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级心理委员是心理教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在班级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者在自己所就职的普通高中学校进行了实践探索。本文从班级心理委员的业务培训、自身心理成长以及指导他们开展班级心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级作为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五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心理委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加强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业务培训与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班级心理委员制是我校为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进行的尝试,通过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实践心理委员模式,让班级拥有“心理咨询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学校纷纷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试图通过这种心理委员互助模式,为班级心里有困惑、烦恼的学生提供帮助,并以此深入推进学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心理委员制度是指在学校班级设立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职责的班委成员的制度。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可以协助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开展多项工作,如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时发现班级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上报心理教师进行辅导和干预。心理委员的设立对于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安兴 《中国德育》2007,2(5):74-75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我校为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进行的尝试。它力图通过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加强对心理委员的管理和指导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建立这一制度的宗旨是:提高全班、全校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预防学生中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的发生,避免校园危机事件;促进健康班级形成,改善班级学习氛围,优化学生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7.
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建构良好的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对学校心理工作的普及、管理与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体系的构建、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方案的设计、班级心理委员激励制度的实施三个方面对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运作模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国内部分学校在个别班级中设置了心理委员,协助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心理委员的角色就是“小小心理辅导员”,“观测”同学们的心理动向,遇到小问题尽自己所能进行解决,遇到大问题及时向老师或者学校汇报,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9.
<正>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是南京市最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之一,学校一直遵循专业性、全员性、正向性、效能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以班级心理委员和班主任为骨干力量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以年  相似文献   

10.
伍小平  王伟 《四川教育》2022,(21):41-42
<正>班级心理委员是指专门负责班级同学心理健康事务的班委成员,心理委员工作在中国起步于2004年,通过18年的执着探索,关于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基本达成共识。高中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是向班级同学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上报班级同学的异常心理问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同学消除心理困扰,提供心理支持;协助学校和心理老师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协助心理老师进行心理普测,举办心理主题班会等。  相似文献   

11.
班级心理委员模式--班级本位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时有发生的恶性校园危机事件,为每一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一直是一线心理教师不断思考和努力实践的目标.长期以来,班级中设有各种各样的班干部,如生活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等,但惟独缺少关乎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委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启动了"班级心理委员模式".  相似文献   

12.
如何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之中,为学生打造一片晴朗的天空?作为一名专职心理教师,笔者从同伴心理互助的角度进行探索,在学校班级管理之中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让学生骨干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师指导下为同龄人提供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3.
【正】心理委员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符合并适用于我国国情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心理委员的服务对象是同辈、同学或朋友,他们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自然性的鸿沟小,防御性低,互动性强,更容易彼此理解、沟通和接纳,更容易深入到学生内心。北京林业大学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在班...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A4):163-164
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不仅能减轻辅导员负担,而且能形成良好的朋辈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本文就高校低年级这一特定群体建立起辅导员和心理委员沟通反馈机制,推动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委员述职和填写心理委员工作表的方式加强辅导员、心理委员和低年级班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联系,完善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5.
程群 《教师》2014,(20):34-34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非常重视,职业院校也不例外。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除了拥有一支专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工作队伍,还建立了一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人数庞大的心理委员队伍,在维护学生日常心理健康和解决学生心理危机方面,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心理委员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朋辈心理。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指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级心理委员是心理教师与班级的联系桥梁,本文就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必要性、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当前心理委员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功,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培养,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有鉴于此,构建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院系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情联络员五级网络教育模式,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纷纷建立起班级心理委员制度,虽然国内心理委员制度起步晚、不完善之处很多,但是由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具有教师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学生人力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力,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全程全方位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监护系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以班级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心理委员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一、班级心理委员模式的目标(一)组织目标建立一支学生骨干队伍。即建立一支由中小学学生心理委员组成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骨干队伍,并使之深入到学校的每一个基本单元——班级当中。中小学学生心理委员队伍的建设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要有专人负责心理委员队伍的建设、培训和指导。其次,要做好心理委员的竞聘和选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