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呢?这是值得每位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我想这“剩下的”主要就是人格与能力,要使“剩下的”更多,就要把数学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个体发展本位。传统的数学课堂,仅仅给出了数学发现的最后结果,并没有给出数学发现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记数学、练数学、考数学,教师只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这显然与时代精神是相违背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做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其核心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拜读了文[1]后,感触颇深: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主要传播媒介——数学教学语言,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脉,对辅导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就新型课堂语言设计作了一次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过去,我们的教学更多地强调教师应怎样教,现在我们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领我们的教学实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只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学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势必导致教学的失败。寓教于乐,变苦学为乐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上乘境界,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课堂中的数学教学,较以往的传统数学教学有什么新的“改变”呢?  相似文献   

5.
一、对开展综合性学习意义的思考 爱因斯坦对教育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观点,他说,教育就是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就教学而言,如果学生把知识忘掉,那么他们还能剩下什么呢?最理想的期许就是他们还能拥有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拥有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方法。那么,有什么渠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让学生自己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求得方法呢?综合性学习就是这样一个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教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对数学学习的一句通俗性的总结性话语是:“学数学就是做题。”数学教育几乎变成了解题训练;数学学习也就变成了在题海中遨游。这种解题训练的好处是可以训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而中考是初中教育教学的指挥棒,中考考什么,直接影响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为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近年来中考命题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这类问题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载体,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引领下进行思考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呢?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应充分发展人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数学教学观:教师教,学生学;传统的数学学习观:大量练习,题海战术.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数学学习是理解过程,强调读数学、讲数学;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数学学习是实践过程,是自主探索的过程,强调做数学.这些观点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应当转变过去被动式、单一的学习方式,形成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当如何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呢?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把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应该是沉淀于我们的性格、气质以及行为习惯中的那些稳定的东西。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人格特征,转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可贵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张勇 《小学生》2011,(6):11-1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14.
雷慧敏 《考试周刊》2011,(54):95-96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试分析小学阶段"差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差生"的几点教育教学措施,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习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学习数学语言,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数学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不仅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教学手段,而且也是中学数学重要的教学艺术.同时,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又是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美国数学家莱克斯和格罗特认为,数学之所以成为大多数学生眼中特别可怕的学科,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数学语言的难懂难学.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技能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态度,以其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教学的目的无非是举一反三,追求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数学学习中研究迁移问题,有其特殊、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为迁移而教”.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呢?本文结合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仲其龙 《考试周刊》2012,(79):62-63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学习的中心在学生,在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那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居于什么地位?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这正是小学教育的最为根本的体现。小学生在校学习的是知识,培养的是技能,掌握的是方法。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体会来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19.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善于解题".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决定着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巩固和提高,数学教师要充分地发掘和突出解题过程的基本特点,努力渗透数学思维方法,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实现解题教学从题海战术中的突围.1.数学课应当"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十分强调让学生"自得",他们认为只有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得到的知识才会掌握得牢固,领会得深刻,应用时才会得心应手,这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学生学习解题的过程,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简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从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诚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