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寻根》2016,(3)
正现代人对《易经》的占筮,心态很复杂,有的人极为反感占筮,认为那是封建迷信、落后愚昧的东西,根本不靠谱,太"八卦"。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又很容易看到街头算命的卦摊。现代风水、命理等传统术数亦非常火热,许多从业者成了高官富商座上宾,似乎又显示着占筮算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亦十分重要。实际上,《易经》虽为中国第一经书,说起来地位蛮  相似文献   

2.
吴礼敬 《中华文化论坛》2023,(1):84-94+187-18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汉学界的《易经》研究逐渐兴起一股由“经”到“传”的诠释转向,研究者不再致力于翻译和解释《易经》的“真正含义”或“内在含义”,而是转向历代的《易经》注疏。他们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单数的《易经》诠释定本,而是有多少《易经》注疏,就有多少不同的《易经》版本,并主张以历史的眼光、从注疏者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易经》,这反映出美国汉学界《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苏德凯、艾周思、林理彰、何茂康等人。这一思想史转向是在美国的中国历史研究由“西方中心主义”向“以中国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的背景下发生的,同时也是对卫-贝译本长期确立的将《易经》视为“智慧之书”的挑战和反叛。强调“以中国为中心”的《易经》注疏翻译有助于人们认清《易经》的复杂性质,动态地把握中国思想的内涵和特征,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如何做到对古人学说具备“了解之同情”、翻译时如何区分经典文本自身与注疏者理解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困难和矛盾。从学术研究层面来看,美国《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从《易经》的海外传播来看,卫-贝译本所代表的民用方向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照 《华夏文化》2002,(3):20-21
周易由《易传》、《易经》组成。《易传》诞生于春秋战国。当时,诸子百家曾出现过“大放异彩”、“各领风骚”的壮丽文化奇观,从而为中国文化奠定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博大精深、影响广远的坚实底蕴。  相似文献   

4.
在《易经》的哲学研究的诸问题中,占筮的意义如何理解和评价,历来是最麻烦,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由於《易经》曾被用於卜卦,它往往被看成是卜卦之书或占筮之书。事实上,这是一个比较简单化的说法。因为即使是在最初,《易经》所包含的意义和价值显然也不限於占卜一途。当然,应该看到,《易经》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占筮这一功用有关;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易经》还有为了  相似文献   

5.
正1994年,由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发行,20年过去了,已经出版了三个版次。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历经时间考验、获得读者高度认可的著作。张岂之先生在该书2005年的"再版后记"中说:"我始终认为,为青年朋友写比较通俗的著作,以普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价值并不逊于这方面的学术著作。"如果说撰写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  相似文献   

6.
华裔作家谭恩美《喜福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中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如风水、五行等,这些中国元素也是西方读者关注的"充满神话性的原始色彩元素"。那么,书中描述的中国文化究竟是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呢?本文将通过文本分析,结合中国经典古籍,探求这些传统文化的最初本源,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喜福会》中的变异,然后从历史主义研究、接受理论、文化研究等多个视角出发,寻找出文化变异的根由。  相似文献   

7.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组成,《易经》难读,《易传》也不易读。要读懂《易传》,就必须正确认识《易经》与《易传》的关系,掌握它的象数体例,了解它的义理内涵。 我们知道,《易经》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易传》七种十篇大都形成于战国时期,二者是  相似文献   

8.
《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占筮的书。《易经》的作者,以及成书时代,至今尚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的说法,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推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为《易经》作传(《易传》)以解经。《易传》又称"十翼"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和《杂卦》。战国时期,人们将《易经》和《易传》合订成册,成为今天的《周易》。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焚《周易》。到了汉代,《周易》地位上升,成为"群经之首"。此后,《周易》的地位没有动摇。"群经之首"不是因为它能算命,主要是它的阴阳变易思维给人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梦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仅第五回便融合了四种不同的梦型:亡灵警梦、神仙助梦、预兆之梦和适志警梦。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在继承传统梦文化的同时,还加以改造和创新。以这四种梦型为参照系,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探究《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一、亡灵警梦亡灵警梦是指亡灵通过向梦者预警并指出脱困之法,从而使梦者转危为安之梦。这种梦型早在先秦典籍《左传》中就有记载:晋楚鞌之战前夕,晋将韩厥梦其亡父谓其"且辟  相似文献   

10.
《易经·井》卦中的"井"指墓穴,《井》卦原始说的是殷周时期宗教墓祭文化。从卦爻符号来看,内外卦(巽■、坎■)和互体卦(离■、兑■)都与古代祭祀有关;从卦辞和爻辞的内容来说,《井》卦描述的是墓葬祭祀的过程和祈求福佑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高培华 《寻根》2012,(4):12-17
《易》即《易经》,又称《周易》,其中“八卦”之八个“数”和“象”,是人类最早的八个数字和八种物质概念,存有原始先民的思想轨迹;其中卦爻辞,记录有三代渔猎、畜牧、农业等生产情况,婚嫁等风俗习惯;《易传》十篇,集中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因此可以说《易》在一定程度上堪称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渊薮。  相似文献   

12.
一、食玉之风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有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起来,人们又将玉看成是延年益寿的药物,一度出现食玉之风。"(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40页)当时的食玉之风,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东晋的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内篇·仙药》中,他认为服食"玉"能"令人身飞轻举,不但地仙而已",即服  相似文献   

13.
<正> 不久前学界冯其庸先生和范曾先生说,他们主张谈"国学"不要仅限于儒学,最好谈"大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个意见,我觉得很好。我主张谈"百家之学",并不限于儒学一家。在我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书(1994年初版,2009年三版)中已经着重宣传过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4.
沈云 《华夏文化》2021,(4):5-10
今本《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是一本占筮之书,主要内容包括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战国以来形成的解释《易经》的著作,总共有七种十篇.通过《易传》的解释,原本的占筮之书呈现出了哲理化的倾向.《系辞》是《易传》中的重要一篇,其主要内容是通论《周易》和筮法的大义,解释时并非逐句分析《周易》经文,因此与其他篇目相比较更有哲理性,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周易》爻位说弘祖通常人们所说的《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前者是一部卜筮之书,而后者是指战国以来系统地解释《周易》的著作,是一部哲学理论书。《易传》中的《彖》、《象》二传在对《易经》的卦象和卦爻辞进行解释时,除继承了春秋时期的取象说和取义说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有明显的道教因素,有着丰富的道教情怀。在《妇人大全良方》中,求子、孕育、分娩、坐月、洗儿等生育文化中都带有鲜明的道教烙印,如求子文化与道教禁忌,孕育文化与胎神信仰,分娩文化与"安产图"等。生育文化中的道教情怀在《妇人大全良方》中主要表现在"术"的层面,如果提升到"道"的层面,对现代生育文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烙印的台湾导演李安在1991-2012年共拍摄了11部电影,从电影的获奖情况、票房收入、影评人和观众的口碑等指标体系看《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断臂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8部电影在全球受到热烈追捧,好评如潮。本文以上述8部影片为对象研究,发现李安电影带着浓厚的中国古典诗学的"胎记",电影是一种诗意形式,表现出的导演的诗人之"志"、人物和主题的含蓄美以及视听语言都具有中国诗歌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先贤智慧的结晶,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成为国人价值观念、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之根与魂,渗透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及现实启示意义。"中国思想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认识国情都是不可或缺的"(张岂之《五十年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载《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纵观近世学界有关中国传统思想研究与普及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李零 《中国文化》2014,(1):57-79
中国经典,天文祖《尧典》,地理宗《禹贡》,《易传》道阴阳,《洪范》序五行,对中国思想影响至深。它们除《易传》附於《易经》,皆在《尚书》中,《禹贡》居其一。中国古代天下观,最初的表述就是《禹贡》九州。  相似文献   

20.
占卜的诠释与贞之五义──论易占原初思想的哲学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经》的哲学研究的诸问题中,占筮的意义如何理解和评价,历来是最麻烦,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由於《易经》曾被用於「卦,它往往被看成是「卦之书或占筮之书。事实上,这是一个比较简单化的说法。因为即使是在最初,《易经》所包含的意义和价值显然也不限於占「一途。当然,应该看到,《易经》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占筮这一功用有关;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畅经》还有为了达到占卜的目的而从中开发出宇宙观和本体论这一面。因此畅经》的占筮显然已不是简单自发的。单纯经验性的占卜,在其中已经确立起一套占筮的原理和学问。在这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