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以湖北农村的调查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湖北部分农村艾滋病患者处境的调查研究,可以分析农村艾滋病患者在制度、法律与政策、经济、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等方面遭受社会排斥的状况.由于社会排斥对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庭及子女、社区以及艾滋病防治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应该制定消除艾滋病患者社会排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对艾滋病的影响、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进行整理与分析,对艾滋病防治以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探究,总结了艾滋病防治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运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川北教育学院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较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及传播途径的了解率有了明显的上升,但在艾滋病相关的有些问题调查中教育前和教育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宣传教育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手段。宣传教育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知识点、目标、原则、措施、政策规定与立法表述等。近年来,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应对艾滋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要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认真地执行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政策规定,更加广泛、深入和持久地开展艾滋病地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全社会人人关注艾滋病,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成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校2014及2015级的大学生总共18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的调查方式手机学生的信息,分析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以及预防控制能力。结果: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低于医学专业学生,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治疗方式的掌握程度只有44.48%,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率78.76%,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掌握程度只有58.50%。结论:当前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效果仍然有发展和完善空间,应当急躁提高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运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川北教育学院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较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及传播途径的了解率有了明显的上升,但在艾滋病相关的有些问题调查中教育前和教育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胡春娜 《中国德育》2010,(12):44-46,54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深入社区调查发现公共问题,民主选定研究问题,通过研究,对原有政策进行一系列的修改或编制新的政策,并向政府及相关机构推荐该政策以解决这个公共问题的一种综合的社会实践活动。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开始,通过课题引领、教师培训、典型带动、区域联动、观摩研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讨论、调查、情境模拟以及角色扮演、操作、实践、参观访问、游戏、探究、交流研讨等活动教学。活动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实施,对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增强师生之间  相似文献   

9.
各州、市教育局,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的精神,认真推进我省禁毒和艾滋病防治“一办法六工程”的深入开展,结合我省教育系统实际,现对进一步加强我省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相关政策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定要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铜陵地区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更好地应对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铜陵市及所辖铜陵县三家综合医院的589名护士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三家医院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达到75分以上占75.04%,总体上属于中等以上水平。但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有35.31%的人不知道共用坐便器不会传播艾滋病;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知晓率为66.38%;仅有21.05%的护理人员对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的紧急处理认识正确;有22.75%和25.47%的护理人员认为注射拔针时候不用带手套;有29.03%的护理人员不愿意护理艾滋病病人。结论:加强在职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提升职业防护技能,在有效的防范职业暴露的同时,承担起有关防治艾滋病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讨论、调查、情境模拟以及角色扮演、操作、实践、参观访问、游戏、探究、交流研讨等活动教学。活动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实施,对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均衡化问题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调查是根据北京海淀区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含各民主党派代表)和咨议小组2005年的6次调查研讨活动,以及2003年民革海淀区委的“海淀区中小学教育均衡调查报告”,民进海淀区委的相关调查研讨,民建海淀区成员的建议和海淀区部分中小学提供的相关材料,特别是海淀区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的有关文献和数据,经过初步梳理分析而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调查,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艾滋病的防范.  相似文献   

14.
兰明娟 《考试》2010,(1):61-62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高度重视防治艾滋病工作,近年来曾3次在世界艾滋病日到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和居民社区考察。在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30日上午来到国家会议中心,参加首都防治艾滋病志愿者活动。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向为防治艾滋病作出贡献的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志愿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5.
政策     
《宁夏教育》2004,(6):5-5
■艾滋病防治将纳入中学教学计划《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中规定,艾滋病防治要纳入普通中学等教学计划,防治艾滋病内容的公益广告将在各媒体定期播放或刊登。《通知》规定,中央和地方主要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要设立专门栏目,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并定期播放或刊登有关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教育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纳入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课时,深入持久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化雨)■北京发布折子工程酒吧…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感染了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目前,全球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已将近7000万,因患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已达到2000多万,艾滋病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趋势也从高危人群蔓延至普通人群.尽管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国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对于青少年的防治艾滋病教育工作仍存在较多不足.商丘市属于艾滋病高发区,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商丘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商丘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偏见与歧视,携手并肩,众志成城,共建美好家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对澜沧县上允乡村民防治艾滋病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患者产生歧视的问题和主要原因;为探索基层卫生防疫部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患者消除歧视的教育宣传能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医疗卫生检验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市级医院在职检验工作人员150,在校检验专业2年级学生100人,运用统计分析对两类人员在艾滋病防治知识方面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类人员在艾滋病防治知识,对艾滋病的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检验专业人员应侧重实际处理方式及职业性保护的相关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19.
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昌市东湖区墩子塘社区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态度和行为状况,以配舍中国——欧盟性病艾滋病防治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方法:于2004年8月随机抽取150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4.04%的人知道艾滋病,但只有36.53%的一般居民和57.69%的医务人员完全答对HIV三种传播途径,高迭82.31%的居民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结论与建议: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知晓不足,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尤其是对医彝人葫的芷滋痛防治知识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把学生在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部分。转变了社会传统评价观念,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在学科意义的探究。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偏颇,如研讨结束后点评的缺失,研讨活动频率的失调,教师相关培训的匮乏,实施中理解的尴尬等。在运用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评价法时宜配合适量的课堂授课,发挥教师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