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专题解释】在联读鲁迅《娜拉走后怎样》一文的基础上,借助"密室逃脱之‘玩偶之家’"的语文活动,开展"娜拉走后怎么办"班级专题讨论会,探讨"娜拉出走"的结局和意义。目的是以此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的文学意义、社会意义、时代意义,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价值,提升文化鉴别能力,理解多元文化格局。【预习任务】指导学生用两周时间完成以下两部分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2.
易卜生于1879年创作的《玩偶之家》,是一个经典的社会问题剧,它通过娜拉与海尔茂之间夫妻关系的冲突转变,从而描写了故事的主人公娜拉的完美蜕变,也最终从一个"玩偶"成为一个自我觉醒之后的可以维护自身利益的女权主义者。娜拉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他成为指引女性在解放道路上前行的照明灯,因此,娜拉最后出走时的那一响亮的摔门声并不是婚姻失败而做出的无奈选择,而是自我觉醒之后追求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英雄故事,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人物。2.借助表格梳理信息,探讨影响雨来性格的因素,理解雨来是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游击队员的。3.感受和学习雨来的勇敢无畏和机智灵活,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教学流程】学习任务一:联结阅读经验,自主沉浸阅读1.回顾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介绍作者、时代背景。(1)简要说一说四年级所学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的主要内容。(2)观察《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封面,了解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4.
<正>【专题解释】精读《百年孤独(节选)》,参读《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和《老人与海(节选)》,以写带读,通过分享和讨论,理会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领悟马尔克斯对拉丁美洲社会的忧思。引入空间批评理论,以"马孔多"为例,分析小说环境与主题隐喻、人物命运、社会风貌以及民族文化的关系。【预习任务】1.提前预习课文,并拓展阅读有关马尔克斯创作的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粗略了解百年电影的简况。2.了解文学作品与电影的关系:创造性"互译"和再创造;相互影响,共同发展。3.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4.培养阅读文学经典作品的兴趣,朗诵感受电影台词,热爱文学作品。【重点】文学作品与影视的关系;文学作品的人物分析。【难点】文学作品与电影的关系;了解话剧剧本《雷雨》及结尾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6.
白葵阳 《文教资料》2011,(13):17-19
《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和《金锁记》中的姜长安,两者有着相似的玩偶经历,但不同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因素造成了二人对于命运走向的不同选择:走与留。但无论是出走还是留守,娜拉与长安都无法走出一条光明之路。娜拉与长安的人生轨道折射出各自所处时代的女性生存境遇,也留给了世人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无穷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专题解释】精读《玩偶之家》第三幕,联读全剧,抓住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来分析娜拉和海尔茂的性格,理解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本质及戏剧冲突的作用。【预习任务】1.梳理矛盾冲突的类型,并简述矛盾冲突的具体表现。2.分析矛盾冲突的本质,以分析娜拉与海尔茂的矛盾冲突为主。3.从人物形象塑造、剧情结构安排、主题思想呈现等角度去探究矛盾冲突的作用,并分析"逆转"手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第9册第12课三则小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从《伊索寓言》中选取)。【教学目标】在比较阅读中体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1.揭题,齐读。2.组织交流:你了解的伊索及《伊索寓言》。二、对比阅读,体悟"多角度阅读"的方法1.浏览《狐狸和葡萄》,指名简单说故事及其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李世林 《文教资料》2008,(24):14-16
繁漪和娜拉分别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雷雨>和挪威的"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著名的两个女性形象.易卜生创造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对中国作家和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玩偶之家>中的新女性形象--娜拉,她的出走震惊了全世界.激起了无数妇女为争取个性而进行反抗.当她随着作品传入中国,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曹禺先生在其代表作<雷雨>中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觉醒的"娜拉"形象--繁漪.作为娜拉反叛精神的一种后继者和追随者.繁漪和娜拉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如两人身上的新女性特质.但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就决定了繁漪不可能是娜拉的"翻版".本文拟从分析两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入手,从而让读者对这两位经典的反叛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课前准备】⑴课前阅读有关"重庆谈判"历史资料,了解当时政治形势;⑵查阅作者彭子冈相关资料;⑶阅读教师印发的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教学目标】⑴了解人物特写的写作特点: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⑵区别特写与消息的区别。【教学重点】体会镜头式新闻片断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特写这一体裁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11.
<正>【课程目标】1.激发阅读期待,了解《晴天有时下猪》的内容,理清故事脉络。2.通过阅读交流,感受语言的魅力,激活想象力,学做乐于表达的人。3.培养阅读兴趣,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重点、难点】激发阅读期待,了解《晴天有时下猪》的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培养阅读兴趣,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课时】  相似文献   

12.
胡适的<终身大事>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影响下产生的作品.胡适通过<终身大事>把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女性解放以及现代戏剧的形式引进中国.同时,胡适也吸取问题剧批判现实的精髓,通过<终身大事>揭示中国旧婚姻制度的反人性的文化根源.鲁迅则是继续思考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提出的问题,他不仅揭示"中国娜拉"出走后的悲惨命运,更暗示娜拉,不仅指子君这样的女性,也包括涓生,挣脱玩偶的命运之路是艰苦卓绝的.胡适从文化着眼,批判旧文化,引入新文化,要建设新文化新制度推进现代化进程;鲁迅则围绕"人的解放",揭示人里面的软弱自私黑暗,提出要战斗要有牺牲的爱,要肩住黑暗的闸门,要立现代化的人.  相似文献   

13.
《玩偶之家》这部剧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产生了巨大影响,国人阅读接受该剧的基本立场是把它奉为妇女解放的经典,而《玩偶之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绝不在此。剧作成功塑造了一个天真单纯、充满爱心、富有诗意的可爱的女性形象娜拉,展示了人物真实而丰满的心理轨迹,反映的是个人的精神自由问题,而非妇女解放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小说《伤逝》与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两部作品,有着惊人相似的主题和结构,似是而非的人物形象,大同小异的艺术特色。文学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和作家思想的承继与超越,决定了前者在承继后者基础上进行超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日本"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在美国留学时通过勃兰兑斯的作品初识易卜生,留学日本的鲁迅几乎在同一时期通过日本文坛的介绍了解了易卜生。留学时期有岛共鸣于《布朗德》中的"all or nothing"思想,鲁迅则更偏爱《人民公敌》中的个人主义精神。回国后,二人均将对易卜生的关注转向《玩偶之家》为代表的女性解放题材创作。文章以留学和归国两个时期为节点,对两位作家的易卜生接受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路】简要介绍白居易人生的两个阶段,结合文本,选择切入点,着重探讨解读《琵琶行》的主题思想;评价白居易遭遇贬谪后的人生态度,并能结合历史上与白居易有相同遭遇的士大夫的处世哲学加以比较。【设计理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基于这一理念,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现白居易人生的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中,白居易表现出了两种人生态度,特别是在其迁谪之后,…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挪威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ck Ibsen,1828—1906),不仅对斯堪的纳维亚文学有重大的贡献,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学有显著影响,他的影响远及德国的霍普特曼,英国的肯伯纳。易卜生改变了欧洲戏剧的道路,成为近现代剧的伟大的创始者。在欧洲戏剧发展史上,他的剧作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的作品媲美。在易卜生的全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CFesellsehaftsdramn)。象《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  相似文献   

18.
何桂芬 《教师》2014,(28):126-127
正【教学目标】(1)了解《林汉达历史故事集》这本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能自己阅读《序》和《编后记》了解这本书的作者(林汉达),知道这是林汉达老先生的绝唱,弥足珍贵,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的热情。2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特点:真实性、时间性、图文并茂。3了解这本书的语言特点:口语化。(2)能根据这本书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进行有效阅读。【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时间】1课时。  相似文献   

19.
《新读写》2023,(1):12-13
<正>宋雪涵,上海市南汇第三中学九年级学生,班长、校大队部组织委员。喜欢阅读、写作、朗诵、创作诗词等,曾在各类作文、诗词比赛中获奖,获区“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最喜欢阅读的5本书《朝花夕拾》鲁迅《瓦尔登湖》【美】亨利·戴维·梭罗《无名之町》【日】东野圭吾《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战争与和平》【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相似文献   

20.
"娜拉现象"与《雷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初期,易卜生及其剧作《玩偶之家》以及作品中主人公娜拉对中国新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大批“娜拉”式的具有全新的价值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涌现出来。在中国,创作思想上与易卜生相通并在创作上得到易卜生创作真髓的是曹禺。《雷雨》是曹禺写得最好最成功的剧作之一。《雷雨》与《玩偶之家》从创作思想、作品中矛盾冲突到思想内容、人物形象都有相通之处又各具艺术魅力。两部剧作都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繁漪是个失败的娜拉。《雷雨》是话剧这一西方艺术形式本土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