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表述为:"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这一内容修改为:"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显然,2011年版课程标准不  相似文献   

2.
●回归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分类目标中把“尊重权利,尊重法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明确规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一。内容标准中“我与国家、集体的关系”部分提出“法律与社会秩序”的总体目标:“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3.
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修订版》增加了不少新的观念和内容,无疑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中华文化观”的提出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主题确定的思路 (一)解读课程标准 毋庸置疑,课程标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内容标准“成长中的我”部分提出“认识自我”的目标: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心理;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结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单音与和声"教学设计心路,阐述自己所理解的精细课堂打造。一、研读课标,揣摩教材,目标明确化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进行起着方向性、决定性作用。为了教学目标确定的准确性,首先应该研读课标。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要求,在"我与他人和集体"之"在集体中成长"部分,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加班级和学  相似文献   

6.
●回归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内容标准“交往的品德”中明确提出:“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品德》教科书(2008年3月第3版,以下简称“教科书”)虽经过了几次修订,但仍然存在一些纰漏和瑕疵,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实验稿”相比,进行了重大修改。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上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课程特性主要有四个方面: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的要求只右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第三部分为“课程内容”,即《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的“内容标准”。在保持大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框架结构和具体内容作了适当修改。修订后的“课程内容”与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相比,结构更合理,内容更完善,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导言中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国情内容部分规定:“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这部分内容修改为:“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2008年3月第3版,2010年4月第1次印刷),依据教育部2003年5月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很好地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本册第六课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有瑕疵,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定稿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标准(2011年版)》关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本文以鲁人版《思想品德》为例,谈谈如何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绽放责任之花。一、负责任公民的主要标准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培养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在“评价建议”部分的前言中强调:“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教师应该仔细了解“评价建议”的修改情况,深刻领会修改意图,高度重视思想品德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独立思考的重要表现就是质疑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分析】1.新课标要求本课所依据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主题中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学习主题中的“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同学、朋友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法治教育”学习主题中的“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遵循原课程标准大结构不变的原则,根据时代和形势的变化,以思想品德为核心概念,注重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培养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以更加方便使用为目的,明确突出了课程性质及课程特性,清晰了课程理念,微调了课程内容,帮助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编写者和教师更好地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与教科书的编写。  相似文献   

20.
周文静 《双语学习》2007,(9M):111-112,114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