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伟 《武当》2013,(1):2-F0002
徐州尚武之风兴盛,武术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名家辈出,是中华武术文化发祥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起源或流传于徐州民间的武术拳种有37种之多,占全国129个武术门派拳种的28.7%,是中国武术拳械门派的富集地。  相似文献   

2.
峨眉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产业化运作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峨眉武术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内容,亦是区域旅游等文化产业重要稀缺与特色资源.当前峨眉武术文化资源开发面临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受重视程度低,体系松散难于传播,产业开发平台不突出及包装宣传乏力.提出了可操作性产业化运作策略:加强峨眉武术普及和进学校工作;以国际武术节为契机实施品牌先行战略;挖掘峨眉武术文化底蕴;探寻峨眉武术特色,打造峨眉武术产品链;联合少林、武当共同打造民族武术文化品牌联盟;以峨眉生态健身文化为依托,打造峨眉武术健身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3.
武术在国际汉文化传播的舞台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武术文化能够将中国的“尚武”精神更好地展现在国际视野中,促进汉文化的国际传播。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孔子学院平台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样化的孔子学院课堂内容、加强国家干预和指导、打造“互联网+武术”传播模式、加快武术套路动作及书籍的专业英语翻译工作等对策,为武术文化国际传播保驾护航,以期加快武术文化走向世界大舞台的脚步。  相似文献   

4.
正由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协会、中国国际文化艺术联合会、中国公益总会等单位主办,镇江市润州区体育总会、镇江市武术协会、镇江华东武术馆承办的中华艺术环球武术比赛暨武术与健身论坛交流大会,日前,在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市隆重举行。中国武术名家武术九段钱源泽、武术八段仇志刚、龚传仁等省、市领导、嘉宾以及运动员约750  相似文献   

5.
《武当》2010,(4)
张广华(1961年12月生),江苏徐州人,7岁随武术名家孙河清习武,后拜武术大师韩建中为师。1980年考入扬州大学,师从仇志刚教授,并随武术大家朱国祥习形意、练八极,同时得何福生、王树田、洪均生、李毅立等老一辈武术名家的指点和传授。  相似文献   

6.
武术赛事在当代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丰实的成果,为武术国际传播与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武术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武术对练大奖赛与以往的武术比赛注重个人展示不同,赛事以对练比赛作为切入点,努力打造一个武术赛事品牌,不仅迎合了市场,拉回了观众,吸引了企业参与,而且宣传了武术人和传统武德文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武术事业的...  相似文献   

7.
王伟  林志刚 《中华武术》2007,(11):10-10
10月13日,全国武术功力竞技项目培训班在江苏徐州师范大学开幕。这次培训班旨在普及武术功法,交流功力圳练心得、完善功力竞赛方法和提高功力裁判水平。培训内容包括全国武术功力比赛竞赛规则、裁判方法、竞赛项目的训练方法和比赛战术。参加这次培训班的近300名学员中,有来自高等院校的学者和民间长期坚持武术功法练习的行家里手,以及武术功法爱好者。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有精萃的西汉文化、三城相叠的奇观、襟山带水的环境风貌,建筑风格独特的古民居等。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产生了矛盾,文章提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所采用的基本方法:生态法和环境法。  相似文献   

9.
柯超 《武当》2012,(2):4
2011年12月25日,徐州武术馆奠基庆典仪式在徐州市解放路隆重举行,徐州市常委、宣传部长张彤,副市长段雄,政协副主席、市武协名誉主席曹文泉,江苏省武术管理中心主任徐雪萍,徐州市体育局长李跃华,市武协主席南建平与广达铁路集团董事长胡传业等共同出席奠基仪式,部分徐州籍武术家与广达公司合作伙伴代表,及500余位武术同仁参加庆典。徐州武术馆由徐州市武术协会与广达铁路公司联合建设。徐州是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有着悠久的武术文化历史,徐州尚武风气浓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徐州的武术门派(拳  相似文献   

10.
杨红光 《体育科技》2013,34(4):22-24
武术作为一种内外兼修的竞技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养生健身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中国的国粹、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武术要为体育强国建设、为增强国家软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注重内涵建设,探讨制定武术标准;保持个性特色,不要削足适履;政府、民间结合,竞技、传统并重;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构建武术理论体系;塑造标志形象,进行品牌营销;广开传播渠道,提升国际知名度;开发武术产业,打牢经济基础等;大力发展武术事业,倾力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武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国武术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武术套路竞赛经过了数年的发展阶段已经基本形成了体系,为完善徐州市的武术套路竞赛,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徐州市武术套路竞赛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做好赛前规划和赛后的控制,提高武术套路竞赛的观赏性,以及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为徐州市武术套路竞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健身、竞技、欣赏和表演价值。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了解和掌握武术技艺是弘扬传统文化必要举措。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当前徐州市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进行调查,分析中小学武术进校园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正在改变着包括武术在内传统文化的生存区域和发展空间。因而面对武术文化发展的诸多困惑,很多学者开始从文化生态视域审视和研究武术文化生存和发展状况。文章对学术界关于武术文化生态研究成果做一梳理,探讨了武术文化生态的内涵和研究缘起,对研究中的武术文化生态现实问题和如何传承发展做了较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以期用文化生态学的维度审视目前研究瓶颈,展望发展趋势,为武术文化的生存区域和发展空间寻找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徐州市五所大学500名学生武术兴趣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大学生对武术很感兴趣,然而选修武术课的人数很少,选修过武术课的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5.
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的孔子学院是推广、弘扬武术文化的可行模式。武术文化能为孔子学院传播提供一种具有强大传播力的文化符号,而孔子学院则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传播途径或传播方式。基于孔子学院模式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应全面地向世人展现武术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既要介绍传统成果,又要展示当代武术文化的创新成就;努力寻求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规律,建立起科学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系统;将孔子学院塑造成一个高质量、高规格、非赢利性的武术文化推广机构。  相似文献   

16.
武术礼仪是武术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它体现了习武者尊师重道,克己复礼,遵守武术道德。文章通过传统武术礼仪及其表现形式与当代武术礼仪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得出当代武术礼文化的严重缺失,并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探究武术礼仪文化缺失的原因,为当代武术礼文化的传承略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资中,自汉武年间建县,迄今已两千年,在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孕育了二千多年却历久常新的文化。四川省级非物质遗产盘破门武术就是扎根在这块土地上的"土著"门派,三百年来盘破门各代第子在自身的丰富发展盘破门武术过程中,海纳百川,博采众家之长,已形成现在的独特的盘破门武术和盘破门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武术产生于中国社会,烙上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印迹。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尊重自然的生态文化、尊重武德的中道文化、倡导多元的平等文化;武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古典传播学派的“文化圈”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武术文化圈的结构.研究认为,武术作为中国的身体技术文化,可看作为一个武术文化圈;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共同拥有武术文化圈性质和特征,但又各具其独立的文化特点,成为隶属于武术文化圈的两个亚文化圈;其中相同的文化元素是文化圈的核心轴,既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相互认同提供可能,又限制两者的异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武术文化发展存在的困境分析入手,认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的获得和中国武术博物馆的建立为当今武术文化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并提出武术遗产博物馆化保护的路径,探讨了中国武术博物馆在武术文化遗产保护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