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场课例研究通俗地讲就是现场听课、评课,这是校本教研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教研形式.一些学校(教研组)开展的现场课例研究活动基本限于"一课一研",即听了某教师一堂公开课后集体评议一下,便"OK"了.如此简单化的听课、评课活动,能解决或是研究出什么东西,参与者又能有多少收获,实在不得而知.因此,笔者建议现场课例研究要"一课多研".  相似文献   

2.
评课五要素     
甘肃省景泰县漫水滩学区以“教、研、训”为一体的“七课一反思”(备课、说课、点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以及反思)校本教研活动中的“评课”是与听课紧密相连的,它是建立在听课人对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教研活动若只停留在课上听课、课后评课、教师反思的过程中,显然是一个静态的、延后的、个人智慧的过程,而架设在“暂停课”下的教研,将是一个动态的、及时的、集体智慧的过程。更加贴近教研活动的目的,更能激起教师研讨的欲望和灵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把校本教研的重点放在了“文本”研究上。以“文本”为载体,以“课堂”为研究平台,把“教”与“研”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教师个人、集体在校本研究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集“研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写反思”为一体的“五课一反思”文本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5.
听课,评课,是各级教研组织引导教师研究课堂教学规律,总结经验,学习先进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推动教学改革的常规性教研活动。比如,自下而卜的优质课、“教坛新秀”等评比使一批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研究课、观摩课、专家示范教学更使语文课堂_五彩纷呈。然而比起听课、评课活动的热热闹闹,对如何听课、评课的研究似乎就显得有些冷冷清清。往往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的解释了事。它不仅反映出执教者、评课者教育思想的不统一,还提醒我们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量化表的科学性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活动的实际意义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县级生物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卢龙县提出“同课异构合作教研”新模式,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课例观摩、分组合作评课研讨、大组合作评课交流、教研员总结等环节,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对全县初中生物教学和教研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谈"说课"     
由过去的听课、评课发展到今天听说课、评说课,这是教学研究工作的一大进步.本文主要讨论说课的特点、说课与备课授课的区别、说课的内容、说课的方法、说课的类型、说课应注意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应该把说课和评说课纳入听课的研究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一课二教"数学教研模式就是同一堂课上两次,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一课多研形式的教研活动。"一课二教"教研活动不是简单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选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是,实际进行"一课二教"教研活动时发现,课堂活动与研究背景互相背离。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创新,以此提升"一课二教"教研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宁夏教育》2007,(9):79-80
问题一:“多研事少研人” 现象:在最常见的校本教研形式——听评课活动中,听课、观课与课后的研讨、反思等活动的重点都在关注教学事件或教学程序上。譬如,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解、如何把握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和重点,等等。而教学活动中的人则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题记:为使阅读教学课堂富有实效,我们首先对年复一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教研组活动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那种由一位老师上课组内老师评课式的教研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迫切需要.我们需要更为互动的教研方式来指导日常的课堂教学。但是,听课和评课又是老师们互相交流、互相提高的最经济也是最现实的方式,所以,我们在原来传统的教研模式的基础上想出了“同课异构”、“老课新上”等一个个富有创意的金点子。[编按]  相似文献   

11.
谈体育课的说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课是近年来兴起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一种比听课、评课更简便易行的教研活动模式。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实践证明,“说课”是“教”和“研”的最佳结合点。以“说课”为突破口,可以  相似文献   

12.
闫华英 《中国教师》2013,(21):25-26
课例研究是在传统的听课、评课等常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观察工具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诊断分析与反思改进。它有效克服了传统教研活动中课堂观察的主观性、随意性、模糊性的缺陷,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校渗透教育理念的主渠道,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将学校文化落实到教师、学生的行为上,课例研究成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钱芬 《山东教育》2005,(15):10-11
课例研究是我园教研的主要研究形式之一,而“一课三议”是课例研究中主要的研究方法,即通过全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议等活动来改变观念及行为。下面记录的就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观课议课”以它新的内涵和优势,在课改活动中被广泛推崇。但在基层学校,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只是换了一个词语而已。如何利用“观课议课”这种简便的教研活动,更有效的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好四个转弯。  相似文献   

15.
教研组活动始终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载体,离不开教师观课、议课这两个重要的环节。可以这样说:教师对观课议课的认识,决定了教研组研究的态度;教师观课议课的能力,决定了教研活动的效度。思考之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什么不同?从字面上来比较,听课重在听,侧重于听觉器官的感受。听课,强调的是对课堂上  相似文献   

16.
张人利 《现代教学》2007,(10):14-14
在《现代教学》2007年9月的杂志上刊登了一份上海市中小学教研活动现状的专题调研《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正在回归本意》。从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到,教师们认可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与教学实践研究有关,其中听课、评课教研活动颇受教师欢迎。这次的调研结果与2004年上海市“八区联动”校本教研的结果有些不谋而合。当时,参与调研的教师也普遍认为听课、评课是比较有效的受欢迎的教研方式。这两次调研的结果都表明,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应该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流,是教师的最近发展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观课议课”以它新的内涵和优势,在课改活动中被广泛推崇。但在基层学校,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只是换了一个词语而已。如何利用“观课议课”这种简便的教研活动,更有效的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好四个转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从一定意义上说,听课评课活动也是评价,是促进课堂变革、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2005年以来,我们绍兴市历史教研活动依托绍兴市历史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和绍兴市重点高中历史青年教师研修班两个“教学一学习”型组织,对听课评课范式的改革进行了行动研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通过怎样的途径构建起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听课评课范式。  相似文献   

19.
谈到教研活动,人们自然会想到听课、说课、评课、磨课、辨课等组织形式。确实,这些是当前的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相对而言,关于命题的研究,或许因其所需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又或多或少地可能会带上些“应试”的嫌疑,所以在一线的教研活动中很少作为一种教研组织形式而被明确提出。事实上,命题研究着重聚焦“考什么”和“怎么考”,与“教什么”和“怎么教”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不仅是充实教研活动内涵、提升教研工作效能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绍兴市上虞区教学研究室开展的“基于命题研究的区域性教研方式创新”的课题研究,明确了基于命题研究的区域性教研的思想内核、内容指向,并形成了内外兼具的“多向互启式教研”、点面结合的“多环融合式教研”、前后贯通的“多维全景式教研”等多种实践形式,无论是在教研理论还是在教研实践上,都体现出了较好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陈兴州 《云南教育》2000,(21):13-14
互相听课评课是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使听课评课不流于形式,接听能促教,笔者谨从以下几方面浅谈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一、听对“纲”的把握   熟悉“大纲”的老师备课时能根据“大纲”要求,很快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再根据目标、重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法、设计教学步骤,上起课来头头是道,一节课轻松自然地突破重难点,达到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常会出现“离纲”现象。   以语文课为例,“大纲”规定了总目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