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观察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在三年级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让深度思维实现真实表达,有效呈现观察所得,助力学生切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习作表达也将更真实感人。观察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被称为思维的知觉。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整册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独立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为: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从单元整体编排出发,合理安排习作任务,激发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感悟中表达,笔者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为例,设计以下三个任务,谈谈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围绕"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这一习作要素展开,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习作例文、初试身手和单元习作六个版块相互衔接、有机整合,通过这样层层推进,最终形成习作成果,学生的叙事能力在这次习作单元的学习中逐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次习作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教学重点是写出身边人的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第二学段重在培养学生“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生在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中,已学过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有了一定的观察意识和能力。本次习作重点是通过日常表现或一件事,把人物的一个特点“写清楚”,并在写作和评价过程中渗透交流、修改意识,培养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4.
习作单元中"习作例文"的教学,直接指向习作表达,让学生掌握文本表达的基本策略。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两课,教师通过复习前面两篇精读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分析,掌握把事物写清楚的方法。这样,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下面的习作打下基础,获得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统编本教材中首次出现的习作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这也是本习作单元重要的习作方法。留心观察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写好“眼中的缤纷世界”。  相似文献   

6.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以"观察"为主题的单元,旨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材文本,从观察方法、观察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悉心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从小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为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全面观察,有序表达 从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习作看,选材都比较贴合学生生活,容易理解,易于表达.比如第一单元习作"介绍家乡景物",这个题目写的都是孩子们生活中所见景物,是他们生活中所熟识的真实场景.单元习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仔细观察,能说出景物的特点;能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充分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这样的习作要求就能让学生有章法可循了.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分析】“我的动物朋友”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本次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这是继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这一表达要素的提升。二、三年级写过“我想养小动物”“介绍国宝大熊猫”,学生已经习得了一些写动物的方法。和以往描写动物习作不同的是,本单元习作创设了三种不同的情境,并鼓励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强调要根据交际和表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在观察中抒发自己的感受,以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与创意表达。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次习作训练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教材简析:本次习作为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三》的内容。这次习作是安排在第三单元写景状物的课文之后,要求学生用心观察秋天的景物。在观察中要有所发现,并且展开想象,写出一处景物的特点,从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情分析:这次习作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按课标要求:不拘文体…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介绍一种事物》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本单元围绕“学写说明性文章”这一主题,以“说明白了”为目标,编排了《太阳》和《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范例。本次习作要求学生选择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聚焦事物的主要特点,尝试适当使用说明方法、从不同方面把事物“说明白”,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使其获得知识。写之前,确定要写的事物、列出提纲,围绕中心梳理资料,为“写”做准备。写之时,细化提纲,要求“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写之后,引导学生分享习作,进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至六年级,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个习作单元,围绕"留心观察"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2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以及1次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笔者通过研读精读课文、运用观察记录表、活用例文旁批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成观察意识,养成观察习惯,为本册后几个单元的习作习得方法,更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三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分别为"留心周围事物""观察周围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统编教材第一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即为"留心观察".单元教学从"单元整体"着眼,重构教学活动;从"实践活动"着手,让学生在"多维空间"的真实情境中"多维体验";借助"语言支架...  相似文献   

13.
<正>第二学段的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基于生活并以观察为主的习作训练有19次,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要求选择一名同学,用几句话或者一段话写一写他(她),而且强调不能在文中出现所描述对象的名字;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个小实验》,要求写清楚实验的过程。此外,该学段的想象类习作训练有7次,其中不乏依托生活想象的习作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与生活之间多“走”几个来回,帮助学生用生活的钥匙开启习作之门呢?  相似文献   

14.
【适用年级】四年级下学期(可与课文相关主题单元结合)。【设计思路】顺应学生相应学段、年级的习作水平要求,顺应学生由观察到表达,由写好句到写好段,再到写成篇的基本规律,设计以学案为教学流程的"教案"具有现实价值。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是观察积累、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习作题目为《生活万花筒》,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事情写清楚。教学时,教师要明确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定位,把握"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习作例文"等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精准设计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形成习作习惯。  相似文献   

16.
李祖成 《福建教育》2005,(8A):18-19
六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的习作是让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并把观察到的事物有创意地表达下来,以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高年级的小学生有比较强的好奇心,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及生活积累,但不一定会有所发现,正如人们经常看见苹果落下却不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他们虽然可以写比较完整的记叙文,但自己的独特发现不一定能得心应手地表达出来。所以“发现”与“表达”是本次训练的关键与重点。  相似文献   

17.
教学对象五年级。教材简析1.苏教版三至六年级计58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写好钢笔字》训练。2.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练习1·语文与生活》:猜元宵节灯会四个字谜。3.五年级上册《习作6》:仔细观察两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然后想想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果怎样?再把这个故事写下来。4.六年级上册《习作4》:请你任选一幅剪纸作品,仔细观察,并加以想象,完成一篇习作。鉴此编排可知:1、2点注重祖国汉字认写和汉字文化体会;3、4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书画同源,都能培养观察审美能力。这些单元后都可续作"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习作。  相似文献   

18.
指导三年级学生写《我喜欢的小物品》习作,要求学生自选一件小物品,先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文章写具体。习作指导设计按“作前准备——示范观察——独立观察——互相交流——执笔写作”的步骤进行。一、作前准备习作前,教师要求学生从家里选择一件自己最喜欢的小物品带到班上,这物品可以是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小工艺品、玩具等。并初步想想:这物品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评析:让学生自选物品为写作对象,可满足学生习作兴趣,也可避免习作千篇一律,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与表达的能力。二、示范观察上课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路风景一路歌"的大单元设计,基于学生真实生活,对习作单元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义,重组了单元结构,从以读促写转向以写带读、读写融合的一体化教学路径,构建出全新的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通道。一、明表达价值,让习作为生活而歌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设置,有其自成体系的编排逻辑,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交际语境的习作教学是习作指导的新模式,强调要立足学生的心理、生活环境,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写""写给谁看",这样能诱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教师要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对习作前、习作中、习作后三个阶段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指导,通过创设语境、依托语境、拓展语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构思、表达、修改、分享。这样,能让学生理解习作的本质意义,获得习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