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曾 《中国文化》2010,(1):171-171
<正>子曰诗可兴、观、群、怨,"群"者,唱而和也,宋玉《答楚王问》,郢中之歌者,其为《下里》、《巴人》,和者众;其为《阳春》、《白雪》,和者寡。周汝昌、顾随二公之诗词,盖和而寡者也,二公阅世既旷,感慨遂深,而摛藻霞蔚,浑脱浏漓,自是斲轮老手,不烦赞叹。今以二公之诗词,略述唱和之大旨。  相似文献   

2.
茅海建 《中国文化》2013,(1):131-144
一由中国史学会主编、翦伯赞等人编辑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戊戌变法》,是一套影响力很大的资料书。其第4册节录了张之洞的《抱冰弟子记》:……某中丞素与龃龉,及罢官归,语人日:"为我致谢张公,吾父子惟有感激而已。"盖力劝其勿附康党,言之四次也。(按某中丞指义宁  相似文献   

3.
《世界文化》2014,(6):28-28
<正>内容简介一根羽毛,一会儿被风吹到这边,一会儿被风吹到那边。"我属于那只鸟呢?"从某一刻开始,羽毛开始不住地问自己。她问过翠鸟:"我是你的吗?"问过布谷鸟:"我是你的吗?"还问过苍鹭,问过大雁、孔雀、天鹅、琴鸟、百灵……尽管鸟儿们的姿态各异、对羽毛的态度或冷漠或热情,但他们给羽毛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不是。"这根羽毛究竟属于哪只鸟呢?羽毛琢磨的问题,其实也是人类思考的根本问题,那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4.
由中國史學會主編、翦伯贊等人編輯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戊戌變法》,是一套影響力很大的資料書.其第4册節錄了張之洞的《抱冰弟子記》:……某中丞素與齟齬,及罷官歸,語人曰:“為我致謝張公,吾父子惟有感激而已.”蓋力勸其勿附康黨,言之四次也.(按某中丞指義寧陳寶箴,其子陳三立也.)某中丞自負而偏執,論事多不愜,及去官里居,始悟在鄂之多誤.(按某中丞指瀏陽譚繼洵,譚嗣同之父也.)(《張文襄公全集》卷二二八及羅惇曧《賓退隨筆》)①  相似文献   

5.
李静 《寻根》2022,(6):121-124
<正>张树声祖系溯源《合肥张靖达公墓志铭》曰:“公讳树声,字振轩,其先世祖有讳鳌公者,明时自江西饶州府迁居庐州,遂世为合肥人,七传至公之曾祖,讳世科,国学生,生公之祖讳杰,杰生公之父,府学生,讳荫谷,三代皆以公贵。”是谓合肥张氏始迁祖为张鳌,明末自江西饶州(今江西省鄱阳县)迁徙至安徽合肥南乡。  相似文献   

6.
<正>偶然听到某女子打电话:"老公!你再不回来,人家可就要找一个男小姐陪陪喽!"女子的撒娇无可厚非,"男小姐"一词却让我颇感新奇,难道又产生了一个我所不知道的新词?到"百度"网页上一搜,还真的有用例:日薪1000你愿意去做男小姐吗?今日偶然认识一哥们,他问我是否有女朋友,我回答没有,他就问我去做男公关去不,就是男小姐……  相似文献   

7.
成都东山客家话中的"公、嫲"主要用来给动物进行雌雄分类及与生殖器具有相似特征的植物、物品命名,"公"还用来称呼家族里面系列的男性角色和一些被认为具有神力的雄性事物.本文梳理了"公、嫲"的义项并讨论了事物被冠以"公"或"嫲"的理据."公、嫲"的运用沉淀了客家先民的生殖崇拜观念,折射出移民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一些人文观和神灵观.  相似文献   

8.
郭永勤 《寻根》2014,(6):12-17
<正>围棋也称"弈",相传尧舜时期便有围棋了,西晋张华所著《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做围棋以教之。"此传说虽无可靠的根据,但说明下棋具有教育功能。迄今为止,我们确切知道关于围棋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左传》:"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问之曰: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  相似文献   

9.
周肖谦 《寻根》2015,(2):135-140
家世吾族先世为河南汝南人,周代舍公之后裔,以后辗转迁移于安徽婺源,历代世系,均可考证。元末,贞四公又由婺源迁居河南省商城县南乡之牛氏畈(现属安徽金寨县),是为商城一世祖。务农为业,家道小康。六世祖洋公、泽公(号古石)兄弟二人,泽公孝友天生,以童稚之年,代兄被人诬陷  相似文献   

10.
李氏宗祠     
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又称“惇叙堂”,庞大壮观,气势非凡,在闽、粤、赣极为罕见,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始祖李火德公而建的宗祠。迄今火德公后裔已分布福建、广东、台湾,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和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1.
田承军 《寻根》2014,(4):32-34
<正>"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官箴之一,因其主题是"公"和"廉",故又称"公廉"官箴。传统中国在对官员的道德要求中,"公"和"廉"尤其突出。对于旧时普通民众而言,社会话语权几近于无,封建专制体制又没有为民众的民权诉求提供公正公平评判的法制保障,"公正"和"廉明"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对官员的  相似文献   

12.
有關陳寅恪先生在復旦公學讀書時的情况,現在所依據的資料主要是蔣天樞先生選錄的陳寅恪先生在文革中的“交代稿”,及蔣先生的一些推測:“光緒三十一年乙己(1905),先生十六歲,在日本……先生患脚氣病,須異地療養,遂回國,在家休養年餘”(1967年第七次交代稿).“先生十八歲.先生插班考入復旦公學,似在本年春(引者按:即光緒三十二年丁未)”.“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908),先生十九歲.讀書上海昊淞復旦公學.”“宣統元年己酉(1909),先生二十歲.復旦公學畢業.”  相似文献   

13.
"尊德性"、"道问学"的讨论关涉传统学术的方法论和目的论,有清一代"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折射出传统学术在宋明理学与清学之间的转轨。清初孟学研究中诸如博约论、心性与问学等问题无不曲折回应了学界"尊德性"、"道问学"的争论,成为探究清初学风转折的重要路径。在实学思潮的影响下,清初学风由"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推身移步隐含了清代学风的新走向,同时在方法论和目的论上影响着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4.
关欣 《寻根》2022,(2):129-134
据《休邑敉宁刘氏本支谱》记载,明代徽州刘氏大抵有两支,分布在歙、休二地.休宁刘氏其始祖为学士公依仁,唐咸通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承旨.光启元年(885年),由学士出守江南,权知池、宣、歙三州诸军事,因黄巢之乱迁居休宁,后世视为休宁始祖.学士公九传至省元公刘学,世居邑前,至宣议公迁陪郭,教授公刘福龙复迁敉宁,二子长文新公世居...  相似文献   

15.
据《左传·僖公四年》记载:"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提到了包茅、缩酒。  相似文献   

16.
周肖谦 《寻根》2015,(3):125-129
宅第八世祖汝、汝弼、汝玑三公老三大房分家以后,老三房仍居牛食畈及附近一带。老二房散处千家山、石家冲、晏家冲等地。老长房自九世祖鸣履公始即迁居商城城内。十世祖兄弟二人,长房建鹤公居东门内之朱氏巷。二房建公居北门内后巷西口(即以  相似文献   

17.
付庆芬  付用现 《寻根》2011,(1):122-127
一、宋宣奉大夫知绍兴府事来公墓志铭清来秉奎主修的《萧山来氏家谱》卷四《赠言上》,首收萧山来氏始祖来廷绍的墓志铭,即《宋宣奉大夫知绍兴府事来公墓志铭》。据该墓志铭,来廷绍,字继先。其曾祖之邵,为哲宗朝殿中侍御史,  相似文献   

18.
正《左传》昭公二十年有一段"晏婴论祝与诅"的材料:"齐侯疥,遂痁,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左传》传文中关于齐景公的记载一共35条,昭公二十年,"晏婴论祝与诅"是其中之一。本文选择这条传文来做解说,并且对"贤人、小人之言鬼神"的异同加以讨论。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鲁昭公二十年,当齐景公之二十六年,景公在位一共五十八年,则这时正处于壮年。处于壮年的景公同时得了疥(疥疮)与痁(疟疾)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起源研究是近年来学界的热点。关于国家起源的动力因素,除了学界早有的战争说、人口说、灌溉说、贸易说之外,我国学者又提出了洪水说、宗教说等说法,对于洪水说已多有学者论及,但宗教对国家起源的影响则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早在20世纪30年代李安宅先生就曾说过,原始社会的宗教职业者,凭着自己的机巧,"由着私巫变成公巫。及为公巫便是俨然  相似文献   

20.
王使臻  王使璋 《寻根》2010,(5):41-49
<正>我国古代的书信多称"书"或"尺牍"。在先秦时期,《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就已经记载了春秋时期大夫们以"书"用于通信往来,如"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在秦汉时期,将书写在长度约一尺的简牍上的用于往来传递信息的文字泛称为"尺牍"。秦汉时的"尺牍"既包括官曹文书,也包括私人书信。魏晋以后,"尺牍"一词渐指代私人间往来的书信。但无论是官府的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