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凯明 《武当》2013,(2):16-18
在《太极拳论》中就有这样的关键语句:“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虽然字字珠玑,如果太极拳爱好者不熟识揣摩,却也难得门径。“内劲是太极拳修炼的核心”——在孙禄堂所著的《太极拳学》中论之甚详。太极拳要求“运劲如百炼钢”和“运劲如抽丝”,对太极内劲的练习需要严格按照整体柔顺,  相似文献   

2.
大家学习传统太极拳理论,都熟悉王宗岳的几句话“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劲,接近神明。”意思是说,开始练的时候,由一招一式熟练开始,接着要懂劲,达到神明,即是达到内外结合,得心应手,最后达到神明,随心所欲的阶段。太极拳(剑)比赛的规格,就是从三个方面来打分。第一,叫做规格,占  相似文献   

3.
何为着法呢?即在特定环境和范围内的太极技击方法。包括有打法、拳法、拳势。也是攻防技击术概括的统称。 为什么要学练着法呢?拳论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前辈拳师经验强调了量质变规律。两句话概括了练太极拳求功的三部曲。首曲“着熟”是练太极拳的基础之功,是“懂劲”、“神明”的前提条件。“着熟”是两个含义组成。“着”是着法,“熟”是指求着法  相似文献   

4.
贾澎 《中华武术》2004,(4):26-27
在攀登武术真谛这一高峰的征程中,修炼者都希望寻觅一条坦途、捷径。《太极拳论》讲:“由着熟渐悟懂劲,懂劲渐阶及神明”。“着熟”“懂劲”“神明”就像横亘在修炼者面前的“三座大山”,一座险似一座,一座难似一座。自古而今修炼者又何止千万?“着熟”者已是不易,“懂劲”者更为难能可贵,达到“神明”者凤毛麟角、屈指可数,那么什  相似文献   

5.
松绪金 《武当》2015,(2):22-23
《太极拳论》中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从以上拳论不难看出,学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句名言曰:"太极十年不出门","拳打千遍,其理自现"。这里所说的"十"和"千"都不是实际数字。能否练好传统杨式太极拳,还要看学练者的文化素养如何,感悟能力如何。须执着追求,锲而不舍,废寝忘食,排除一切干扰自觉练拳。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不间断地每天坚持练拳两三个小时,走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七大进展阶梯——浅谈太极拳内功修炼的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晟 《武当》2005,(4):17-19
循序渐进是太极拳修炼的重要原则,太极拳的程序,一般有三种不同的进展阶梯:第一种,学练过程中反复体察神意气和形的关系,由开始的不能相融进入到阴阳互孕;第二种,通过着熟、懂劲、阶及神明来感悟;第三种,按照拳架(包括内功心法),拆手拆架,揉手的进展来进行。这三种一开始不能融合,但到最后,则必定都融进"阶及神明"、"无形无相"、"无我无为"的境界中。那么,太极拳修炼的程序都有哪些步骤?魏树人老师传授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有七个不同层次的进展阶梯可供学练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劲力 在传统太极拳理论中关于劲力的阐述:(1)王宗岳《太极拳沦》“由著熟悉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阴阳相济疗为懂劲。、”(2)武禹襄《十三势说略》“其根在脚,发于腿,主要腰,形于手指。”《太极拳解》“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箭。”  相似文献   

8.
王庆喜 《武当》2010,(3):22-23
习练陈式太极拳,首先要把握陈式太极拳之“意”、“气”、“身法”要点,着重掌握“缠丝劲”的练法要义,再遵循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三个习练阶段,要求循序渐进,从而练好太极拳。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以推手而致用,此致用的核心即为“懂劲”。什么是“懂劲”?懂什么劲?怎样才能懂劲?这是学习太极拳的人都必须弄明白的重要问题。太极拳论中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由势熟而渐悟懂劲”。劲之阴阳,即刚柔也。劲之偏刚则易折;劲之偏柔,则无用,故必须相济。要懂之劲,即刚柔也。在太极拳推手中,不但要懂自己的劲在每一招势中、每一时刻、每一阶段的刚柔,而且更要懂人家之劲在每一招势中、每一时刻、每一阶段的刚柔。所谓“用”,即是遇刚则用柔,遇柔则要刚。即要知人,又要知己。这都要在“粘走”中求功夫,勿犯“丢顶”之毛病。什么为“粘”  相似文献   

10.
细说太级手     
妙手空空太极拳的手是很有讲究的,绝对要手空不能着力。杨禹廷说:“手要平,手上不着力,一点力也不要有。”练太极,要天天练拳,年年打拳,进而每天盘拳,将拳盘严,盘圆活,“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盘拳不停就是修炼太  相似文献   

11.
<正>王宗岳的“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概括了太极拳修炼的过程特征和阶段性系列目标。招熟、渐悟、懂劲儿是三个关联的递进阶段。一.招熟招,即招式,也即拳式。在通往修炼归无极的途中,这些招式,也即形体做出的拳式动作要承载太极运行的五大基本规律,要在拳式运行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传统太极拳,有六十几势、八十几势,还有一百零几势的。名为太极拳的一套拳,仅有十几个拳,两种钩型,掌多达几十种。几代拳人,多在掌与掌中间下功夫,在拳与拳中间变换、漫游。初练拳的人,用现代语讲,一时找不到太极拳的感觉,就是练拳多年的人,也难以找到太极拳的奇妙之处。为什么?皆因没练“太极脚”” “太极脚”说并不耳生,拳论上早有定论。 太极拳的功夫从浅到深,“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但脚下的功夫是筑基功,不能忽视。练过多年拳的人,不能与  相似文献   

13.
张宝银 《武当》2011,(1):16
推手:太极拳修炼过程中的一种练功方法和手段。推手练功,旨在落实拳理,掌握拳法。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功夫,均源于推手。推手双方必须遵守"沾连  相似文献   

14.
练习太极推手是习拳者感悟太极拳劲力、劲路的重要途经,也是学习太极拳技击术的必经阶段。练习太极推手由浅入深,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阶及神明是很难达到的境界。练习太极推手必须遵循舍己从人原则。 舍己,即是舍去自身的僵力,舍去无目的盲动;从人,即是顺从他人之力,避开其实处,进入其力学结构,进而瓦解破坏对方的进攻,实施主动有效的攻击。正如王宗岳阐述的“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这个“理”我体会就是舍己从人、以柔克刚之理。 外家拳的主要特点是以快制慢,大力打小力,强者胜弱者。而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以柔克刚,借力打人,以弱胜强。  相似文献   

15.
贾澎 《精武》2005,(5):38-39
清末武术家、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先生(1810—1890年)在其《耍拳论》中讲道:“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此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论。”“耍拳”理论,是和式太极拳有别于六大太极拳流派之处的一种拳术方法理论,体现出和兆元祖师匠心独到之处。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为太极拳修炼者指出了一条由“招熟”到“懂劲”进而“阶及神明”状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严涛 《中华武术》2006,(4):18-18
太极拳散手之变化均由推手听劲而来,能听劲则散手方能用之而且适当。《太极拳论》云:“由招熟而渐悟懂劲(招即是散手),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可见招熟是第一层功,懂劲是第二层功。招熟不难,懂劲最难。譬如对方打来一拳,若不先粘住,则不能听人劲;不能听人劲,则不能或左、或右、或高、或低、或进、或退而施用散手。粘住对方后,若对方手往上起,则亦随之而起,即可以左手击其胸部;若对方手往下落,则随之下落,以左手击其面部;若对方手往前进劲偏:于左,则随之向左化去其力,即可分手以左手粘之,腾出右手击其头部;劲偏于右,  相似文献   

17.
刘登信 《武当》2006,(7):18-20
太极拳推手是提高技击功能和验证内力强弱,或者说是懂劲入门之后精益求精必不可少的、有效的双人对抗性徒手练习方式,是太极拳运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懂劲,是指自己身体的某一点与对手身体的某一点接触的刹那间,就会通过皮肤的“触觉,马上准确判断对手的力量大小及虚实、方  相似文献   

18.
清末武术家、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先生(1810--1890年)在其《耍拳论》中讲道:"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此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论。"耍拳"理论,是和式太极拳有别于六大太极拳流派之处的一种拳术方法理论,体现出和兆元祖师匠心独到之处。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为太极拳修炼者指出了一条由"招熟"到"懂劲"进而"阶及神明"状态的途径。和式太极拳编排是依据人体结构理论为指导,以自然为原则。拳架与中医、易理理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正>技击是太极拳的本质,是太极拳的最主要的功能,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技击的实战性训练,是练习“听劲”和达到“懂劲”的必然途径。当然,太极拳推手技术的基础是拳架。当拳架练至身法没有缺陷,能够做到劲力由脚而腿、而腰、而手一气贯串,通达顺遂;以及腰为主宰,周身一家,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就为推手技术的运用奠定了基础。练习拳架是体,练习推手是用。由体到用,由用到体,体用结合,循环往复,才能长功夫。  相似文献   

20.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