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可信时间戳在电子档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信时间戳作为电子签名的变种应用,已被应用到电子档案管理中,以确保电子档案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本文在介绍可信时间戳的含义、原理、作用的基础上,论述了可信时间戳在不同领域的电子档案管理中的作用,最后对可信时间戳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正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通讯方式,目前电子数据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网络还存有一定弊端,电子数据其容易被伪造和篡改,降低了其可靠性和真实性,广大学者和业内人士也开始质疑电子档案数据的原始性和法律证据效应。可信时间戳的出现缓解了电子档案所面临的现状,它基于公钥基础设施体系及结合时间戳技术来充分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受到了一致好评。一、可信时间戳相关概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形式。本文结合企事业单位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安全需求,主要讨论了引入可信时间戳技术构建可靠的安全管理体系的问题。论文简述了可信时间戳的基本概念及产生原理和法律效力,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电子档案可行的时间戳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时间戳技术在档案数据管理过程中能够起到有效保障档案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的作用.研究发现,现阶段存在时间戳服务机构的可信度问题、时间戳技术证明效力的局限性、时间戳的加盖环节问题以及时间戳的应用范围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保证所应用的时间戳服务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时间戳的证据效力进行全面审查、保证时间戳形成过程与档案数据管理过程紧密结合、以政策促进时间戳技术的应用与研发等四项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海啸 《山西档案》2020,(2):118-124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首先讨论了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建设中存在的内容失真风险、信息泄密风险、数字档案信息可靠性风险。最后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块链的技术,通过运用哈希算法、非对称数字加密技术、可信时间戳技术来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文件并保全,能够对电子档案的法律证据价值起到很好的维护作用。本文基于可信时间戳服务,结合现有司法审判案例,对电子档案法律证据的取证和验证方案进行了设计,给出了档案机构开展该项工作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可信电子文件是真实性、完整性、长期可用性得到保障并能进行真实性证明的电子文件。其可信管理包含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审计认证。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真实性、完整性、长期可用性的保障问题,审计认证解决真实性证明问题。  相似文献   

8.
许振哲 《档案》2024,(2):72-76
围绕电子档案真实性维护,学术界衍生出唯技术论与去技术化两种不同思潮。文章介绍数字摘要、时间戳、电子签名、区块链等电子档案真实性维护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去技术化思潮产生的理论与现实诱因,阐明唯技术论观点的客观缺陷与去技术化思潮的潜在风险。提出应转变思路,跳出全盘技术化的理论误区,在人力财力相对不足的前提下,档案部门应权衡技术利弊、合理应用,摸索出一条将数字摘要技术与离线归档模式相结合,前端环节技术化、传输过程去技术化的复合型档案真实性维护路径。  相似文献   

9.
保护电子文件的可信性是目前电子文件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几年,新兴的区块链技术逐渐被引入档案领域,其所具备的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保密性等特点能有效适用于电子文件可信保护。本文在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背景下,深入探讨电子文件可信保护,从对区块链与电子文件的共性及电子文件可信保护要素分析切入,借鉴OAIS模型,提出“信息区块”概念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件可信保护框架,以期为维护电子文件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可读性,建立电子文件信任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释了档案凭证效力的内涵,强调了电子档案作为证据的证明力取决于对其内容真实性的审查判断。梳理了完整性校验算法用于电子档案真实性及其证据效力维护的法律依据,介绍了其技术特点。解析了维护电子档案凭证效力的校验存证技术方案,包括提取、锁定归档电子文件的哈希值,对比验证电子档案原始性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数字时间戳的含义、基本要求、作用以及数字时间戳的实现过程,从数字时间戳与第三方认证、本地时间戳、数字签名、文本信息等角度分析了数字时间戳与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并对数字时间戳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一、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衍生的新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档案的载体经历了从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的演变过程.电子档案逐渐成为了档案管理重要形式。与此同时.电子档案就纸质档案而言.在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电子文件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加强电子文件管理是21世纪档案工作遇到的新课题。不断地研究、探索这方面的工作,能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使档案资源得到安全、可靠的保护,并加强档案信息交流。准确、快速地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探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技术在电子文件可信管理中的适用性.梳理电子文件管理方式的演进,以维护电子文件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可用性为目标,构建一种基于链上链下的电子文件可信管理系统模型,并依据电子文件可信管理的目标对模型进行评价.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技术在电子文件可信管理领域具有可行性,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基本满足电子文件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肯定了数字签名在技术上保证了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保密性、认证性的同时,从档案保管利用的视角,剖析了数字签名技术在保障电子档案长期安全方面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保证数字签名文件/档案长期可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数字时间戳的含义、基本要求、作用以及数字时间戳的实现过程,从数字时间戳与第三方认证、本地时间戳、数字签名、文本信息等角度分析了数字时间戳与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并对数字时间戳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探论电子档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筱芬 《浙江档案》2001,(10):32-33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文件的迅猛增长,档案工作者如何收集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如何鉴定归档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归档后的电子档案在漫长的保管期内如何保证它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如何开发利用电子档案?如何在实体文件和电子文件并列运行的过渡时期内提供实体档案和电子档案的综合管理?等等问题都是当今档案工作者所必须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历史使命.今年1月份通过国家档案局鉴定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科研课题正是尝试对该挑战给出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处理技术.鉴于该课题所研究的内容涉及面较广,本文将根据课题的设计思想简单论述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丹 《兰台世界》2018,(3):76-79
存量档案的数字化,新增档案以数字档案为主已成为档案工作当前的一个重要工作特征,但是数字化资源有着易修改、内容和载体可分离以及对设备的依赖性等特点,使得其原始性、真实性以及法律上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本研究将档案管理软件与电子证据保全认证中心进行对接,搭建了确保数字档案法律效力的数字档案远程异地利用平台,依托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提供权威的、具有公信力的法律保障;采用成熟的加密技术以及技术架构来确保数字档案在远程利用过程中的真实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赵屹 《兰台世界》2020,(2):16-20,24
英国萨里大学牵头、数个国家档案馆参与的ARCHANGEL项目旨在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设计、开发和应用一个确保数字档案长期完整性的服务原型。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构建区块链、构建档案完整性验证架构、开发原型系统、探索用户需求与公众态度。ARCHANGEL项目实现的功能包括打造档案的数字指纹、打造档案区块链平台、保障档案长期真实性、打造可信数字档案馆。ARCHANGEL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档案机构可以利用区块链构建可信平台,达到去中心化的存证管理,并改变以往纯粹的档案管理为多方协作互动、相互制约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电子文件的产生,电子档案的数量之多与形式之复杂,给档案工作增加了巨大的难度。所以产生了档案前端控制这一指导思想。但是我认为前端控制思想不仅仅适用于电子文档,很多纸质载体的档案管理同样需要前端控制。因为前端控制有效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真实可靠、保证档案系统化、标准化,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前端控制思想,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及质量。档案前端控制是指在整个文件的生命周期中,将档案工作提前到初期阶段,确保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