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男排主教练汪嘉伟在观看八运会男排决赛时说,新组建的国家男子排球队仍是本保持现有班底,仅个别人选被吸收进入国家队。但一直困扰中国男排的二传手尚未找到合适人选。汪嘉伟评价说,从八运会的排球赛留到现国家队队员仍是各队主力,突出的新秀不多。汪嘉伟自1997年执教中国男排后,率全队取得了亚洲锦标赛冠军。他称中国队有把握在1998年的亚运会上力保亚洲冠军。但指出,中国队在世男排坛仍属二、三流水准。汪嘉伟不无忧虑地指出,现在国人对排球的关注热情有所减弱,排球界必须进行重大改革,使之走向市场化方能扭转这一局面,诸如…  相似文献   

2.
2月2日,通过媒介的传播许多人都知道邸安和接替汪嘉伟出任中 国男排主教练时,距邸安和得到排球管理中心电话通知才5天。那天正 是大年初五,邸安和还在南方为江苏沙滩排球队寻找赞助,事前一点 信息也没有得到。 我没了自己一票 去年悉尼奥运会落选赛后,中国男排主教练足否易人就提到了日 程。在排管中心进行的教练员无计名投票中,邸安和大大方方地投了自 己一票。辅佐汪嘉伟在国家队工作了四年,就他对汪嘉伟的了解,邸 安和感觉中国男排未取得奥运会资格对江嘉伟打击很大。江嘉伟很 有可能不再担任此职。在这个情况下,邸安和认为…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中国男排主教练汪嘉伟公布了新一届国家队集训名单,为冲击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作最后一次努力。 自汪嘉伟执教以来,中国男排的阵容一直变化不大,基本上是那几副老面孔,但本届的国家队,新人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像陆飞、周炜、余国华、吕宁馨等人都是第一次入选,而以前的主力队员只有张翔、  相似文献   

4.
成都军区男排队员于德因提出级别和报酬等待遇要求,与体工队及军区弄僵,并以不解决问题就罢练和拒绝参加联赛相要挟,部队方面按军内规定令其退伍,中国排协也按联赛注册规定,将其排除在本赛季参赛资格之外。 事情发生之时,于德还是国家队的队员。日前,中国排协一位负责人曾有过表态,认为于德仍有再度入选国家队,为中国男排争夺奥运会“入场券”而效力的可能性。这就进一步证明,对于德本人的“排球价值”,从排协到主教练汪嘉伟都有共识。越是价值犹存,就越有提出种种要求的条件,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问题是于德提出的究竟是个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男排 泪洒雅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几代人的梦想和期盼,带着对奥运情结的一种渴望,出任中国男排主教练已三年半之久的汪嘉伟,七月二十二日带领着中国男排的十二名勇士踏上了征战悉尼奥运会入场券的征程,这也是汪嘉伟及其队员们向悉尼奥运会发起冲击的最后一次机会。本次比赛结束之后,倘若中国男排未能出线,汪嘉伟与中国排协的协议就将到期,从某种意义上说,七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这三天的比赛,或许就将成为汪嘉伟执教中国男排的最后期限。   中国男排是在法国蒙彼利埃经过两天的适应性训练之后,从马赛转机来到雅典的。雅典的气温大约在二十八、九度左右,这使…  相似文献   

6.
中国男排已基本上丧失了奥运会亚洲出线的资格 ,很多人都关心汪嘉伟的去留。“下课”这个词已经在某些媒体上出现。我跟汪嘉伟在日本时 ,谈过辞职的事情 ,不过谈的是美国教练比尔。他在领导美国男排获得1984年奥运会冠军以后 ,辞去了主教练的职务。在日本我问比尔当年为什么辞职。他说 ,当主教练获得奥运会冠军仅仅是他一生中的梦想之一 ,不是全部。汪嘉伟听了以后很赞同 ,说 :“比尔是对的。”当时中国男排还没有开始连续地输球。第二次谈到辞职的话题是在饭桌上。我说有的报纸已经在讨论你的退路问题 ,他瞪起眼睛不解地说 :“怎么会这…  相似文献   

7.
新男排     
中国排协公布了新一届中国男排名单。本次集结着眼于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完成2006年男排世锦赛和多哈亚运会等重要国际比赛任务。领队:张洛(兼教练) 主教练:周建安教练:谢国臣医生:宋为平昔日亚洲第一主攻张翔再次被征召进入国家队。其中来自北京的康慷、来自江苏的周鸿、来自四川的姜坤、姜福东等是首次入选国家队。大名单的18名队员中,郭松、姜福东、郭鹏、袁志暂不参加集训。  相似文献   

8.
1994年,一家京城新创刊的杂志欲介绍一位中国男排的希望之星,我到队里征求意见,主教练和领队不约而同地说写写郑亮。这是一个在球场上并不响亮的名宇,当时25岁的郑亮还仅仅是一名替补队员,虽然那时的主力副攻手翁亦青和李海运并不比他大多少,可我心存疑虑还是采访了他,完稿后明显感到这家杂志的编辑疑惑不解,关键问题是这个岁数的郑亮还会是颗“新星”吗?他能不能“亮”起来。三年后,郑亮不仅亮起来了,还亮得挺耀眼,在1997年亚洲锦标赛和超霸杯赛上他都有出色的表现。妈妈拿了主意1969年5月3日,郑亮出生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一…  相似文献   

9.
“假如有一百万,我将率队去欧刘训练。”汪嘉伟日前披露了一个“秘密”。中国男排在八运会后重新集结,田15名队员组成的新集训队,国家队进行小幅调整。虽然中国男排刚夺回亚洲锦标赛冠军,但汪嘉伟仍很清醒。“亚洲男排水平不高,我没想带队去欧洲,特别是意大利训练一段时间。如果我们能经常和欧洲队打比赛,以赛代练,互比赛中提高,乌欧洲队能打几个回台,再回来打亚洲队那就会很轻松。”“赴欧洲训练费用约为一百万。同时,我们国家队的一二位选手也可以‘出租’到欧洲俱乐部去打球,这对我国排球运动有好处。”汪嘉伟说,“筹措这一…  相似文献   

10.
1991年,中国辽宁男子排球队中又增加了一名年轻的队员,他的名字就叫李铁鸣。虽然,他的个子在排球队员中不算很高,但步伐灵活,一传稳定,在进攻时更有一种无所畏惧的气势。因此,队友们都称他叫“铁蛋”。李铁鸣很快在队中站稳了脚跟,取得了主力位置。经过数年的锻炼后,他的表现赢得了国家队主教练的青睐。从此,中国男排的队伍中出现了李铁鸣的身影。在此期间,由于排球规则的改变,自由人的出现让李铁鸣顺理成章的成为中国男排的第一位自由人。伴随着中国男排的东征西讨,李铁鸣和队友们一起经历了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哀伤。  相似文献   

11.
《新体育》2001,(7)
国家男排队里有这样一些队员,他们在汪嘉伟时代就入选过国家队,而他们又都很年轻。这些人将是末来国家男排的中坚力量。“未来杀手”陈方陈方的右膝关节四处受伤,上、下、左、右,尤以上面最重。每一次起跳他都要付出艰辛,落地时右膝钻心地疼。NBA球星格兰特·希尔与他的伤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男排于2002年5月8日再次重新组队,共有13名队员入选,平均年龄为23.4岁,平均身高196.5厘米。当年,共参加了三项比赛:亚洲挑战杯(即传统的东亚四强赛)、世界男排联赛和世界男排锦标赛。主教练邸安和评价说,总的看来,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全队上上下下团结协作,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计划。从这些比赛中,中国男排确实看到了自己同日本、韩国以及世界强队的差距。因此,要想打进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国男排的任务确实是非常艰巨的。在去年的集训中,邸安和说,中国男排重点抓了三件事:首先是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一夜成名张仁江在中国女排主教练人选考核会上,湖北男排主教练张仁江,可谓一夜成名。张仁江今年38岁,是1989年国家队优秀二传手。退役后,先在中国大学生男排、国家青年男排任教练,现任湖北男排主教练。作为队员,张仁江知名度不小,但作为教练员,他却是个默默...  相似文献   

14.
两年半前,汪嘉伟同中国男排原班人马以并不光彩的结局离开了国家队。同年十月汪嘉伟赴日留学。八六年四月中旬,汪嘉伟从日回沪,数天后出现在北京体育馆的排球场上。可谓,去也匆匆,来也匆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当天的体育节目里,以长达  相似文献   

15.
我从初中时就喜欢上了排球,至今未改,特别是对中国男排情有独钟。但真正认识和接触他们是在汪嘉伟教练实行开放式训练的时候、在训练馆中我有幸认识了卢卫中、张翔这些平时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男排球星。 由于出生在南京。所以我格外关注江苏籍的男排队员如卢卫中、施海荣、陆飞等。尤其是施海荣的四号位平拉开扣球深深地吸引了我。他打球很用脑子。控球能力极强,扣球速度快、线路刁钻多变。在赛场上,每当进攻得手后,他总是难掩内心的喜悦,挥动着右臂做出一个非常酷的动作。当进攻受阻时,他总想着怎么赢回来。充分地体现出了他的自信、好强和不服输的男子汉气概。在我心中,施海荣的形象真是帅极了。他的这种“帅气”不仅仅是在赛场上。在场下他还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 在汪嘉伟执教末期,他经过刻苦地努力被选入了国家队。我也有幸和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记得那天我一来到训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在科威特举行的第四届亚洲男排锦标赛,不仅将决出新一届的“亚洲盟主”,还将“发放”一张进军汉城奥运会的“入场券”。因此,年轻的中国男排届时无疑将遭到日本男排的有力“阻截”(南朝鲜是奥运会东道主,不参加预选赛)。日本男排在1983年的第三届亚洲男排锦标赛上,从中国队手中夺走亚洲冠军后,战绩一直不稳。近年来,主教练更换了二次,战术指导思想也随人而“异”,故教练员和队员之间尚未取得充分的理解,以至在1986年的第十届世界男排锦标赛上,跌落到第10名,创日本男排历史上最劣之绩。主教练斋藤胜也引咎辞职。  相似文献   

17.
“洋教练”余有为恋故土刚到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时,余有为执教的是克罗地亚国家青年队。如今,3年半过去了,这位中国男排前任主教练成了克罗地亚国家男排的主教练。还兼任当地青春排球俱乐部主教练教由于克罗地亚男排在他的执教下进步不小,打入了欧洲俱乐部杯前八名...  相似文献   

18.
现代排球技战术变化之我见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曾在世界杯赛上取得过第五名好成绩的中国男排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遗憾的是,随着世界排坛技战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男排非但没能跟上前进的步伐,反而步履维艰地在世界12强之外徘徊。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还是我们没有弄明白?于是,我们请来中国男排主教练汪嘉伟,听他谈谈世界排球技战术变化的特点,看看我们差在哪?要缩短差距应该做些啥?  相似文献   

19.
当中国男排主教练汪嘉伟在今年4月底公布了新一届中国男子排球队的集训名单时,王海川这个名字恐怕颇让一些人感到迷惑。这个在今年联赛中才刚刚打上主力的年轻的辽宁选手怎么一下子就跨进了让众多运动员梦寐以求的国家队大门呢?很多人羡慕他在排球事业上一帆风顺,但是,只要稍稍了解一下王海川的经历,就不难发现,在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串艰苦而坚实的足迹。王海川1979年11月11日生于辽宁营口市盖县(现改为盖州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少年时代的王海川并没有表现出体育方面的天赋,只是他的身高比同龄的小伙伴们明显要高出…  相似文献   

20.
以自由人的身份入选中国男排,却仍回到主攻的位置;曾经落选国家队,却最终当上了队长;身材不是最佳,却又入选周建安执教的新一届国家男排;职业生涯几起几落,却愈挫愈坚……这就是隋盛胜——一个不懈追求、顽强坚韧的排球运动员。当他的名字再一次进入中国男排的大名单时,回首过去的2005年,隋盛胜走过了他排球生涯中重要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