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换位思考——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假如”班主任应以“爱”字为中心,经常设想“假如我是学生”、“假如学生是我的孩子”。作教师的一般都有一颗爱心,都很爱学生,但施爱的方式和手段不同,带来的教育效果会截然不同。作为班主任,应少把“爱”字挂在嘴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的角色,还应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教育工作成败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红 《甘肃教育》2010,(16):59-59
“业精于勤,荒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用于我们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再恰当不过。我认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在“情”“勤”二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使我明白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抓住两个“转变”:一个是学生观的转变;一个是教师行为的转变。 学生观历来都围绕两个字来体现,就是“严”和“爱”。正确的学生观不是把“严”和“爱”截然分开,而是“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我听说过这旬名言:“老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教育改革还是教师、教育工作,概括为一个字就是“新”,就这一“新”字我有三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呢?我想,作为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积累,而忽视教学技能的提高是行不通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使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呢?一、“教”字成功。必“备”字先行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先要备好课。但每当谈到备课时,很多教师总是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毕业前告诉我一个秘密:他们背后叫我“老班”。我听后一愣,学生竟敢给我起“外号”,然后会心地笑了。这是同学们的爱你,“老班”可看成是“老班长”的代名词,班主任老师变成“老班”,其中意味深长,含义丰富。也使我感悟到一个道理:教书育人首先要遵循一个“爱”字,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在教育发展史上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根据学校教育和教学实际,针对几年来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评价体系谈一点认识。 一、“分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层”应指教材内容分层,按识记、理解、探究去划分。又应将学生分层,按A、B、C三层次去因材施教.为使教师、学生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应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向情境、分层次、分小组、暗示、参与等模式去发展,即:把教师教和学生学统一在识记、理解、探究六个字上,变教…  相似文献   

9.
学完古诗《回乡偶书》后,我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一看,我大跌眼镜:只有一半学生默写得全部正确,另一半学生问题全出在“乡音无改鬟毛衰”的“衰”字上,有的写成“哀“字,有的写成“衷”字。我在教这个字时还把中间部分描红,看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7思忖片刻,我决定还是把球踢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就必须依靠知识创新。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就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而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就须调动所有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碰撞”的情境,使之能迸射创新火花,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让学生与教师“碰撞”在教学中,我用“归谬点拨”法,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不作简单的纠正,甚至有时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错误,引导学生将错就错,推论辨析,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让学生恍然大悟。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原文中动词的意思和作用,我有意识地将一只野兔窜出来的“窜”字改为“跑”,让学生评价。当学生指出错误时,老师问:“跑”与“窜”是否一样?学生答:都表示速度快。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百米运动员向终点飞快地“窜”去,这样说行不行?学生说:“不行,必须用‘跑’字,因为运动员是有目标的。”“那么,‘窜’怎么讲?”老师问。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窜”是没有目标地乱跑。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比较中终于悟出了“窜”的含义,进而在学习“窜”的字形时,学生又说出了“上边是洞穴的‘穴’,下边是‘串’,一个洞穴中窜出了一只兔子...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该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认为奥秘只有一个字——“爱”。我们常说爱生如子,这就是说我们爱学生就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而这种爱是没有血缘和亲情的,更没有私利与企图。那么,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如何体现这种爱呢?  相似文献   

12.
作为老师.我喜欢这些孩子们。穿梭于他们之间,我觉得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我更感觉到人性的美。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悟出一个道理:教书育人首先要遵循一个“爱”字。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作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唐光兰 《云南教育》2005,(32):41-41
一天.我教学生识“象”字。解释完“象”字的意思后,我请学生用“象”字组词。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大象”、“小象”、“象牙”……忽然有个女生站起来说:“飞象。”  相似文献   

14.
教育需要爱     
许多有成就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都非常重视师生关系,并把师爱看作是教师的基本美德。孔子主张教师对学生要“仁爱”、“诲人不倦”。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他把热爱学生视为教师劳动不可缺少的道德要求。热爱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特有的一种职业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更是德育工作所不可缺少的力量。下面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做好班主任工作,关键在于教师的敬业精神。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对学生悉心教育,坚持做到工作中以“勤”字当头,这样就会耳聪目明,工作中才会有条不紊,层层展开,步步落实。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教学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不断发展的保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要紧紧围绕“管理”“教师”“学生”这六个字开展工作。管理,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保证;学生,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要实现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班主任规定》第十六条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规定发布,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一名有近二十年工作经历的“老班主任”,我想谈谈自己的认识。一、了解背景,突出批评之所以要突出批评,我以为应该是基于对目前教育现状的科学考察。首先,从目前的教育自身看,存在着对爱的作用不恰当的夸大的现象。教育的确是最讲爱的,但是我始终认为,这种爱和父母之爱、朋友之爱有很大差别,因为我们给学生爱有鲜明的教育性,我称它为“教育爱”。“教育爱”的最本质特征是“教育”两个字,它包含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人生的导引,包含对学生“善”的褒扬,也包含对学生“恶”的纠正。  相似文献   

18.
彭翠 《新课程研究》2007,(11):20-21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多年来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而育人的核心就是要突出一个“爱”字。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钥。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一直与班主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给予我更多接触学生的机会,从而使我更加体会到爱的含义,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一位教师在“美”字的书写指导中,引入了字理教学。且看下面的教学片段:教师出示一张“美猴王”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谁?生:孙悟空。师:对,这就是孙悟空在花果山时候的样子。你看王冠上有两支长长的翎毛,威风八面,称作美猴王。看看这个美猴王的“美”字,有什么发现?生:“大王”上面有一对角。  相似文献   

20.
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学生,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其次,要研究教师自身,要探究自己是否适应学生、如何适应学生,能否赢得学生的爱?再次,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探究新教材,不断地补充更新自己大脑中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教师、教材”进行‘三位一体’综合探究。下面我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薄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