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育有考试,但是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指标,然而分数却被很多人视为评价一个学生、一名教师、一所学校的试金石。它背离了教育的本质。片面地追逐考试分数的做法严重地阻碍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必须重新确立科学、理性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受“以学生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评价机制的误导,不少学校甚至将教师的待遇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教师急功近利的思想由此而生。教师忽视了高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急于求成,盲目地追求教学进度,实行“一步到位”的管理策略,而导致了学生出现过早偏科的现象。那么,采取什么教学策略才能保证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呢?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教育评价中,不少人把学校的教育质量错误地当作学生考试分数去理解,去领会和要求,即哪所学校的学生分数考得好,升学率高,就表明哪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好。其实这是一种很片面的观念,若长此以往,这种观念与要求势必导致学生、学校,甚至整  相似文献   

4.
学习为什么不能快乐?很多孩子告诉我:“考不好老师会批评的。”教师为什么会批评孩子呢?因为教师背后有着一套评价考核的制度。设想一下,如果校方说不看重学生的分数,或者将语数英的测试分数降低到相当于一次朗诵比赛一次唱歌比赛成绩的高度和地位,还会有教师死揪着学生声色俱厉地批评责难吗?那么,索性没有评价考核,会很好吗?校长说:“不行,学校那样便失去了规则和标杆,教育教学秩序只会变乱,人人马虎应付,学校将回到人治状态,回到大锅饭时代。”校长也为难,一边需要管理,需要制度考核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边要保护学生,捍卫童年。如何办?问题的焦点便在考核评价上。  相似文献   

5.
“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不少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在思考、探索、实践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看高考,中职学校看大赛”,这是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作为教育管理者也许把他作为教育评价尤其是中职教育评价的一个法宝,作为教师更有把它当成恒量自己教育成败的天条的趋势.在此,笔者且不论高考是否可以成为普通高中教育的天平,只说说大赛作为教育评价、学生评价是否科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究竟应坚持怎样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当我初次成为一名教师时,只知道学生是教育对象,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培养下学知识、学本领、学做人。新课程改革后,学习了一些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我意识到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尊严,有人格,教师要尊重学生,培养有健康人格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很多时候对所学的知识不是当场就可以完全理解的,需要通过不同程度的反复学习来逐步理解。为了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所在,教师可以采用考试等手段对此进行检测,并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以解决问题。但是由于有的教师把考试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家长孤立地看待分数、学校片面地把分数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手段等因素,使得学生对考试分数过分重视,从而淡化了考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评价一所学校办学的好与差时,往往只看考试分数的高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大多也只看分数,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时,有的实际上也是只看分数。例如有一所学校许多工作并不出色,只是有一次在全区考试成绩突出,结果也被评为“先进校”。单凭考试分数去评价一所学校的做法,是不科学、不全面的。这种倾向如果再继续下去,会障碍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甚至会改变社会主义学校的办学方向。对学校工作应该进行评估,而且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对学校的工作—定要进行全面评估,绝不能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估的唯一标准。其理由:  相似文献   

10.
周春姣 《学周刊C版》2011,(4):164-165
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从教师本身来说,在受教育的时间里,基本上接受的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满堂灌的教育方法,自身一般也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加上现实考核教师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很多教师担心因方法改革影响考试分数。这对普通教师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客观上和主观上都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智慧     
当前的教育需要呼唤理性的回归,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应该立足于人的立场,构建有利于人的教育。“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喊了几十年,但真正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学校和教师又有多少?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观念难于改变。说得近一点是沿袭了我们的老师所运用的方法来教育我们的学生。现代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实践中发现智慧、展示智慧,从而以智慧来启迪新智慧的生成。智慧型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智慧呢?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评价教学质量标准的考试分数,多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激励学生奋进的有效手段,可是谁又能体会那些被列在“黑名单”中的学生幼小心灵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呢?公开分数承受压力最大的是学生。学生要承受来自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压力。一个学生考了99分,教师鼓励她:“好好学,再努把力,下次考试争取考100分。”家长鞭策说:“不就差一分吗?再加把油,争取100分。”而这双方鼓励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只有学生自己知道。成绩好的学生说:“每天写完老师留的作业,还要写家长布置的作业。电视从不敢明目张胆地看,玩也从来没有痛快过。考…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看考试分数;学校管理应着眼于教师的充分发展,而不是靠教师的苦干蛮干或者加班加点;学校建设应基于学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追求眼前的或单一的“升学率”。校长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通过领导和管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组织文化,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在他那本影响颇大的著作《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明确地告诫父母们“不要过于信赖学校”。他认为,学校这种地方,对功课不好的学生合适,对功课好的孩子则是一种浪费。现在随着学校的设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人们往往对学校教育的价值作过高的期望,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尤其是婴幼儿和少年儿童的家庭教育的重大价值。学校教育不论有什么样的好教师,什么样好的教育主义,使用什么样好的教育方法,都不会收到太大效果。学校教育搞得怎么好,都难以培养出英才和天才。但是,家庭教育搞得好,却都能做到。一些有识之士和一些有责任心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要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发展上来。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孩子。他说:“当前迫切需要把教育从应试和高考指挥棒下解放出来。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而办好学校。培养好学生的关键就在于解放教师.没有教师的解放就没有学生的解放,也就没有学校的解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的解放意味着教师束缚的解除并获得自由的发展。那么,哪些东西束缚了教师,怎样解放教师?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是考试分数,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是考试分数,高校录取也常常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追求冷冰冰的分已经取代了培养活生生的人。而人并不是用单一的分数维度可以考量的,"唯分数论"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国民素质提高和人才强国建设的阻力。随着时代的前进,更为全面和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就必然提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7.
黄汉才 《新课程研究》2009,(8):158-158,167
有一次,笔者在白色的写字板上点了个黑点,问学生:“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黑点。”笔者故作惊讶地反问:“只是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看见吗?”同样的道理,换个立场,老师在学生身上看到的又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有一些缺点,但是你看到的是哪些呢?是否只看到了他人身上的黑点,却忽略了他所拥有的一大片白板呢?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换个角度,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学生,你将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需要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需要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追求教育理想。有思想的教师是什么样的教师?有思想的教师是如何“炼”成的?如火如荼的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激活了教师这一群体。教师和校长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的思考者,  相似文献   

19.
在考试分数还是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的主要方式,甚至有的还是唯一方式的今天,学生为自己的分数犯难,考不好的垂头丧气,无心学习;教师为学生的分数犯愁,总希望每个学生都考得高分。分数高了,大家脸上有光;分数低了,学生受气。有不少学生害怕考试,特别是害怕分数的公布。能考高分固然好,说明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扎实。目前,虽然还没有找到比用分数衡量学习成绩更好的方法,但是试题的量和深浅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方法不同,出现有时有的科考了高分,有时有的科考了低分。为什么我们的家长、教师总要孩子考90分、100分才高兴呢?难道考得90分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周新霞 《江苏教育》2022,(10):30-33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基层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要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南,以区域教育评价现状为基础,以群众对教育评价的需求为参照,围绕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具体可从“关注差异、部门兼容”“师德为先、自主参与”“五育并举、差异发展”等路径入手,让教育评价为学校发展护航、为教师发展导航、为学生发展领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