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盲人看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  相似文献   

2.
盲人看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白毛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相似文献   

3.
盲人看     
毕淑敏 《当代学生》2013,(Z4):21-22
每逢放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密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  相似文献   

4.
盲人看     
①每逢放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②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佳,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  相似文献   

5.
盲人看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白毛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着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地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时一下公共汽车,黑夜…  相似文献   

6.
爱的传递     
有一个鞋匠,在小城一条街的拐角处摆摊儿修鞋。一个冬天傍晚,他正要收摊儿回家。一转身,看到一个小孩在不远处站着,耳朵冻得通红,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他把孩子领回家的那天晚上,妻子就和他  相似文献   

7.
多年前有一个鞋匠,在小城一条街的拐角处摆摊修鞋,寒来暑往,也说不清有多少个年头了。有一个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摊回家的时候,一转身,看到一个小孩在不远处站着,看上去,孩子冻得不轻,身子微蜷着,耳朵通红通红的, 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眼神呆滞而又茫然。他把孩子领回家的那个晚上,老婆就和他怄了气。对于这样一个流浪的  相似文献   

8.
子瑜 《教育文汇》2011,(8):10-10
一位家长流着泪对班主任说:“孩子来县城读书,俺给他做饭。昨天中午,只因饭不合孩子的口味,他就把碗筷给摔了。俺说了他几句,他就一下把俺推倒在地,还吼着让俺滚回家。”这位家长不解地问:“为什么孩子越念书越不懂事了?  相似文献   

9.
周叔无恙     
邻居姓周,大家叫他周叔.周叔心眼特好,不论谁家有难处,第一个跑上前搭把手帮忙的人一定是他. 记得有一次,有家孩子放学后没有及时回家,四处找不到.大人慌了,说孩子失踪了.周叔立即号召邻居帮着寻找.最后是周叔带人将孩子从网吧里寻到了.那家大人很是生气,举手就要打孩子.周叔赶紧拦着,说:"别打,越打他越不愿意回家."  相似文献   

10.
看了1987年第一期《幼儿教育》上“她为什么老想回家”一文后,我有不同的看法。当然,家长在孩子刚入园不久,情绪还未稳定就常去探望,还给孩子送吃的,显然是不对的,这是使孩子闹回家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入园后,哭闹着老想回家,并不是由于亲人去探望、或有人去送吃的东西所造成的,而是由于保教人员对孩子缺乏感情,态度粗暴,动辄训斥,甚至搞变相体罚,使孩子望而生畏所致。我邻居有个孩子,他刚去幼儿园时,情绪很好,高高兴兴地上园,高高兴  相似文献   

11.
多年前有一个鞋匠,在小城一条街的拐角处摆摊修鞋。有一个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摊回家的时候,一转身,看到一个小孩在不远处站着,看上去,孩子冻得不轻,身子微蜷着,耳朵通红通红的,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眼神呆滞而又茫然。  相似文献   

12.
一个男人有六个孩子,而他也非常满意自己的成就。他是如此地自豪,所以他开始叫他的妻子“六个孩子的妈”。有一天,他们应邀参加一个宴会。过了段时间后,男人觉得是回家的时候了,他想知道妻子是否也已准备好一同回家。  相似文献   

13.
蔡绍萍 《早期教育》2002,(18):39-39
厦门读王先生来信说,他经常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公园或游乐园去玩,可是到该回家的时候,孩子总是不肯回家。所以他每次都是强行拖着眼泪汪汪的孩子离去。他不知该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多年前有一个鞋匠,在小城一条街的拐角处摆摊修鞋.有一个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摊回家的时候,一转身,看到一个小孩在不远处站着,看上去,孩子冻得不轻,身子微蜷着,耳朵通红通红的,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眼神呆滞而又茫然.  相似文献   

15.
我园每期开学有一部分新入园的孩子总是爱哭:有的要大人陪他一起玩,一起上课,不准大人离开,否则就哭得死去活来:有的不愿进幼儿园的门,家长抱进幼儿园,他不下地,哭着吼着'要回家!"有的是在室外玩他不哭,一进教室就哭;有的是看到别的孩子哭他就跟着哭,喊着要妈妈,要回家;有的孩子哭起来不得了,不管老师采取什么办法,都不行.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黑人家庭,母亲想让渐渐长大的孩子做些事。一天,她让儿子去零售商店买点食品,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心里非常自豪。到了街上拐角处,一群小孩把他几拳打倒,抢去了钱。孩子流着泪跑回家,把一切告诉了母亲。母亲什么也没有说,给了更多的钱,让他再去。孩子不愿去,母亲告诉他说,你没惹那些孩子,你没有错,别理会他们就行。孩子悻悻地走了。不久,他又慌慌张张奔回家中,他告诉母亲,那群小孩又追他了。母亲责备说:“难道因为这个就往家里跑吗?”她用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再去,孩子无可奈何地去了。结果钱被抢例如,还遭了挨打,他哭喊着往家里跑,向母亲…  相似文献   

17.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不能一概而论。爱迪生在学校里受到的评价,绝对不会和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有丝毫联系。然而现在学校里的教师,又会毁掉多少"爱迪生"呢?而我们孩子的母亲谁又会像爱迪生的母亲那样,把他领回家教他学问,激发他的潜能,鼓励他去创造。我们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一股脑地交给了学校,所以,怎样发现孩子所长,因材施教才是现代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多年前有个鞋匠,在小城一条街的拐角处摆摊修鞋,寒来暑往,也说不清有多少个年头了。一个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摊回家的时候,一转身,看到一个小孩在不远处站着。看上去,孩子冻得不轻,身子微蜷着,耳朵通红通红的,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眼神呆滞而又茫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不能一概而论。爱迪生在学校里受到的评价.绝对不会和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有丝毫联系。然而现在学校里的教师,又会毁掉多少“爱迪生”呢?而我们孩子的母亲谁又会像爱迪生的母亲那样.把他领回家教他学问,激发他的潜能。鼓励他去创造。我们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一股脑地交给了学校.所以.怎样对待孩子.让他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尊重孩子,尊重差异。  相似文献   

20.
莲花 《家教指南》2004,(4):51-51
有一个黑人家庭,母亲想让渐渐长大的儿子做些事。一天,她让儿子去零售商店买点食品,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心里非常自豪。到了街上拐角处,一群小孩把他几拳打倒,抢去了钱,孩子流着泪跑回家,把一切告诉了母亲。母亲没说什么,给了他更多的钱,让他再去。孩子不愿去,母亲告诉他说,你没惹那些孩子,你没有错。别理会他们就行。孩子怯怯地走了。不久,他又慌慌张张奔回家中,他告诉母亲,那群小孩又追他了。母亲责备说:“难道因为这个就往家里跑吗?”她用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再去,孩子无可奈何地去了,结果钱被抢了,还遭了打,他哭喊着往家里跑,向母亲哭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