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研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河南省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即城乡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师资配置存在差距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城市挤”和“农村弱”现象,得出要统筹城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优化教师队伍,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新发展阶段农村义务教育治理体系的构建受乡村振兴、教育协同、新型城镇化以及“双减”政策执行等义务教育体系内外重大政策的影响和引领。其中,乡村振兴是农村义务教育治理体系优化的新定位,教育协同是农村义务教育治理主体间横向互动的新内涵,新型城镇化是农村义务教育治理体系优化的新动能,“双减”政策执行是农村义务教育治理体系重构的新需要。只有厘清这些义务教育体系重大教育政策的执行需求,才能找到农村义务教育治理体系优化的路径,从而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农村义务教育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农村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剖析《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十年间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成效,发现:农村教育总体水平实现“外推式”提升和“内生式”发展,城乡差距以及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各地农村师资水平及学校办学条件均得到显著改善。但同时,各地农村教育在经费投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整体质量水平等方面仍存在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新时代农村教育质量提升要融入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进程,在“两类学校”标准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并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上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4.
郑磊  李虔  张绘 《教育学报》2023,(3):86-99
中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十年来,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较明显的城乡教育质量差距,“乡村弱、城镇挤”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以及完善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背景下,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迈上新台阶,一方面要以县城为重点,在巩固县域内一体化基础上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将城市纳入政策视域,在更大范围内拓展教育一体化。这既是党和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重点目标,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在政策路径上,应建立健全教育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政策体系,提升农村学生教育质量;尊重人口和产业集聚规律,积极扩充城镇地区教育容量;以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为契机,突破行政区划边界的限制,创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供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在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尚未改变低重心的政府间投入格局;在明显增加教育经费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地提高教育质量;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形势下,仍采取城乡分治的发展机制。新机制承载的政策目标与实际运行效果之间的差距,凸显新机制的制度缺陷;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安排与城乡一体化内在发展秩序的不适应,导致新机制的不稳定性。因此,须在宏观体制和微观治理方面深化改革,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向城乡一体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转型需要主动结合城镇化进程进行通盘考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指导农村义务教育转型的出发点,城乡教育制度一体化是农村义务教育转型的途径。农村义务教育要以此为依据,在功能定位、价值选择和发展思路上进行全面调整。在具体操作层面,科学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优化配置农村教师资源、完善师资保障机制和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技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农村义务教育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配置中存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师资配置不均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不均衡、教师发展不均衡。现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配置失衡的原因主要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缺乏配套性政策的支撑和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政府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不完善和分税制的财政问题并加政府调节力度不够,责任机制未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等。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性建议包括完善农村及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制度保障;积极推进城乡及校际间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和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信念等。  相似文献   

8.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旨在强化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有效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新体制遭遇了税费改革,忽略了地区间的差异,加剧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因此,确保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机会平等,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为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有效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从制度上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管理和投入责任,关键要考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的巨大差异,公平分配国家的公共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为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目标,政府出台了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从政策内容分析的角度来看,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回归了现代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特征;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担经费的责任;确立了分年度、分地区的渐进步骤。从政策价值分析的角度来看,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体现了弱势补偿的价值取向。针对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不完善之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将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纳入免费义务教育受惠对象范围;确保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蔡拔平 《贵州教育》2005,(24):10-12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断裂现象日益凸显,主要体现为城乡义务入学机会、教育经费、教学设施和教师素质等方面。本文认为,城乡义务教育断裂的弥合,需采取“缝合”和“愈合”措施。“缝合”措施:改革教育投入机制,保证教育经费按时到位:建立义务教育基准,保证办学基本条件;制定教育均衡发展系数,及时调控教育差距悬殊;设立国家教师岗位,弥补农村教师有效需求不足。“愈合”措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消解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政府适当调整宏观政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一、“断裂”概念及城乡义务教育断裂…  相似文献   

11.
城乡儿童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都应该享受同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长期以来,城市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质量以及教学投入上都明显优于农村义务教育,近年来这种状况依然存在,导致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化状况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偏向型政策的存在以及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为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政府必须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并建立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制度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费制”收费办法为规范教育收费、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政府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应与其财政能力相匹配,建立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一费制”的各项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两基”人口得到全覆盖,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日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师资均衡配置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均衡发展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由“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我国仍面临涵养义务教育质量文化生态、精致化城乡教育资源积极差异配置、农村学校优质师资可达性以及农村学校信息化赋能教育等方面的多重挑战。为更好应对现实挑战,我国必须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案。要推进认知更新,涵养质量导向的教育生态;要体现积极差异,实施尊重多维特征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要打通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三个课堂”融入性应用模式;要坚持全员关注,建立增值教育评价的倒逼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费制”收费办法为规范教育收费、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政府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应与其财政能力相匹配,建立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一费制”项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5.
省域城乡义务教育师资水平之间,既有显性的差距,又有隐性的差距。就N省小学阶段而言,从教师数量来看,尽管农村生师比小于城市,可是农村却存在着"显性"超编与"隐性"缺编共存的现象;从教师质量来看,与城市相比,农村教师在学历、职称上的"高位塌陷"问题突出;从教师结构来看,农村教师的性别结构要优于城市,但是农村教师的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政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强化省级政府的统筹功能,建立积极差别对待的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建立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农村教师发展政策;改革地方政府的评价制度,建立教育投入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6.
陶红  杨东平  吴春霞 《天中学刊》2007,22(1):114-118
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在财政政策上存在着公平性缺失现象。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财政体制是导致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城乡有别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是造成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长期实行的非均衡发展政策是造成校际差距的主要原因;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缺乏规范性也是导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公平性缺失的重要原因。新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将有力地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公平性的推进。  相似文献   

17.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发展农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均衡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影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教育的发展主要受制约于经费投入不足、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达标两大因素。只有真正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义务教育才可能步入均衡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落实责任 应对挑战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在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和政策环境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进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目前总体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今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学校标准化建设要立足长远,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扶持民办学校要同步跟进。  相似文献   

19.
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努力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特别是女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辍学率,全国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推进城乡、地区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政府要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  相似文献   

20.
中国长期以来在城乡关系、产业关系上,严重违背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科学规律,城乡分治、重工轻农的“二元结构”发展政策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具有改变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阶层的教育状况的功能,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和共同目标,它不仅左右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决定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从教育经费投入视野剖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进行考察,分别从认识、政策、教育管理体制、经费保障这四方面进行归因分析,提出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保障方面的建议,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