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正在中考复习阶段赏析默写古诗词时,笔者发现,由于"燕"和"雁"都读作"yàn",学生特别容易把这两个字混淆,常常将此"燕"当彼"雁"。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学生就容易将"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新燕"写成"新雁"。又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误写成"燕",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对此,笔者结合苏教版古诗词课文从出现的季节、诗人的情感、诗歌的意蕴等方面,试着对这两个字进行一些  相似文献   

2.
白可 《老年教育》2014,(9):46-46
<正>这3个词语所指的时段是不同的。"凌晨"指午夜后至天亮前。虽然工具书上多解释"凌晨"是"天快亮的时候"或"临近天亮的时候",但在人们实际使用中,所涵盖的时段要宽泛些。例如:(1)他们昨天凌晨3点起床,收拾好行囊就出发了。(2)这起事故是凌晨1时许发生的,大约一刻钟后,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3,(17):48
"氽"、"汆"和"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极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汆"简直像双胞胎那样难以分辨。不过,如果懂得它们都是会意字,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难辨清了。  相似文献   

4.
郭倩 《下一代》2013,(7):35-35
"的"、"地"、"得"是三个同胞兄弟,当人们写文章时,他们互相合作,使表达更加准确。到了年底,文字国国王想从三兄弟中选出一个模范,为此三兄弟闹起了矛盾。"的"说:"我的功劳最大,因为我的使用次数最多,比如说吧,鲜红的衣服,高大的楼房,美丽的花园,漂亮的小姑娘,可爱的祖国,伟大的母亲,红的太阳,绿的山,白  相似文献   

5.
在对一多关系的阐发中,方以智提出了"十错","此十错者,实五对也",它们分别是一多之间的对舍、对摄、对入、对夺、对即。"一"是收摄之际放藏着的吾心,"多"是放藏之际收摄着的万物。一多在相错中透显出五重情境:"对舍"是心物之间、天人之间的断裂与坎陷,"舍"境其实是生命中的险境;"夺"境是在坎陷之"舍"境中催逼出来的,一多在"对夺"中走进对方,达及"入"境。"入"境是收摄着走进对方,"夺"境是放藏着返回自身。"舍"境在"对夺"与"对入"的交错中得到克服;在"摄"境中,收摄着的"一"从自身出发,"观"入自己的"离析"中,并在观入离析中确证自身;虽说观入离析的过程总是被收摄在背后的"一"中,但收摄着的"一"却始终是在"离析"中透显出来的;"即"境乃是一种"全神全迹""全张全弛"的境域,它就蕴涵在舍、摄、入、夺之中。  相似文献   

6.
少逸 《家教世界》2010,(11):48-48
"家""舍"这两个词用在称呼中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谦称。"家"作谦称,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如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严""家君""家尊",对人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母""家慈",对人称自己的哥哥为"家兄"。这里说明一下,对人称自己的父母为"家严"和"家慈"取的是"严父慈母"这一意思。"舍"作谦称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  相似文献   

7.
不定时时间副词"仍然"表示"某一行为/状态在描述/发现发生或预见发生时之前就已存在,一直持续到描述/发现发生或预见发生时,并将持续下去"。当"仍然"与"在""着"共现时,不仅强化了它们共同的表示"持续"义的功能,更凸显出动作行为在时间跨度上从过去到当前的连贯性。"仍然"与"了"的共现往往表示某一行为或状态(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已经发生或出现,且在此之前已持续或反复发生或出现。"仍然"还可以表达较强的主观化情绪,表示主语坚持自己的行为或想法。这是"在""着""了"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8.
"须"和"需"音同而形义不同。"须"本义指胡须,常用义指"一定要",多显副词用法(如"须要、必须、务须、须知、须采取措施")。"需"本义指遇雨停下来等待,常用义指"需要",现不单用,只能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显动词用法(如"需要、必需、需求、各取所需")。因二者音同义近,常与几个共同的字组成的词也易混用。"必须"和"必需"就是其中的一对,  相似文献   

9.
<正>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一定会很疑惑吧?从哪儿冒出来的"魔女"、"仙女"和"圣女"呢?我们这里讲的可不是神话故事里面杀人无数、呼风唤雨的"魔女",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美丽动人的"仙女",更不是那气度不凡、点石成金的"圣女"。这是尊敬的高堂大人恩赐给我们同胞姐妹俩的封号。但是到底谁是"魔女",谁是"仙女"、"圣女"呢?你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0.
"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接续词,从意义上来说,都表示逆接、让步,都可解释为"虽然…但是…"、"即使…也…",但其具体含义以及使用语境都有很大的区别,本文拟从"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的结构分析出发,结合与"それでは""それにしては"的意义对比,通过例句来弄清"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的区别,以求能够更加准确得理解并运用这两个接续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