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中物理 (必修 )第一册学生实验验证玻意耳定律 ,教材中方法不符合实验的可操作性、直观性原则 ,不能简明地突出此实验目的。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实验 :图 11、刻度尺  2、水银柱3、空气柱1 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演示  如图 1所示 ,是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用金属夹子固定在带有毫米刻度尺上。管内有一段被水银柱封闭的空气柱 ,管子内径均匀时可用长度来表示此空气柱体积。管内气体压强在玻璃管取不同倾斜角时有不同数值。玻璃管取不同倾斜角度时 ,被封闭的空气柱体积和压强也随着改变。计算每一对压强和体积乘积 ,可验证玻意耳—马…  相似文献   

2.
1 原理 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的内空气压强时出现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柱的形成、液体的下沆、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①被检查的装置营造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其内有一部分气体.如:将导管插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等.②通过一定方式(改变温度、体积)使装置内气体压强发生变化.如:手捂试管、向装置内加水等.③气体压强的改变能通过一定的现象(气泡、水柱等)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一、实验原理平抛运动若用水注来演示 ,非常直观 .但用水注演示存在一个问题 ,即随着储水桶中水位的下降 ,水注喷出的速度发生变化 ,影响演示效果 .为此 ,笔者对储水桶做了如下改进 :图 1取一只 1 .2 5L的可乐瓶作为储水瓶 .选一只与瓶口大小适宜的橡皮塞 ,在其上钻两个小孔 ,插上两根玻璃管 A、B,如图 1所示 .当水从 B管中流出时 ,瓶内液面上的空气的体积增大 ,压强减小 ,这时 ,大气压强不断地把空气从 A管口压入 ,使瓶内水面上的空气压强不断增大 .这样 ,可使得 B管中与 A管口相平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 A、B两管相当于一个连通器 ) ,…  相似文献   

4.
教材中关于“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的演示实验是: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中部,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拉活塞使筒内空气体积变化,对堵在注射器小孔上的手产生“推斥”、“吸引”的感觉,来说明压强跟体  相似文献   

5.
本刊1983年第3期上《利用演示实验,提高复习效果》一文中,所提的“浮力演示器”设计还不够完善,因为,如内部是一封闭的空气时,不可能在“下端乳胶薄膜向上凹”的同时,出现“上端乳胶薄膜向下凹”,(如图一),而只会出现图二所示上端乳胶膜向上凸的事实。从理论上讲,如图三,筒上面的薄膜B受到水向下的压力b,下面的薄膜A受到水向上的压力a。由于上、下压力差,a>b,故a作用在筒内空气上的力大于b作用在空气上的压力。因为筒内空气被密闭,可看做是一个整体,气体的压强处处可看作相等,B薄  相似文献   

6.
一、单项选择题 1.一气缸竖直放置如图1所示,气缸内活塞可无摩擦滑动.活塞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_0.当气缸向上匀速运动时,缸内气体压强为:( ) A.P_0. B.Mg/S. C.P_0 (Mg/s). D.P_0-(Mg/s). 2.图2中U形管一端封闭,用水银封入部分空气后竖直向下放置,已知大气压强为P_0,则管内封闭空气的压强是:( ) A.P_0-(h_1-h_2). B.P_0 (h_1-h_2). C.P_0-(h_1 h_2). D.P_0 (h_1 h_2).  相似文献   

7.
1.明晰气压概念及其垂直分布特点 空气重量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强,简称气压.空气是一种物质,是有重量的,在大气最底层每立方米空气重量大约为1.3千克,受地球引力的作用,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变稀薄,重量变轻.因此,气压在一般情况下是随着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固体、液体都可以作为封闭气体的物质,它们与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起来,这就决定了压强计算的复杂性.对于这类物理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将封闭气体的固体(液体)隔离出来,分析受力,运用牛顿定律求解.下面就气体压强的计算作分类导析.1.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由活塞封闭在缸内的气体压强,通过研究活塞或气缸的受力,运用力的平衡条件和压强定义式求解.例1.一圆形气缸,上面盖着不漏气的轻活塞,在活塞和缸底之间装有一轻弹簧,如图1(甲),缸内贮有压强为P_0的空气,  相似文献   

9.
1 原理 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空气压强时出现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柱的形成、液体的下滴、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①被检查的装置营造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其内有一部分气体。如:将导管插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等。②通过一定方式(改变温度、体积)使装置内气体压强发生变化。如:手捂试管、向装置内加水等。③气体压强的改变能通过一定的现象(气泡、水柱等)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专点大气压强例1大气压强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等于大气压强?(1990年,湖南省)[分析与*】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地球对空气也有吸引作用,因此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就是大气田强.这就是说,大气压强是由大气的重力产生的.第二间可根据作用在托里拆利管内、外水银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来讨论.托里拆利管内水银面上方没有空气,因此就没有空气压强作用在水银面上,而管外的水银面上的大气压的压力就支持着管里的水银柱,可知这个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等…  相似文献   

11.
在《气体性质》教学中,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理解不透,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易于混淆的问题,很有必要向他们解释清楚。 问题1 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重力引起的吗? 释疑 我们知道,压强是由于压力作用引起的,固体、液体的压强,一般说来,它们的压力来源于它们所受的重力,依此类推,大气压强就是由于地面上方大气层空气重力压在地面上形成的,能不能依此类推得出气体压强就是由于气体重力引起的结论呢?显然不能,例如打足了气的足球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然而足球内少量气体的重力却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显见,这绝非足球内气体的重力作用引起了气体压强。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它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在热运动中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的,它的大小决定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就是说,压强在宏观上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而微观上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频繁碰撞所致.压强既是气体的状态参量,也是重要的力学参量.气体的压强既跟温度有关,也跟其体积有关.对于压强的确定,一方面可选择与气体相关联的固体,如活塞、汽缸、玻璃管等为研究对象,同时也可以取液体,如水银柱、水柱等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压强的求解.一、运用平衡条件求解气体压强问题如果气体被液体或其他物体所封闭,且处于平衡状态.可以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求解.必须注意的是,该方法只适用于热学系统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例1】气缸截面积为S,质量为m的梯形活塞上面是水平的,下面倾角为θ,如右图所示.当活塞上放质量为M的重物而处于静止.设外部大气压为p0,若活塞与缸壁之间无摩擦,求气缸中气体的压强.解析气体与活塞和气缸直接接触,但从汽缸的受力情况不便于计算气体的压强.故取活塞和重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它们首先受重力(M+m)g作用,活塞还受到大气竖直向下的压力p0S,同时...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题:1.3.6×103牛/米2=帕=_千帕.2.压强是描述的物理量,若作用在2米2面积上的压力为4000牛,那么压强等于,意思是.3.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质量为0.5千克,用坚直向上F=10牛的力将它紧压在水平天花板上,则天花板受到的压力是牛,压强是帕.若用竖直向下F'=10牛的力将它紧压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牛,压强是帕(取g=10牛/千克).4.如果把打气筒的出口塞住,将活塞往下压,在此过程中被封在气筒内的空气的质量、压强、体积和密度,这四个物理量中,变大的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14.
人类生活在大气海洋的“洋底”,象深海动物适应海水压强一样,我们已经适应了大气压强.人类离不开大气压强,并且依靠大气压生存.下面介绍几个具体实例。1.呼吸与大气压我们在吸气时,胸腔和腹腔间的横膈肌肉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强变小,于是外界空气就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吸入体内.呼气时,情况正好相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压强变大,由于比外界大气压高,气体就被呼出体外.可以说,没有大气压我们连最基本的呼吸都不能进行.  相似文献   

15.
大气的压强,当然也是气体的压强,初中物理是这样说的:“由于空气有重量,所以像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要产生压强一样,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要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关于气体的压强,高中物理又是这样说的:“由于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器壁,对器壁就产生一个持续的宏观的力,单位面积器壁上所受的压力就叫做气体的压强。它决定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速率。”关于气体压强这两种说法显然是不同的,我们不妨简称为“重量说”和“碰撞说”,两者究竟区别何在?有没有内在联系?能否予以统一?  相似文献   

16.
题如图1,有一开口竖直向上放置的长直玻璃管,长为85cm,内有一段长为10cm的水银柱封住了长为60cm的空气柱,大气压强为75cmHg,气温为27℃,现给被封闭的空气柱加热,问气体温度升至多高,管内水银才能全部溢出?错解以被封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设管的横截面积为Scm2,气体的初始状态为  相似文献   

17.
在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中有什么"一课中,有一个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该实验设计很巧妙,但由于教师长期的思维定势——"认为塑料瓶内水位上升是因为瓶内氧气消耗完了,产生内外气压差把水吸进瓶内,吸上来的水刚好会占据瓶内氧气空缺的空间",进而会引导学生去观察水位上升的高度是不是占瓶子高度的1/5,从而导致错误的教学行为。这一错误推论在很多课堂上被重演着。事实是不是如此呢?一、实验回顾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气的压强,初中物理如是说:“由于空气有重量,所以像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要产生压强一样,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要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高中物理又告诉我们:由于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器壁,对器壁就产生一个持续的宏观的力,器壁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叫做气体的压强。它决定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速率。”学生学习了“气体的压强”之后,再回过去看  相似文献   

19.
在通用技术课程实验演示中,闭环控制系统的实验案例选择的是闭环水位控制系统。它需要完成的目标是,当无水或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探测点时,注水电机开关闭合,向内注水,一直到水位上升到最高水位探测点时,注水电机开关断开,停止注水。当水位再降低,只要不低于最低水位探测点,注水电机均不工作,从而完成系统的闭环水位控制工作。在教材或参考资料上,实  相似文献   

20.
在气态方程的运用中,常需求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压强,这往往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求气体的压强时,又需联系对气体起封闭作用的玻璃管内的水银柱或气缸内的活塞,这里的“水银柱”和“活塞”可称为求气体压强的“关联物”.关联物可能有几个,其形状也不一定很规范,但若采用关联物整体法来求气体压强将甚为简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