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道德教育评价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它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定向、调节、激励、内省、肯定等诸种促进作用。传统道德教育评价存在着过于重视道德认知评价,而忽视道德实践评价的倾向。这种评价观违背了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教育的特性,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道德实践,造成了中小学生道德发展上的“知行分离”,甚至双重人格现象大量存在。新道德教育呼唤新的道德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教育中培养道德智慧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存在着许多不适应,面对一款款道德规范和纷繁复杂的现实,受教育者往往不知所措。究其原因,道德教育中道德智慧培养的缺失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因此从分析道德教育失败的根源入手,阐述道德智慧及其价值功能,结合道德教育目标,使人们意识到培养道德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从道德智慧的构成分析了培养道德智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现有道德教育基本理论将道德教育的根本矛盾解读为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受教育者实际的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本质上将道德教育的内在机制理解为道德的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运动。这样的解读源于道德教育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简单“移植”和教条式应用。我国教育学基本理论的不足使道德教育基本理论没有能够真正揭示道德教育内含的根本矛盾。现代道德理论尽管坚持“是”与“应当”的分离,但是包括麦金太尔在内的道德思想家竭力主张解决现代道德生活失范的路径是重新弥合“是”与“应当”之间的裂缝,回归道德的整体性。对道德生成本质的探讨表明,道德生成应具备三个层次的条件:道德理解力的获得、道德领域“应当”的达成、“是”与“应当”的一致与和谐。通过对古今教育的分析表明,教育在现代社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的功能性领域,主要承担技术培训和知识训练的任务,倾向于去道德化。但教育的世俗化、专业化、功能化和技术化倾向并不能去除教育所担当的道德责任,道德教育要求教育活动必须符合道德生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论高等教育转型期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催生了高等教育的转型和与之俱来的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的新课题。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应秉承中国千百年来的教育传统,注重人文精神,注重道德教育和转化,强化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主要途径包括:强化道德教育和内化,抓好基础道德文明教育;鼓励道德教育和修养,完善个体道德建设机制;坚持一元道德教育,高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在道德建设中,高校的道德教育承担着重要任务,是全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向。但是高校道德教育只有进行变革,走出传统的教育模式,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道德建设的需要。这些变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道德教育观念的变革、道德教育方法的变革和道德教育内容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现有道德教育基本理论将道德教育的根本矛盾解读为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受教育者实际的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本质上将道德教育的内在机制理解为道德的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运动.这样的解读源于道德教育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简单"移植"和教条式应用.我国教育学基本理论的不足使道德教育基本理论没有能够真正揭示道德教育内含的根本矛盾.现代道德理论尽管坚持"是"与"应当"的分离,但是包括麦金太尔在内的道德思想家竭力主张解决现代道德生活失范的路径是重新弥合"是"与"应当"之间的裂缝,回归道德的整体性.对道德生成本质的探讨表明,道德生成应具备三个层次的条件道德理解力的获得、道德领域"应当"的达成、"是"与"应当"的一致与和谐.通过对古今教育的分析表明,教育在现代社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的功能性领域,主要承担技术培训和知识训练的任务,倾向于去道德化.但教育的世俗化、专业化、功能化和技术化倾向并不能去除教育所担当的道德责任,道德教育要求教育活动必须符合道德生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阶段的基础道德建设中,广泛性要求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在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遵从基本道德规范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祖国、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奉献为荣、创业为本、信义为重、助人为乐的价值观。广泛性要求避免了道德主体的逆反心理,具有现实的认同作用和良好的接受作用,由以往道德教育追求完美的、理想化的道德生活,到强调道德教育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产生了传统道德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基础道德建设中应该把重点更多地放在道德建设的广泛性要求上,这是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网络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开创了新领域,网络社会呼唤着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新课题。高校必须以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塑造网络道德主体、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培育网络道德人格为主要内容,采用学校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加强硬件建设与加强软件建设相结合、网络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网上交往活动与现实交往活动相结合、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一般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等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道德和道德教育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道德教育应立足于道德生活现产弘扬道德理想,从多元道德化中筛选符合道德演进规律的伦理精神充产道德教育内容,注重发展受教育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在其论教育的专《爱弥尔》中对人的道德培养方面,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提出了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条件、时机和阶段,注重道德社会实践,并提出了对教师道德品质的要求,对我国现代的道德教育在促进学生道德整体发展,提高德育实效性上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新加坡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得到了完美结合,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八德"和五大共同价值观即是对儒家精神进行的现代意义上的转化和升华。新加坡在儒家伦理思想与公民道德教育的结合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樊浩 《中国德育》2006,1(5):7-12
在现代性文明中,无论是道德哲学还是道德教育,都过度冷落甚至消解了“冲动形态的伦理”,由此导致伦理精神无的放矢。现代道德教育必须实现哲学范式的转换,建立一种融“认知形态的伦理”与“冲动形态的伦理”于一体的、由“认知形态的伦理”走向“冲动形态的伦理”的道德教育形而上学体系。对伦理精神形态的健全、伦理冲动的民族形态的把握、伦理精神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细致而深入的探讨,是建立道德教育的合理哲学体系的三个基本学术条件。  相似文献   

13.
人类迈进21世纪特别要重视和大力推进道德教育。我们应主动借鉴吸收中外已有道德教育理论的精髓,不断强化学校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以科尔伯格为代表的西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学校道德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伦理学研究,在道德基础和道德教育两个方面有待重新做出思考。对道德基础的重新思考,要求将道德的基础从知识或理性转变为情感,并消除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道德情感的误解。对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要求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发情感。能否实现这两个转变,是当前伦理学研究能否打开情感之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在道德本质、道德原则、道德评价和道德制裁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探讨了这些理论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巨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的中国道德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多种文化交融并存的时代中,更突显了现代道德教育中儒家文化的中心地位.从儒家伦理的角度出发探寻有利于现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分析指出儒家伦理对现代中国道德教育提供了基础和切入点,为现代社会提出了道德教育面对的未来方向,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重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是一部改革历程史,改革的方向集中体现在政策伦理目标上。基于伦理学视角,政策伦理目标演变经历了从道德伦理学走向德性伦理学的历程。无论是从契约走向康德主义直至自由,仰或是从后果主义走向德性论,都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政策伦理目标在教育负功能的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反思、演进和趋向生活本源以及人性关怀。从关注机会、程序公平走向关注过程、实质公平,不断重塑政府、社会和大学的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论相对主义伦理观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主义伦理观对道德教育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它所关注的一些教育价值和教育问题,往往正是我们德育工作所欠缺的,重新审视相对主义伦理观,这是德育研究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国家伦理是由党和国家倡导、提出的道德体系,公民道德建设本质上是公民道德对国家伦理的最大化实现。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中,国家伦理可以有三种实现方式即强道德意识形态、弱道德意识形态、潜道德意识形态。有时这些内容是综合运用于道德教育之中的。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在规范与德性之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文化的多元,基于规范伦理的道德教育在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面临着深层次的困境。要克服这些困境,道德教育必须把视野拓展到规范理论之外,从德性伦理那里寻找新的基点。这是由德性伦理的内在性、超越性与自律性所决定的。从根本上说,道德教育是介于规范与德性之间的,其可能的发展路径是:以德性养成为目的、以道德规范为内容。要实现这种道德教育,至少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转换道德教育的目的;(2)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3)发挥制度教化的作用;(4)融合传统美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