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关于"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关系问题,学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在中国的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一方面,作为其精华所在的"民本"思想,是"民主"理念赖以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民主"精神是"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民主"是"民本"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2.
"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中庸"思想在朝代的更迭和历史文化的变迁中遭遇到了褒贬两极的命运.在古代,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它的"中庸之道"曾被统治者改造,为其政治统治服务,而历代儒学大师将其推崇为"至德";近现代"中庸"思想作为封建主义的东西遭到唾弃,而且还增加了"折中主义"、"阶级调和"等内容,"中庸"的所谓明哲保身的处世原则更遭批判.  相似文献   

3.
武回忆 《华章》2007,3(12):69-69
"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提出人本价值思想的是周武王.以后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推崇"国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在近代"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内涵更加充实.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展了"以人为本"思想,使其思想内涵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邬晓东 《华章》2007,(7):26
丘逢甲是近代杰出的爱国志士、教育活动家、爱国诗人.其思想发生过一些变化,但也有不变之处.透过他思想中的"变"与"不变",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丘逢甲的思想发展,也可折射同时期许多爱国人士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王乃圣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5):16-19,15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民本"思想不仅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远见卓识的前瞻思维,而且还积极继承、吸收了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中的许多精华,其价值取向是对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的发展和创新."三个代表"的民本思想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包括人民本位论、人民主体论、人民民主论等方面.这种民本思想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实现了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理论的合乎逻辑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儒家的"经世"基于"知我者其天乎"的强烈信念,"致用"则是一种人文主义的使命感的体现.但是在封建的官僚制度运行中,"经世致用"实际上的运作与实践经历了极为不幸的命运.本文以王安石为例,剖析其与"经世"思想的因果关系和内在逻辑,试图对儒家经世思想发展的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时段作一个浅显研究.  相似文献   

7.
传统儒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不同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应从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出发,给其注入时代精神,并进行现代转换,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在"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有效的教育改革.其"兼容并包"思想主要体现在教员聘请、学术自由、课程建设与改革这三方面.蔡元培的"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造国民性"思想是鲁迅思想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在其各种著述特别是杂文和小说创作中,这一思想贯穿始终.在考察这一思想的成因并探究其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国民劣根性的病灶.鲁迅先生终生怀抱忧患意识和沉重担当,支撑起最伟大深沉的"民族魂"!  相似文献   

10.
胡绍玲 《文教资料》2008,(32):77-78
老子强调出世的"无为"思想,表面上看,与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主张是相对立的,但我们不能从字面来理解老子关于"无为"的主张.简单地认为"无为"只不过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的代名词,欲从根本上否定"无为而无不为",并将其诠释为消极的无所作为,是彻底背离了老子"无为"思想的原始出发点而进行的狭隘理解,老子的"无为",其最终的落脚点恰恰是在"无所不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