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选自《墨子》。《墨子》一书,为墨翟、墨家弟子及其后学所作。它记载了墨家学派的思想和言行,是我们现在研究墨子及其学派的主要著作。墨子(约公元前480—420年),姓墨名翟(dí),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的哲学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针对当时各国诸侯相互兼并残害人民的现实,倡导“兼爱”、“非攻”,主张爱无等差,反对进攻性的战争。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不区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一律加以反对,不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主张“兼爱”,也是不对的。《墨子》文词质朴,不重文采,但说理逻辑性很强。  相似文献   

2.
墨子     
《语文天地》2014,(5):1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思想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相似文献   

3.
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是先秦思想史上重要的学术公案。学者大多注意到了儒墨相互否定与排拒的一面,但对在批评中接受对方的另一面则关注较少。事实上,墨子学于儒家,所以"非儒"才能切中要害。墨子若学儒不深,则其非儒则无力,影响也难以超越儒家。孟子的"辟墨"更是如此。他要首先深入墨家思想,然后才能作出深刻的批判。他接受了墨家的天的至善性,把天与人贯通起来,否定了其外在的宗教意义;他批评墨子的兼爱是"无父",指出其实质是把亲人当路人,击中了墨家兼爱思想的要害,大大丰富了仁爱思想的内涵;他在对抗墨子的"非乐"思想中,大力倡导"与民同乐",使"乐"成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他在批判墨子"非命"思想的同时,以"浩然之气"的大丈夫风范,积极倡行儒家学说,并以"与时俱变"的姿态超越了墨子。孟子的辟墨表现出否定和接受、排拒和融合、对抗和超越相统一的特征。结果,墨学精华尽入于儒;此后,墨家再无反击之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墨子思想的内容、特征以及精神实质和雷锋精神的意蕴,分析指出:墨家的"人人平等"理想契合了人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爱憎分明以及公而忘私的雷锋精神品质和墨子"侠义"思想高度契合;言行一致以及奋不顾身的雷锋精神和墨子"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紧密契合。即在墨家思想中倡导的"兼爱、非攻"思想、侠义精神的"平等利人"和雷锋精神存在较大的意蕴契合点。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门徒有一个任务,就是他们必须记载老师的言行事迹。这个风气是孔子弟子开创的,后来的诸子百家都继承了这一风气。《公输》就是墨翟弟子记载的墨子止楚攻宋的事迹。中学语文课堂上讲《公输》,一般都认为这篇文章体现墨家“非攻”思想。这是不错的,但仅仅讲这一点还不够,应该通过《公输》这篇课文,将墨家学派的特点讲出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首先,《公输》不仅讲“非攻”,而且体表现了墨家“兼爱”的精神。墨家思想有十大纲领,《墨子·鲁问》载墨子说:“凡入国,必择务(选择要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告诉)之尚贤、尚…  相似文献   

6.
墨子是我国战国初期著名的哲学家,他创立了"墨家学说",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一系列的哲学观点,为国家的治理以及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旨在通过了解墨子所处时期的社会、人文背景以及当时的音乐发展状况,来探究墨子非乐思想形成的诸多方面的原因以及墨子非乐思想对现下中国社会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故事新编·非攻》以墨子游说公输般和楚王停止攻宋为主线,塑造出"中国脊梁"式的人物墨子,赞扬了墨子的实干精神。此外,该小说还穿插多个人物多个故事,旨在彰显鲁迅对反对墨家"兼爱非攻"的儒者、见利忘义的自私之徒、做无意义的鼓吹论者以及说一套做一套的国民政府的讽刺。试抛开固有研究角度,剖析该小说中鲁迅通过其他人物形象及故事所表现出的讽刺艺术,以求对该文本做更深入的分析,进而更好地了解并研究鲁迅的作品及其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 春秋战国时代,思想界有所谓“显学”、“隐学”之别。被称为显学的除后人皆知的孔子儒家外,还有后来失传的墨家。墨子思想基本上反映了墨家精神。这一精神,孟子曾用一句话精确地概括道:“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家精神,其主旨和儒家一样,怀抱济世之志,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追求正义,崇尚兼爱,并身体力  相似文献   

9.
引言对于先秦诸派,我们知道更多的是以孔子为首的以"仁"为思想核心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为首的以"道"为思想核心的道家学派,而往往忽视了以墨子为首的以"兼爱"为思想核心的墨家学派。由于墨子和墨家学派代表的是社会下层小生产劳动者的利益和思想,而这恰恰是与封建时代专制集权的统治思想相悖的,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帝制时期墨家失去了先秦那种"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的显学风光,被弃之如敝屣。导致对墨家的研究越来越少,并且对墨家思想的理  相似文献   

10.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墨家学派对政治和道德的真知灼见,可谓达于天人之理,熟于事物之情,深察时势之变.作为一个思想理论体系,《墨子》对于当代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而就其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成果大系统中的独特一枝而言,相较于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各派之说,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兼爱",把爱变成了人尽皆有、人尽应得的理性行为;"贵义""尚利",使功利主义得到了境界上的提升;"合其志功而观",明确了道德评价"行"的立足点.借鉴这三个特点,既是揭示和构建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继承性的需要,也是当代思想品德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正>说起春秋战国,就不得不提到百家争鸣这一盛景。比起孔孟之道,以"兼爱、非攻、节用、尚贤"为思想主张的墨家似乎稍显黯淡。很少有人知道,墨子才是战国时期的科学先锋,播下了科学的火种。除了最基本的数学、力学,光学和机械学也在《墨经》中出了不小的风头。墨子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对光影关系、镜面关系等光学现象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从这时起,科学的光辉已经开始在华夏大地上闪耀。  相似文献   

12.
一、墨子、墨家和《墨子》墨子是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墨家学派创始人。公元前五世纪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早年曾从学于儒。《淮南子·要略训》说他“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创立了一个自成体系的学派——墨家学派。墨子出身于小手工业者,知识渊博,手工技艺精湛,其弟子也多半为来自社会下层的手工业者。他们对于民生的疾苦,有着深切的了解,以为民兴利除害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墨子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日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墨子》蕴藏着丰富的墨家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墨子》典籍外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促进了西方读者对中国墨家文化的了解和接受,但其间也存在某些不足。作为文化传播工作者,要努力克服这些不足,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墨子》典籍的外译工作,弘扬墨家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该知道的 《兼爱》有上、中、下三篇,均阐述“天下兼相爱则治”的道理。这里选录其上篇。墨子的“兼爱”,主张爱无差等(对一切人同样的爱),与儒家的“仁”和“推恩”思想(即爱是由近及远,由亲即疏的爱)相对立。但墨家的这种兼爱,是离开阶级内容的抽象的爱,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讨论的主题是荀子对墨子思想的批评与反省,而重点则集中于"差等"与"兼爱"方面。墨子的兼爱并非不讲差等;同时,墨子兼爱所表现的"平等"也并非是一确定的理论主张。荀子以差等反对墨子兼爱之僈差等的真正用意在于墨子兼爱理论之"节用""非乐"等主张所蕴含的君臣上下在禄用享受上同劳作、共苦极的观念将导致社会治理不能落实,政治领导成为不可能,此正荀子批评墨子"不足以容辨异,悬君臣""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之密义与了义。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礼崩乐溃,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为寻求治世良方,百家蜂起,著书立说.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杰出代表,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思想学说,以应对动荡的时代,救民于水火之中.<墨子>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相似文献   

17.
墨子     
《语文教学之友》2014,(6):F0002-F0002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百家有“非儒即墨”之称。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撰成《墨子》一书传世。  相似文献   

18.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在我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创立的墨辩逻辑 ,比希腊的亚氏逻辑早一个世纪。他的《非攻》《兼爱》《公输》等文中都有极强的逻辑力量和反对战争、扶助弱小的思想主张。他不仅在理论上提出“非攻”的主张 ,而且重视实践 ,身体力行 ,想方设法阻止战争的爆发。初中语文第四册中所选的《公输》一文 ,就记叙了墨子以巧妙、锋利的言辞和周密的防御手段制止了公输盘助楚攻宋的战争 ,解除了宋国的危难。墨子前往楚国 ,一见公输 ,二见楚王 ,三见公输 ,矛盾的发展是步步深入的。墨子用巧妙的言辞和宋国的战备阻止了一场…  相似文献   

19.
管世献 《培训与研究》2010,(9):74-75,109
先秦时期,墨家盛极一时,但到秦汉时期急剧衰亡。个中原委有三:墨家倡导的"兼爱"等主张过于利他苦己,不符合个体心理的正常需求;墨家学团在墨子死后,领袖能力不足,学团内部分裂,群体凝聚力下降;墨学与血缘宗法这一民族心理相矛盾,在宗法制农业社会里无生存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大染缸     
墨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学者,他的学说主张兼爱和勤俭,跟儒家不太相同,自成一派,称作“墨家”。有一天,墨子率领他的学生经过一家染坊,看见主人把一缕一缕洁白的丝丢进染缸里,立即变了颜色。墨子看了,非常感慨地说:“丝本来是多么纯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