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现代散文创新理论的考察和海峡两岸散文创作的分析,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海峡两岸现代散文的创作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样式,大陆现代散文创作较突出地体现了“载道”的文学精神,台湾现代散文则较多地表现出“言志”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冰心在现代散文创作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内容上,主要执著于对哲理意识的追寻,形成了“爱的哲学”与“生命价值”两大表现主题;在艺术表现上,形成了以真善美为主体的审美品格和以文白兼用、文白互补为主要特点的语言风格,本文拟对冰心特殊的散文创作风格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散文与康桥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文化比较与比较文学角度,阐述了徐志摩的散文创作与康桥文化的内在联系。认为康桥文化使徐志摩的散文在思想倾向上打上了“中庸”的特点,在文化特征上体现为一种“人道爱”,在散文风格上呈现出一种散漫无羁、自由放纵的结构特征。徐志摩的散文在整体格调上具有较多的个人性和闲适性  相似文献   

4.
鲁迅曾说:“五四”时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而这是与周氏兄弟的贡献分不开的。郁达夫曾评价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可以说周氏兄弟是我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虽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散文创作道路:鲁迅将随笔散文发展成匕首与投抢的杂文,并逐渐形成文学领域中的新体裁;周作人则把随笔散文发展成平和冲淡的小品散文,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五四”时期,周作人不仅在文学理论上大力提倡创作“美文”,而且在实践上身体力行,致力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从“五四”前后…  相似文献   

5.
在新生代散文作家的创作中,方希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风格。她淡化性别色彩,以“中性”的身份进行散文创作,在题材方面表现出刻意求俗的特点,并与池莉和徐坤的小说形成某个方面的呼应。方希具有出色的探索人类心灵的能力,在散文中,她以尺水兴波的方式揭示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方希散文具有较为明显的理性思维的特点,常常选用有选择意味的并列的结构方式组成全篇。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具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独特.对我国散文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自然天成、闲适旷达的创作风格,以及对完美人格的创作追求等三个方面探索分析了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探讨了苏轼散文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形成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7.
苏轼记体散文的传统分类,太过琐碎,本文从中国记事散文的发展出发,以“记事”为其文体特征,对苏轼散文作了重新归类,并就其记体散文的议论化特点及其作用、创作灵感和表达风格等问题展开讨论,希望有助于人们对苏轼记体散文构思、立意及行文的变化创新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8.
舒曼艺术歌曲创作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曼是继“歌曲之王”舒伯特之后的又一位艺术歌曲创作大师。舒曼艺术歌曲在选词、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钢琴伴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第一怪,散文风格的界定越来越细。有人认为,近10年散文创作的繁荣可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相比,其主要表现是数量大、品种多,出现了诸如“大散文”、“文化散文”、“学者散文”、“游记散文”、“艺术散文”、“思想散文”、“小女人散文”、“小说家散文”等名目繁多的界说。然而,在散文热闹的背后,当我们真平心静气下来回头看时,我们会发现在散文的舞台上除留下几个歌星般的名字外,散文在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简介李广田(1906-1968),现代散文家、诗人,在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从事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记》、《日边随笔》等。散文名篇有《山之子》等。风格特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无疑是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他以其独具个性的散文、诗歌、小说创作为新文学宝库增添了光彩。但他最出色的作品其实是散文,其独特的诗人气质使他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诗情。冯至先生很早就说过:“广田的散文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散文,篇篇都是“独立的创作”(何其芳语),都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鲁迅“逃离”他的“家”,却是为了更好地经营这个“家”;他苦心经营这个“家”,却被撵出这个“家”!这前后的遭际,我们完全有理由以其人之论反照其人之身:他维护这个家庭的时候,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候,他被逐出家门的时候,是“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候。造成如此尴尬的原因是强烈的负罪意识,忘我的牺牲精神,无法排解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是大学文学教授尝试进行中学语文教育的实验报告。它指出当今语文教育存在遮蔽人文精神、遮蔽创造力、遮蔽能力、遮蔽文本、遮蔽母语等"五蔽"现象,提出了用现代民主与科学精神来进行"去蔽"和"立人"的观点。实践中,他走进中学课堂与中学生共同研读鲁迅,领会鲁迅精神,"与鲁迅相遇",为大中学现代文学教学特别是鲁迅作品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3.
鲁迅活在时间之中,又活在时间之外.鲁迅在对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审视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主体性时间意识.在鲁迅的眼中,外在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显然突破了自然时间律的限制.这种时间意识赋于鲁迅敏锐的历史洞察力,也造成了鲁迅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形成这种主体性时间意识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它至少与鲁迅的心理体验、思维特征以及中外哲学观念的影响诸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受柏格森创造进化论和陆王思想的影响,张东荪从自己的宇宙观出发,将理智与人格看作是宇宙进化的“突创品”,认为以理性为指导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主智的人生观奠定了张东荪自由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陆羽少年时曾加入戏班,擅演"参军戏"。因其为参军戏撰词,始有"陆参军"之名。湖州是陆羽居住时间最长的第二故乡。唐代至南宋,湖州的参军戏演出十分活跃,由参军戏衍变而成的"宋杂剧"亦是方兴未艾。其中,既有著名的艺人,又有颇具湖州特色的曲目。所有这些,应该说是陆羽参军戏对湖州直接影响的结果。至于后世所出现的相声、滑稽戏、独脚戏等曲种,其实也受到陆羽参军戏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历史学家曾做过各种各样的分析,对变法本身的价值也是莫衷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的作者试图从另外的角度对这一历史事件作一新的探索:一是从客观历史条件的视角对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作深入的分析;二是从“两君制”的角度出发,阐述其对王安石变法失败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伟大思想家,鲁迅从事了大量出版工作,他出版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赢利,在出版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社会责任感,在默默奉献自己的同时,大力扶掖青年人,努力整合出版信息,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序跋文本(古籍序跋除外)展示了鲁讯广阅的世界文化视野。从其序跋文本可以解读鲁迅翻译介绍外国作家作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方面的独特贡献。鲁迅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他接受外国文化影响。也在影响着世界文化。鲁迅为介绍外国艺术家及其美术作品所写的序跋,是鲁迅艺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鲁迅引来外国文化艺术火种,点燃现代中国美术之火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废名     
废名和鲁迅从开始交往到逐渐疏远、交恶,二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废名是在鲁迅的影响下从事乡土文学创作的,但由于两人不同的审美趋向,一开始就表现出迥异相反的艺术追求.鲁迅和废名都受到了中外文化的影响,对之都有着吸纳和借鉴.但鲁迅一直不断地吸收、批判,最终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文艺家,而废名,由于对儒释道以及西方文化的欣赏性的接受,固执而寂寞地沉醉于自己建构的诗化境界.鲁迅既肯定了废名独有的艺术风格,也鄙夷他只剩下自己的固步自封,而废名把自己与鲁迅的文学主张对立起来,对鲁迅高尚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了贬低与排斥.废名晚年主动努力从事鲁迅研究,表现了他主动契合的思想巨变.  相似文献   

20.
启蒙者如何面对革命——鲁迅革命观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人是鲁迅衡量革命合法性的准则,人的解放和自由是其革命理想;他肯定了政治革命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但反对利己的夺权革命;鲁迅支持同情无产阶级革命,但也看到了阶级革命内部出现新的集权萌芽的危险;因此在拥护革命的同时,更坚持思想启蒙。鲁迅的革命态度和对启蒙立场的坚守代表了启蒙者在革命面前应有的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