习“望梅止渴”、“完壁归赵”、“闻鸡起舞”,“夜郎自大”等成语,又可使学生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学习“学而不厌”、“老骥伏枥”、“物换星移”等成语,还可使学生了解其原诗文,扩大阅读量。二、利用成语,进行文言实词、虚词  相似文献   

6.
<正>议题建构:2022年版课标中,第二学段学习内容主要有:“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的方法,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故事中的道理。”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寓言单元,支撑“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达成,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意识,提升审辨思维能力。本次教学围绕“寓言中的道理”这一群读议题,遴选中外寓言文本精心编组,在辨识与提取、比较和整合基础上寻找揭示道理方式的多样,发现表达图式之美,感知古代寓言文体“篇幅短小、寓意深刻”等特点,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及审辨能力。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存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学段阅读都提出了具体建议,学生的阅读文类被明确指定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散文、古诗等”。这意味着儿童文学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部分,也有多项涉及儿童文学作品。但是目前。儿童的阅读正受到影视、网络等多元传媒的冲击.所以儿童文学阅读的氛围还未浓厚。那么,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儿童文学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笔者以《伊索寓言》为例谈谈如何结合创新思维阅读经典文本。一、欣赏性阅读师:《伊索寓言》中一个个短小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感悟人生的哲理。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1.诵读经典,以声动情。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2.再现图像,以形传神。学生边演示边绘声绘色  相似文献   

9.
专题阅读《伊索寓言》是基于教材文本的拓展性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读寓言知故事、品语言悟形象、明寓言长智慧等几个环节,同时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阅读、主体感悟,注重讲练结合、读写结合,使学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体会理解寓言的特点,明辨是非善恶。  相似文献   

10.
寓言是一种学生比较喜欢阅读的文体。各版本的语文教材都选编了不少的寓言。在寓言教学中,寓意的揭示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情境表演、正反对比和群文阅读等形式,让学生深入寓言的内核,理解寓言包含的深刻道理,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中我们不难发现阅读在语文教学目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教学要求也越来越明确。因为语言的学习,思想的传达,文化的继承,文明的创造,思维的开拓,内容的理解等都要通过阅读来实现。在阅读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等读物,总量达到400万字。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我做了以下偿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寓言这种篇幅短小的文学作品,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水平、思维素质、写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我校开展了“好书齐共享”活动。活动要求学生每阅读完一本好书,需用心完成一份阅读报告,阅读报告有小说故事类、科学知识类、诗歌散类、哲理寓言类、其他等五类书的参考样式。活动中学生参与热情高、兴趣浓,并在以下三方面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优秀文学作品总是承载着一定的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一则经典寓言,《愚公移山》凝聚着中华民族“重宗族血缘关系、重集体主义、重精神引领和激励”等文化精神。在文化比较视域下,教师通过深析文本并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经典寓言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这有助于学生在文化自信、文化理解层面获得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寓言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寓言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法可以为学生学习寓言搭建鹰驾,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比较阅读法教学寓言,必须遵循寓言的文体特点,尊重学生的学情、精心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内容,设计好比较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寓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寓言类文本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阅读寓言类文本,但是更喜欢通过课外阅读来学习寓言故事。因此,教师可采取主题语境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寓言文本的特点、教学目标等,通过引入情境语境、上下文语境、认知语境和社会语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寓言类文本,理解这类文本的结构艺术、主题思想等。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寓言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寓言故事应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用简洁的语言或故事内容传达深刻的哲学或道理,达到一种寓中有言的教学效果。寓言一般具有生动的故事内容和很强的趣味性,更适合初中学生的思维和习惯,受到初中学生的喜爱和学习。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语文教师一般不注重寓言教学,认为寓言过于“趣味化”和“故事化”,安排学生简单地自行阅读或者干脆跳过不去讲解,忽视了寓言中深刻的人文内涵和多元的题旨构建,不利于初中学生全面素养的构建。鉴于此,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阅读”中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如何让学生爱读童话,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突破口。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阅读赤壁     
题目: 有人说,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更在生活中。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水、阅读花、阅读树、阅读清晨、阅读黄昏……有时,也应该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阅读友情。甚至阅读一只小乌、阅读一个人……请以“阅读”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  相似文献   

20.
这一期“暑假阅读休闲号”专列为小朋友提供了一套精美的阅读大餐,其中有小说、故事、童话、寓言、诗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