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华民族历来有尚武之风,武馆之设立乃是传播武术,强身健体的好途径。历史上也确曾有许多民间武馆名垂青史,如霍元甲的精武会,为维护民族尊严,振奋民族精神和继承武术传统起过很好的作用。 解放以后,民间以武馆形式进行武术传播与发展的途径曾一度不复存在。武术套路也仅以各省、市、地、县的体校武术队的形式得以传播和提高,民间武术更只是以忽明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马来西亚文化交流自西汉已经开始。历朝历代,来自中国的移民和使臣带来的中国文化,深刻地影响了马来西亚,不但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很好地被保留,也对整个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孝悌、忠恕、信义、德育,这些中国传统价值观在马来西亚社会中至今仍有完整体现。然而,存在于马来西亚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区别,因为它们已经马来西亚化了。它们事实上是南海文化的一部分,因为南海区域本来就是中国文化与东南亚文化交流核心区。  相似文献   

3.
《莆田学院学报》2015,(4):11-15
马来西亚的妈祖宫庙作为当地华人精神信仰的载体,随着妈祖信仰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和迁徙而逐步发展起来,而且个别宫庙还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其独特的文化功能特点在海外华人群体传播妈祖文化、形成宗教信仰认同、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精武体育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民间体育机构,也是近代中国在海外发展最有成绩的体育社团。它曾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区建立了众多分会,在侨胞中推行以武术为中心的德、智、体“全人”教育,成效显著,至今犹在人心。抗战爆发后,东南亚各国的精武会因宣传抗日、支援祖国而遭到日军破坏,由盛转衰。今当精武会建会百年纪念之际,回顾其在东南亚的发展历程,对我们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开展侨务工作,复兴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都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校武术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武术逐步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中,武术自身也需要改革和调整,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加快与奥林匹克文化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思索、宏扬和发展学校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文化的结合点,以便更有效地积极开展迎合奥林匹克精神和学校武术教育,是中国学校武术发展的方向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武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受众对武术文化了解的主要渠道是武术影视。武术影视和武术文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要让受众更好地了解武术文化必须加大武术影视对武术文化的宣传力度,拓宽武术影视对武术文化的传播范围,改善武术影视对武术文化传播过程,强化武术影视对武术文化契合度。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离不开马来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互动。在马来政治民族主义的极力争取下,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宪法最终体现了“马来人的马来亚”的理念,这也是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的开始。在马来人获得政治领导权的基础上,马来文化民族主义致力于把马来文化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以马来族群的文化作为整合马来西亚社会的基础。在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的推动下,马来文化从建国前的弱势文化发展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反过来,马来文化强势地位的形成对马来西亚民族建构产生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东方传统道德观念与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产生了马来西亚独特的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我国与马来西亚都是多民族、文化多元的国家,探讨马来西亚的学校道德教育特色,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的汉语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马来西亚国小华小学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汉语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与对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武术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份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化的精髓。在对外传播中,中华武术应以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为根本宗旨,以武术健身功能的开发为传播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徐现峰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3):64-65,68
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理论、方法在数千年的流传中,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从传统武术中,可以领略到儒家的"和谐"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道家的辩证法思想和自强不息的民族之魂。高校武术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导入,使武术成为一种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最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理论、方法在数千年的流传中,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从传统武术中,可以领略到儒家的"和谐"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道家的辩证法思想和自强不息的民族之魂。高校武术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导入,使武术成为一种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最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长卷绘画在结构、风格、虚实、透视与时空观念方面具有不同于西方画板绘画的特点,直接影响了西方先锋派电影的先驱艾格林的《斜线交响曲》与里希特的《韵律21》和《韵律23》等作品,他们由此首创了抽象动画电影这一先锋派电影的亚类型,在电影艺术上做出了独创性贡献。玛雅·黛润被誉为美国地下电影之母,她的影片《对暴力的反思》直接取材于中国武当与少林武术。中国武术除了实用性以外,还有审美性、仪式性与伦理性、以及“道”的精神。影片运用多种技法,将对于中国武术的表现转变成为充满电影艺术探索的作品。这些西方先锋派电影与中国文化之间进行的直接对话,对于我们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遗产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及借鉴已有的中国武术分类研究方法,在对武当武术所有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之后,我们根据其活动的群体、作用、特点等。划分为武当民间武术、武当军事武术、武当道教武术、武当武术流派。以使人们对武当武术有一个曼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利于武当武术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16.
吴宇森的电影是他的自白,他以电影诉说他的态度和理想,他将自己所祟尚的中国传统侠义精神融入进了其电影的创作中,因此,他的电影总有浓重的侠义情结。通过探讨吴宇森"英雄片"的主题及模式,将从三方面对吴宇森电影的侠义情结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中国传统"侠义精神"的内涵,然后探讨吴宇森"英雄片"的侠义主题和模式;最后将吴宇森的"英雄片"与西方的动作片进行比较,从中解读吴宇森是如何通过他的"英雄"电影,宣扬中国的侠义精神,如何希望观众透过他的"英雄"电影,认识和发现人性的真善美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竞技武术的冲击和传统武术自身功能的退化,在中国被奉为国之瑰宝的传统武术受到了冷落,这种态势影响了中华武术精髓的传承和武术文化的继承。探寻传统武术存在的文化价值、体育价值、防卫作用、武术门派等,阐发、弘扬传统武术的内在神韵,以求进一步推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武术文化的形成及传播范式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学角度探讨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形成机制,认为中国武术文化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战争因素客观上促进了各种武术流派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则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思想资源。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范式以历时性传播为主,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共时性传播成为时代主流,从而完成了传播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当代高校武术教育过程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的传承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国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将文化与武技相融合,并将传统武术教学升华为一种“授技育人”的武术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传授真正的“人文体育”精神。才是对它真正意义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20.
沧州回族武术历史悠久,门派众多高手辈出,在武林界独树一帜,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能有如此成就,是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生存环境以及武术的传承、武德的培养等教育方式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