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西江千户苗寨的非遗旅游发展经历了漫长的、从无到有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加强苗寨“非遗”吊脚楼保护,做好“非遗+”文章,西江千户苗寨不断创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式,将浓厚的苗族文化从原始的传统生活习俗逐渐转变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工具,有力推动了苗寨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董新朝 《寻根》2014,(1):55-59
芭蕉箐苗族村村寨概况及嫁妆的历史变迁与当代状况 1.芭蕉箐苗族村村寨概况芭蕉箐是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东村乡石桥村最北部半山腰上的一个苗族村寨,是富民县、禄劝县和寻旬县三县的交接点,距离石桥村委会15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东村街18公里,距离昆明市82公里。至2012年,全村共有59户,153人,  相似文献   

3.
白竹村风情     
在漾濞县境内的深山中,有几个苗族村寨,主要聚居于南部龙潭乡白竹村和中部苍山西镇花椒园村的小水塘社以及白羊村的石打牛社,有"孟普"、"孟构"、"孟撒""、孟载"四个称谓(支系),人口近千人。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在朋友的带领下,走进了藏匿在漾濞深山中的苗寨白竹村。白竹村坐落在漾濞南部白竹山北麓,与我的老家密古村比邻。那里土地肥沃,植被良好,有两条山溪从山上流下,其中一条穿过寨子,另一条是密古村与  相似文献   

4.
奇异的苗族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居在贵州黔东南州东北部的三穗寨头,素有“千里苗疆门户千户苗寨”之称,《咸同军事史》中记叙“寨头者,苗疆之门户也”。寨头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特别是那婚姻习俗,颇具特色,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5.
云龙,地处滇西北高原的三江并流腹地,是个多山、多河流、多民族的偏远地区,其历史渊源流长,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即公元前109年就有史料记载,名为比苏县;宋《大理府志》云:"澜沧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升如龙",遂更名为云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杂居着白族、傈僳族、汉族、回族、彝族、苗族等二十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起  相似文献   

6.
2020年8月2日至14日,笔者随导师前往贵州省松桃县盘信镇开展田野调查,此次调查以大湾苗寨为主要田野点,意在对东部方言区苗族生产生活、文化与习俗、传统村落、乡风文明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大湾村位于湘、黔、渝三地交界的三角地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东接六塘村,西抵茶山村,南连后寨村,北邻安塘村。  相似文献   

7.
周俞林 《寻根》2013,(4):39-42
苗族大多数居住在山区,"所在多深险",条件较差,但也有不少居住在山间平旷之地。苗族多是聚族而居。据《宋史·蛮夷传》载:"诸蛮族不一,大抵依山谷,并树木为居。"村寨周围大都茂林修竹,风光绮丽。苗族住宅的房屋式样很多,各地苗族因经济、地理等情况不同,对所修建的房屋不仅有差异,而且其居住习俗也因地区或姓氏的不同而  相似文献   

8.
鱼木寨的传说及其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亚平  谭宇 《寻根》2005,(6):130-134
鱼木寨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谋道乡大兴管理区。据说最早来寨子的人家只有7户,有谭、向、成、邓四姓。发展至今有住户158户,605人,其中土家族、苗族占60%。这里过去前后有雄奇的关口卡门,两侧有墩厚的青岗片和跺子片寨墙,  相似文献   

9.
郎德塞的铜鼓文化,既是青铜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苗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受到中外关注。1998年秋,我们随同出席“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古代铜鼓和青铜文化第四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专家学者前往郎德考察,欣喜地发现,郎德寨的铜鼓文化活动,在继承优秀传统、创造现代文明、促进苗寨巨变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据说有专家认为,辉煌的‘请铜文化’巴经消失,成了“死亡文化”。但在贵州广大农村,铜鼓文化活动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成了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民族村寨里,苗族郎德寨的铜鼓文化…  相似文献   

10.
《寻根》2020,(4)
正苗族作为无文字民族,长期通过古歌、仪式、苗绣、器物等方式传承族群的历史记忆。古歌的讲唱作为口传叙事、仪式的展演作为仪式叙事、刺绣的图案作为图像叙事、圣物的传承作为物的叙事,共同叙说着苗族的族群历史,而苗族的文字叙事在这一过程中长期"缺席"。在苗族文字缺席的过程中,苗族的文字神话却一直保持着"在场"状态。神话观念决定论的观点认为,神话是  相似文献   

11.
<正> 芦笙是苗族人民的乐器之一,浓郁的民族风情,总是离不开它,而且为先导。在欢度每个佳节时,人们就吹笙跳舞来喜庆。用吹笙跳舞欢度节日是苗族人民的传统做法,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故而形成"芦笙舞",所以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贵州省苗岭山区的苗族同胞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铜鼓。问其铜鼓为何代遗物,回答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对于他们来说,铜鼓铸于何时并不十分重要,至关重要的是,如果塞中没有一面铜鼓就意味着不是一个安全的苗寨。有了被他们视同祖宗、视同太阳、视同农耕、视同渔猎、视同畜牧、视同繁衍的至高无上的铜鼓,一切都称心如意了。铜鼓与祖宗铜鼓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铜鼓本身也就代表着祖宗。祖宗是备受尊重的,因此,铜鼓也跟祖宗一样受到尊重。负责保管铜鼓的人家,其户主必须是德高望重的寨老。而且,其家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和睦的家…  相似文献   

13.
感悟老君山     
老君山属横断山系云岭主脉,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之间的丽江、剑川、兰坪三县交界处,因传说中太上老君在此炼丹(有说山形如太上老君炼丹炉)而得名.史家称之为"滇省众山之首".……  相似文献   

14.
《寻根》2017,(3)
<正>灰腾梁,平平常常的一个地名,并不为人所熟知。但说起它的另外一个名字——辉腾锡勒草原,人们或许就不陌生了。这处典型的高山草甸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察哈尔右翼后旗和察哈尔右翼中旗三旗县交界之处。有意思的是,当地人直到现在一般也不用"辉腾锡勒"来称呼这里,而是称其为"灰腾梁"。"灰腾梁"是蒙古语"灰腾"和汉语"梁"组成的复合词,意为"寒冷的山梁"。灰腾梁地处阴山山脉大青山东段,平均海拔在1900  相似文献   

15.
居住在贵州省三穗县南部的苗族人民 ,约有 5 0 0 0户 ,近 2 0 0 0 0人口 ,因其居住的环境条件、生活习俗以及语言等基本相同 ,故而当地人习惯把南部苗族并称为“寨头、巴冶、良上、稿桥”。这个支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 ,有其独特性和创造性 ,靛染工艺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三穗南部苗族人 ,家家妇女都会织布 ,户户妇女都会靛染 ,此地妇女何以人人都会靛染这一工艺 ?这里不去考究 ,只知此工艺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这个支系的古代苗族先民们 ,为了获取靛染技术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艰辛探索与试验 ,最后才掌握这套完整的靛染工艺技术 ,为当时…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区──中国贵州省黔东南州,婚俗可谓风情浓郁而又独特。这里传统的婚姻形式是自主婚姻(个别也有包办式)。这种婚姻是在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自由恋爱、自订终身的基础上缔结的。这种婚俗世代沿袭,并在这一地域内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恋爱择偶方式──“蜗达哟”(即:在一定的场所谈情说爱)。“娲达哟”一般都有季节和时间性。通常在农闲季节和节日集会期间进行。晚上严禁“蚂达哟”。这里每一个苗村苗寨都按姓氏宗族的不同,在村边寨头各划定一块空地、一座小山包等为“蜗达哟”的专门场所。苗乡的人们管这一场所称为“…  相似文献   

17.
张云霞 《大理文化》2014,(7):96-110
正大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西南地区的重镇,古老的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在这里交汇延伸,是滇西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大通道。西汉武帝时设置益州郡叶榆县,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唐宋时期,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南诏、大理文化,直至今天,大理仍是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桥头堡"。代代相传的南来北往交流中,各种文化在这里融汇、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理文化,成为中国西南民族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有"文献名邦"、"史冠南疆"之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60年代初,湖南籍的苗族学生吴正光从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毕业,便到素有"民族文化沃土"之称的贵州高原工作,至今近50年。春华秋实,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他先后编著《贵州古建筑》《贵州侗寨鼓楼风雨桥》《贵州的桥》《郎德上寨的苗文化》《青岩镇的建筑文化》《郎德苗寨博物馆》《青龙洞民族建筑博物馆》《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贵州》《沃野耕耘: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等专门著作。  相似文献   

19.
王倩倩 《寻根》2021,(2):41-43
一岑巩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黔中山区与湘西丘陵之间的斜坡地带。岑巩县有仡佬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当地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思州傩戏等民俗活动独具特色,有多个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风景名胜众多。岑巩县仡佬族认为万物有灵,图腾崇拜表现为泛神信仰,自然万物中的洞穴、山、石、桥、动植物等都可成为其民间信仰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杨昱璇  王纪鹏 《寻根》2023,(1):65-69
<正>一贵州省凯里市的苗族,主要为“噶囊”和“香囊”两支,大部分“噶囊”苗族常住清水江东南方向,大部分“香囊”苗族常住清水江流域西北方向,这两支苗族在服装、语言风格、传统习俗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本文主要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凯里苗族婚圈婚礼习俗变迁为对象进行描述。改革开放前,“噶囊”的相亲(看当)一般会在大致固定的地点、时间进行。传统社会中,“游方”是苗族相亲中极具代表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