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传年 《新闻世界》2012,(7):314-316
近年来,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1》和《功夫熊猫2》在全球上映后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在中国也跻身为最为卖座的影片行列。特别的是,《功夫熊猫》把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国宝大熊猫作为故事的主角,并且故事情节和背景也完全的中国化,甚至还融合了中国人最拿手的电影类型——武侠片。正因为此,国人发起了《功夫熊猫》是否是文化侵略的大讨论。有少数艺术家和学者呼吁抵制这部美国大片,  相似文献   

2.
与好莱坞梦工厂年度大作《功夫熊猫2》上映同时出现的,是一股抵制它的风潮,抵制的理由是:好莱坞披着中国文化的外衣赚中国人的钱,是美国人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据了解,2008年《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时,一举拿下两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功夫熊猫2》上映首日,票房便超过6000万元。这就出现问题了:为什么国人对于美国的“文化侵略”来者不拒,心甘情愿被“征服”呢?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报》报道: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2》近日在中国公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5日,上映9天的《功夫熊猫2》票房已经突破5亿元大关。引起人们关注的,一方面是电影的热映,另一方面却是由电影引发的争论。  相似文献   

4.
《功夫熊猫Ⅱ》在《功夫熊猫Ⅰ》的基础上,一方面重视文化民俗的调查研究,深入融合中国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在创意策略上寻求角色设计、叙事范式的互文本,圆融地缝合美目的主流价值观念。两考的结合,既保证了《功夫熊猫Ⅱ》的票房预期,又在借重他者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文化特殊性成功地转换为文化的普遍性话语,温和地实现了自身意识形...  相似文献   

5.
12月16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创建的“北京卡通”动漫平台在京启动。以“《功夫熊猫》与中国动漫攻略”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同时举行,数十位国内外有关人士就“从“功夫熊猫》对中国元素的深入挖掘谈起”“《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中西动漫产业比较”等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参与这次高峰对话的有《功夫熊猫》的故事策划和分镜头设计Jed Diffenderfer先生和旧金山艺术大学教师、《汽车总动员》和《怪物史莱克2》的前期故事策划、分镜头画面设计Dalton Grant,接力出版社名誉社长、接力数码动漫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元君、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神界漫画创始人陈维东等人。  相似文献   

6.
梁晶 《现代视听》2012,(1):52-54
异国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涉及到创作者自身的经历、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涉及到异国形象自身的呈现方式和变化过程;还要受到广大的社会需求和文化心理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功夫熊猫1》和《功夫熊猫2》在文化形象上的对比,探讨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纪楠 《青年记者》2016,(29):56-57
2008年6月20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取得了上亿元的票房成绩,201 1年和2016年,《功夫熊猫》第二部和第三部先后出击,视觉效果更加震撼,分别在中国市场创下了6.17亿元和超10亿元的票房.而2015年,国产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风靡暑期档,以上映62天获得9.56亿元票房的成绩,成为内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国产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与《大圣归来》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利益上,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是中西文化整合传播的成功.本文从文化观念、叙事、配乐以及哲学理念等方面,对两部电影中中西文化的交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6年,《功夫熊猫3》在全球上映,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加上之前两部的骄人战绩,使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在中国以及全球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好莱坞梦工厂《功夫熊猫》电影火爆背后的原因分析,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如何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9.
时尚人物     
赵半狄在全国上下斗非典的关键时刻推出他的最新作品:一幅以“阻击非典,保卫家园”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画面上赵半狄照例带着他的“典型伙伴”熊猫咪,不过他俩这次都戴上了口罩,在一个  相似文献   

10.
《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画电影,自上映以来就受到全球观众的热捧,超高的票房和人气证明了这部动画的成功,在中国影评人的笔下更是好评不断.《功夫熊猫》运用了大量司空见惯的中国元素,这不禁引起我们深思:美国动画是如何将中国元素信手拈来并且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的,以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本文试图从角色造型、场景设定、哲理内涵等方面研究《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美国动画并对国内动画创作者予以启发.  相似文献   

11.
杨先平 《新闻界》2012,(6):21-24
《功夫熊猫2》的票房十分火爆,相比同档期的国内动画电影要强出很多。本文主要从《功夫熊猫2》出发对中国动画受众的审美心理进行探索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的动漫受众对于中国元素有着情有独钟的感情,再反观国内的动漫电影,虽然想要融入自己的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却不能够灵活运用,最后就很难让自己的动漫电影卖座。  相似文献   

12.
《功夫熊猫》以16项提名领跑"动漫奥斯卡",加上其巨额的票房收益,可以说是名利双收。派拉蒙与梦工厂成功地借用中国元素搭乘奥运中国热的契机,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中国功夫风"。其中西合璧的创意元素、价值观的珠联璧合以及内外兼修的营销"功夫"都是中国电影产业应当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金珠 《视听界》2011,(4):14-14
在今年的暑期档内,6月15日上映的《建党伟业》,是惟一与《功夫熊猫2》、《加勒比海盗4》等国外影片相抗衡的国产电影,而《敏感事件》、《星海》、《不再让你孤单》等电影放映的场次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14.
刘立红  连水仙 《新闻世界》2008,(12):154-155
本文试图以好莱坞动画《功夫熊猫》为现实文本,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分析其传播特色,本文以为,《功夫熊猫》作为跨丈化传播的现实文本,其传播特色可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大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符号元素,暗合了中国广大受众的文化认同心理;二是秉承好莱坞一贯的喜剧风格,迎合了当下消费主义丈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表情     
《报林求索》2012,(10):60-61
<正>NO.1功夫熊猫9月18日消息,爱丁堡,为了响应此次成都面向全球招募"熊猫守护使"的活动,身穿熊猫服装的表演者在苏格兰爱丁堡王子街宣传寻找欧洲范围内的一组熊猫大使,以赢得机会参观中国成都的熊猫基地并参加保育协作项目。NO.2小鹿快跑9月21日,  相似文献   

16.
廖全胜 《大观周刊》2013,(5):126-126
《功夫熊猫》故事讲述了好食懒做的熊猫阿宝,一直醉心中国功夫,一次误打误撞竟然被认定为传说中的武林高手“龙战士”,奉命去对付刚逃狱的魔头大豹。从该片也可以看出,美国电影人表面上是表达了中国的元素,但他们不是为了向世界宣传中国,他们的影片也不是只面向中国市场。影片实际上是对中国元素的改造,实质仍应是美国文化的对外扩张。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消费语境中,不同国家和地方文化的互相改写说明了什么问题?某个形象、故事在不同文化中旅行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特别是以往多为中国改写和模仿西方,但是《花木兰》、《功夫熊猫》和《西游记》都是西方对中国的改写和想象,如何看待西方的“中国想象”?文章便以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和日本版电视剧《西游记》为考察对象,分析在跨文化语境中西方的“中国想象”,以及中国观众对于西方改写中国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好莱坞也逐渐将目光聚焦在这片10年后会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的国度。而功夫熊猫系列,则是梦工厂对中国观众的一次亲密问候。2011年4月14日,好莱坞梦工场动画里张灯结彩,挂着一串串中国式大红灯笼,宛如中国每个城市都有的人民公园。为了接待前来参加《功夫熊猫2》非北美媒体试片会的记者,梦工场动画首席执行官杰弗瑞·卡森伯格决定整个  相似文献   

19.
<正>总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影视合作会越来越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11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影视作品在促进民心相通、深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影视作品上的合作会越来越多。据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5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与新西兰、英国签署了电视合拍协议。近年来,中外媒体机构合作创作了一批丝路题材的影视精品力作,如中印合拍电影《功夫瑜伽》、中捷合拍动画片《熊猫与小鼹鼠》、中俄合拍电视剧《晴朗的天空》和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等,  相似文献   

20.
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集中了20多位影帝影后、100多名一线演员的电影《建党伟业》于6月15日起在全国公映。与2年前《建国大业》上映时的场面相比。《建党伟业》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火热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了解,《建党伟业》上映首日的风头,完全不逊色于当年《阿凡达》的亮相,“伟业”的后劲还可能超出最近热映的《功夫熊猫2》,新一轮“红色电影”观影热潮因《建党伟业》再度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