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结合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实践,运用“比较分析教学法”就如何加速大学生学习、掌握、理解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加快学生学习动作的进程;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高水平运动员形成个人的技术特点和风格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 学生学习技术动作,产生这样或样那的错误,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已经掌握的某些运动技能对学习掌握某些新技能的干扰就是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之一。学生在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用自己已有的技能代替所要学习和掌握的新的技术的某一部分或全部,因此出现了错误。例如,当学生学会了单杠“挂膝上”动作后,再学习单杠“骑上”动作时,就容易出现屈臂拉杠和髋关节伸展不充分等错误,这是因为学生用完成“挂膝上”的方法去完成“骑上”的动作了。由已有技能干扰而产生动作错误的情况是普遍存在,掌握了这一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一、已有的基本技能及其干扰 1.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跑、跳、投的基本活动能力对体育项目中各种跑、跳、投动作技  相似文献   

3.
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完成“特长”技术讲究的是动作的效果,能击中或摔倒对手,让自己有效得分,同时尽可能防止对手得分,目的是克敌制胜。所以,在武术散打运动员“特长”技术的教学训练中,应着重培养运动员在激烈的实战对抗条件下运用“特长”技术动作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提高其“特长”技术运用的成功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蛙泳“主干”教学模式是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系统研究的教学训练成果。该模式是通过对蛙泳技术动作基本结构的分析和解剖,从蛙泳的主干技能动作入手,创新地提出了按照熟悉水性能—水中滑行—徒手蹬腿滑行—扶浮板蹬腿滑行—扶浮板蹬腿呼吸滑行—徒手游进的教学训练程序进行。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实验论证、专家评定等方法,对传统的蛙泳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剖析;分析了新模式产生的缘由;清晰地提出了蛙泳教学的措施;重点阐释了关键创新技术和教法;诠释了蛙泳“主干”教学模式特点和作用。本研究提出了“扶浮板蹬腿呼吸滑行”和“蛙泳腿部动作脚跟轨迹图”等一系列原创性概念,对快速教会学生学会蛙泳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越式跳高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技术高,动作难,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难以掌握。笔者在近三年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倒序教学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此介绍给大家,供参考。倒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完成某项技术动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按反向的顺序,即由后向前的顺序进行教学,最终达到完成完整技术动作教学目的的练习。一、倒序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具体运用1.教学顺序(l)让学生初步了解完整技术动作。(2)学习掌握正确的肩背落地技术,狠抓杆上技术。(3)学习掌握过杆和起跳相结合技术,狠抓过杆和起…  相似文献   

6.
支撑摆动后摆转体180°分腿坐,是初中女生双杠教学内容之一。因教材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又受到学生的生理、心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惧怕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学生对动作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应用“四步、八法”进行支撑摆动后摆转体180°分腿坐的教学,可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一、教学“四步”第一步,形成完整的动作印象,建立正确的技术概貌。观看录像、挂图和教师轻松、自然、协调的示…  相似文献   

7.
一、技术“要领”的内容将一个完整的动作加以解剖,可以发现这是由若干要素所组成的。动作要领一般包括7个要素,即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率、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节奏。当然,一个动作技术要领中并不是7个要素同时具备,只含有其中四五个也  相似文献   

8.
“扒地”技术动作能否使前支撑阶段产生动力是一直被研究人员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综合前人对“扒地”技术动作的分析结论,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提出若干思考,旨在为深入了解前支撑阶段的“扒地”技术动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武术套路教学技术动作复杂、难点多、要求高,学生难以掌握及现在教学班人数较多,不便于个别施教等实际问题,对“掌握学习”模式进行了系统改良,建立了“分组讨论一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经过历时1年的两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武术套路技术水平,使得其动作技术更趋精细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竞技游泳比赛中 ,最常见的出发技术有“蹲踞式“和“抓台式”两种。对两种出发技术做了一次生物力学测试 ,受试者是 8名 14 -18岁具有国家级水平的女运动员 ,其中 2名达国际级水平 ,所有受试者均熟练掌握这两种出发技术。测试自她们从出发台出发起 ,至 5米标志线处止。每名受试者各做 3次“蹲踞式”和 3次“抓台式”出发动作 ,用 2架数字式摄像机 ,在受试者侧面 (90度 )同步摄录其出发动作 ;记取每名受试者每次抵达 5米标志线处的时间 ;摄录自发出出发信号起至受试者蹬离出发台 ,每 0 .0 2秒的动作图像。从测试结果计算出相关数据及其…  相似文献   

11.
“成功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可喜之路 ,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具有成功感 ,并从体育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进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贾齐  李捷 《体育与科学》2004,25(2):71-74
本研究将作为课程内容的运动(动作)从内部理解为关系性存在,而将包含该关系的运动(动作)作为它的“形态”性存在。在将“关系”作为课程内容的本质理解时,具体运动(动作)的特定“机能”就不再是选择技能类内容的唯一基准,也便于从纷繁多样杂乱无章的运动(动作)中找到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共同性,为从新的角度考虑体育课程内容的体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学以致用”是运动技能转化为运动能力的关键环节,为了探析学校体育能否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并养成习惯,该文以高校非体育专业的篮球选项课为切入点进行调查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大学篮球选项课学生专选课中学以致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而不用”的原因分析,以期提高篮球选项课的篮球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是高校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高校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针对体质弱势学生的特点,对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普通高校体质弱势学生的体育教学改革作了探讨,并从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学力目标和学习过程的指导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四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颖 《冰雪运动》2012,(1):69-73
为提高冬季体育教学效果,丰富和发展冰上课教学方法,探讨"先教后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冰上课教学的可行性。认为"先教后学"教学模式具有理论基础,教学方法的优点突出,能实现多维培养学生能力与品质、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培养、任课体育教师的知识更新与多种教学思想的融合等教学目标,具有应用到冰上课教学的可行性。设计出开展速度轮滑课对冰上滑行技术的学习产生正的技术迁移,利用校园网开展多媒体教学实现先学,突出技术关键环节练习建立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教师的后教控制与教学评价等"先学后教"教学方法在冰上课的应用实施。  相似文献   

17.
从“运动制胜”到“运动致趣”向俗回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运动技术学科的教材研究中,运动项目教材的建构以"运动制胜"为出发点,很少涉及运动兴趣培养和运动快乐获得问题,其原因是受早年竞技体育教学观和机械还原方法论的影响。基于运动项目教学理念的思考,对"运动制胜"与"运动致趣"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在当前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现实社会,除专业运动队外,均应在大体育观下以"运动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转俗成真"的运动项目教材研究要"向俗回转",建构适应多元教学目标需要和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8.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体育普及的两种不同形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系统地认识和比较了“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形态特征,以及两种体育形态更替转换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体育教学的视角研究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技能为研究对象。运用假设检验、行家调查等研究方法,以运动技能的分类研究为切入点,探索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共性规律和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特殊规律。研究认为:将运动技能划分为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中间型和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3种类型;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质的”飞跃现象,不同类型运动技能学习阶段有差异性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阶梯式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阶梯式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章从对体育考核成绩、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次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入手,论述了传统教学法与“阶梯式教学法”的好坏。从而得出结论:“阶梯式教学法”能够提高上课效率,促进我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