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哲学解释学与教育对话有着内在的契合,哲学解释学关于理解与对话问题的诠释和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于回答“教育对话是什么”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向度。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审视教育场域中的各种对话关系,在本体论的层面上透析教育对话的深层内涵,即主体性对话、理解型对话和反思性对话。从本体论角度考察教育对话,以解释学的思维观照教育对话成为教育研究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对话式教育”是交往与对话的时代精神和生成性哲学思维方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回应。从作为教育方法的“对话”到作为教育思维方式以及师生生存方式的“对话”,对话内涵的拓展和深化预示着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的变革。主体性哲学的转向、文化适应模式的变迁以及课程观的变革是对话式教育诞生的理论基础。教育理念与实践方式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体现着教育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对话式教育"何以可能?--关于对话式教育理论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式教育”是交往与对话的时代精神和生成性哲学思维方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回应。从作为教育方法的“对话”到作为教育思维方式以及师生生存方式的“对话”.对话内涵的拓展和深化预示着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的变革。主体性哲学的转向、化适应模式的变迁以及课程观的变革是对话式教育诞生的理论基础。教育理念与实践方式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体现着教育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对话教学”是当代哲学“交往理论”被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中产生的成果。对话教学中的“对话”,不限于纯粹的言语形式,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是沟通的、互动的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从本体论、知识论和价值论等视角看,它都给教学乃至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建设性和创新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教育对话是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探究教育对话是为了寻求儿童精神成长的更有效的方式。在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同一性思维批判中,列维拉斯提出了强调"为他者"的新伦理范式,这为思考教育对话开辟了新视野。在他者伦理视域中,教育对话是一种教师回应学生"言说"的精神关怀责任,也是师生"所言"中的一种话语精神构建,还是一种教育民主精神的体现。重构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教育对话,首先是建立他者伦理视域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回应的精神关怀关系,其次是师生在教育实践中结成"精神类主体"走向多元和解。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17,(2):77-83
"苏格拉底教学对话"内含丰富的哲学意蕴,自我存在、思维方式及探究方法回应了对话的本体论追问;知识目标、哲学领悟、自主思考、道德生成体现了对话的价值论追求;要素整合、教学策略、对话拓展阐明了对话的方法论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话"是幼儿园师幼互动的主要方式,但是幼儿园中的"对话"多停留于单纯的言语应答,存在诸多诟病。本文例举幼儿园中常见的师幼对话案例,用教育哲学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解读,期望有利于幼儿教师对其与幼儿的"对话"进行哲学反思,从而使师幼实现真正的"视界融合",彼此理解,敞开和接纳,回归幼儿和教育本该有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贺璐 《考试周刊》2008,(4):189-190
对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体现在关系本体论上.以对话哲学为基础的"我-你"型师生关系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学领域中具有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 对话主义哲学,是一种与述谓性的“独白”原则相对立、以交谈性的“对话”为宗旨的学说与思想。对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既不是古代哲学的宇宙本体论,也不是中世纪的神性本体论,更不是近代的理性本体论,而是“关系本体论”: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实践中,"对话"常被当作一种教学方式或者是教育精神.本文力图从多样性的"对话"内涵入手,寻找关于"对话"的核心要素和综合观点,并探索"对话"的内涵对幼儿音乐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哲学家马修斯是儿童哲学的开创者及先锋人物,与"儿童哲学之父"李普曼齐名,著有儿童哲学三部曲。他认为运用哲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强调儿童有自己的哲学,应平等待之。我们通过对马修斯儿童哲学的研究,可以看出马修斯之所以关注儿童哲学是因为他发现儿童与哲学有天然联系,儿童有其自己的哲学。马修斯通过与儿童对话来"做"哲学,认为"群体探究"是对话的过程,思考故事是对话的媒介,意义发现是对话的目的。马修斯儿童哲学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有如下几点启示:要尊重和爱护儿童爱智慧的天性;努力促进儿童哲学的学科建设及推广教育的繁荣发展;儿童哲学教育是在方法论上对"钱学森之问"与"顾明远之问"的一种解答。  相似文献   

12.
教育依托多种通讯技术媒介,包括书面文字、印刷图书、互联网,乃至日益先进的人工智能语言辅助技术。这一趋势凸显了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然而,现有教育理论对技术在教学中的独特角色及其深远影响的探讨仍不充分。本文深入剖析了教育、理论与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阐释了对话式教育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哲学内涵,分析了当前主流的教育技术理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对话式教育技术理论,旨在为教育技术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由此理论框架衍生的设计原则,强调在多维空间与时间序列中利用教育技术支持、拓宽和深化教学对话,重视技术在促进教学互联互通和提高学习参与度方面的关键作用。文章辩证地提出,利用技术开展对话式教学,不仅是应对当前教育挑战的有效策略,更是应对世界环境变迁和人工智能时代挑战的根本路径。以对话式教育技术理论为基础的教育革新,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赋予学生迎接并塑造未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领域,"对话"作为一种彰显人文关怀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近年来,随着"对话哲学"思潮的兴起,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有许多理论加以佐证。马丁.布伯和巴赫金解释的"对话教学"、保罗.弗莱雷所倡导的"对话行动理  相似文献   

14.
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揭示了当今社会对话的本质与特征,其独特深遂的思想使我们对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文章在马丁·布伯对话哲学视野下,简单阐述了马丁·布伯对话哲学思想的内涵和特点,对高校教育中现存的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得出启示,从而拓展了高校教育观念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走向对话教育——论学校教育中引进“对话”视点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波尔诺夫(O.Fr.Bollnow)的思想为线索,从人类是怎样一种存在的角度出发,揭示教育"对话"的本质.考察真正"对话"的意义,阐明"对话与讲授的两极构造"的内涵,倡导"走向对话教育"。作者强调,学校教育的课题是.不仅借助"对话"来展开教育,而且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一种真正的对话能力的准备。唯有借助这种对话教育,现代的人们才能以真正人类的姿态,摆脱非人性化的重大危机。  相似文献   

16.
对话是当代的一个关键词,对话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学改革普遍的价值诉求.只有突破方法论理解的局限,从本体论的高度去把握对话的意蕴,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从本体论上,对话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对话是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对话是人的一种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7.
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一方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传统,另一方面在批判近代科学理性的同时恢复实践理性的本来面目,因而他的诠释学实际上是一种实践哲学的诠释学,或者诠释学的实践哲学。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作为实践哲学,在《真理与方法》中表现为对理解的应用性问题的强调;而在其后期思想中,伽氏试图以诠释学的实践哲学来维护或确立人文科学知识与真理的合法地位,把实践哲学看作具有基础意义的哲学。诠释学的理解本体论离不开语言的对话,对话也是实践哲学的基本条件,因而对话精神是伽达默尔实现诠释学实践哲学理想的有力工具。伽达默尔认为人类未来社会的最终理想就是交谈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儿童哲学对于培养儿童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工具性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原初意义上对于儿童的"关心"更值得重视。以诺丁斯的关心伦理学作为引导来表明儿童哲学并非仅仅是一项"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项目。当哲学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充满游戏性和创造性的对话空间,成人与儿童在哲学探究活动中一起重拾对世界的"关心"时,儿童哲学更应该是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杨捷  杨玲 《中学教育》2010,(12):8-12
师生关系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师生观试图突破传统二元对立和双主体悖论的格局,在理解和对话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理解和对话为重构师生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便于深入剖析师生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教育实践的逐步深入,以往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独白式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毕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在学生缺席状态下的教育,其效率是低下的,也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努力在寻求一种彼此之间能够进行互动交流的教学方式。于是对话式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实践形态被引入教学活动中。那么何谓对话,对话教学又是什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对话教学?一、"对话"及"对话教学"的内涵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