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师要依据语文教材,广泛探究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从而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俪萍 《教学随笔》2014,(10):20019+19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我认为,《课标》提出的"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本是学生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借助语文课本资源,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而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形成积累,完成构建。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对语文实践不够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一、把语文课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活动,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史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尤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主,引导学生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孔金燕 《青海教育》2006,(12):25-2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思考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提高学生素质问题,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师要依据语文教材,广泛探究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从而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种表述是对语文知识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我们认为,语文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除了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外,还要突出“三化”,把握好四个关系。一、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必须突出“三化”1.语文生活化——在模拟语境中培养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模拟的语言情境中,通过“实践”的手段,在不断地“说”和“写”的过程中逐步领悟语言的意义和适用范围,把人们共同使用的规范而又丰富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回顾、研读历次小学语文<大纲>和现行<课标>中"语文实践"概念的发展历程,对于该理念有更高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回顾、研读历次小学语文《大纲》和现行《课标》中“语文实践”概念的发展历程,对于该理念有更高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通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语言积累、言语实践、综合性学习、习作及思维方式、情感习惯等的养成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