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新形势下的国际评论写作马世琨我们讲新形势下的国际评论写作,新形势主要指什么?我概括为这样三点:一是我国对外政策作了重要调整。随着党的基本路线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对外政策也由搞世界革命转变为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2.
某综合仓库政委李庆年,被人们誉为“分部一支笔”。李庆年这个名字在报刊上没少看到。没见到他本人之前,原以为他是个专业作家,没想到他就在离自己单位不到20公里的一个仓库担任政委。崇敬之余,采访他的念头终于再也无法控制了,于是,经同办公室陈干事的引见,见到了这位令我崇敬已久的人。初见李庆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特别是满脸胡老子,让人感到他一副老相,与他那文风以及被人称作为“分部一支笔”的绰号怎么也对不上。然而,当翻开李政委的那几棍子剪报册以及那提获奖证书和那即将出…  相似文献   

3.
:李惊涛正在主持《傻瓜看世界》因为爱管闲事,他被人连捅4刀,住进了医院;表侄儿到医院看他,因曾参与盗窃又被他打110报了警。襄樊人都知道他,说到他的名字,人们往往会冠上一个定语:“傻瓜”记者。他一个人做“傻瓜”还不够,最近又成立了“傻瓜协会”……2002年10月30日,“傻瓜记者”李惊涛又做客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节目: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英雄梦,在少年李惊涛的心中曾一度泯灭1976年4月,李惊涛出生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县城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赵焱在一家集体企业上班,父亲李叔德热爱文学,因“爱管…  相似文献   

4.
田磊 《青年记者》2006,(23):33-34
几年前,在大学读新闻学课程时,我就知道,中国曾经有一个为新闻罹难的记,他的名字叫邵飘萍,用毛泽东的话讲:“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相似文献   

5.
2014年1月10日,生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瑞克·贺特,迎来了他52岁的生日。瑞克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出生时就被医生判了“死刑”,是他74岁的老父亲迪克·贺特给了他再生的机会,父子俩被熟知的人亲切地称为“贺特二人组”。  相似文献   

6.
都说山东人性格倔强,这话一点不假、来自革命老区沂蒙山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认识地是在三年前的一个下午。那天,我到军里送一份材料,在宣传处见到了他。那时,我惊呆广。我常从报刊上看到他的名字,没有想到他竟是一个战士。1989年3月,他怀揣着一颗踌躇满志的心踏入片绿色的军营。新兵连三个月还未结束,他就被幸运地挑到了团报道组,当了一名战士报道员。政治处主任给他谈话时说.目。1978年以来,团队新闻报道一直处于低谷,年年排在济南军区司令部直属队十几个单位的最后边,十多年来《解放军报》下篇稿子也没有上过。那时,望着主…  相似文献   

7.
没见过他的人认识他是从他的章开始的,读过他章的人没料到他是一个入伍仅4年的一级士官。西藏军区某山地旅士官报道员晏良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年来,先后在30余家省以上报刊电台发表稿件400余篇(幅),其中,《解放军报》上稿60余篇;6次在征和摄影比赛中获奖;两次被成都军区评为“新闻宣传先进工作”,  相似文献   

8.
姜可雨 《新闻前哨》2006,(10):25-26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递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这是央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大会》评委对王顺友的一段评语。  相似文献   

9.
年过五十的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兼职档案员熊闻峰,是一位苗族同胞。因为他在档案工作八年间勤奋学习,不断进取,成绩突出,曾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后六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初在全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作为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拓展了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的优秀业绩,展现出一个默默奉献、勤恳工作的一个共产党员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寻找悍妇     
几个朋友难得聚在一起.商量怎样帮一个人的忙。这位仁兄在大学教哲学,刚过五十岁,一副落魄的夫子相。皮瘦发长,懦弱有余而精气神不足,妻子去世两年多了,看上去他活得蛮艰难。当务之急是为他找一个伴儿,以他的这份书卷气,大家一致认为配一个温柔贤淑的女人最合适。  相似文献   

11.
李钢  陈文 《出版参考》2005,(10):34-34
众所周知,肯尼迪是一位美国总统。很多人却不知道,他曾经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橄榄球员。虽然他花在橄榄球上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仅仅是中学的两年时间。但在第二年,他已经从一个从未打过橄榄球的毛头小伙成长到学校橄榄球队队长。  相似文献   

12.
卓健 《军事记者》2005,(1):69-69
熟悉他的人都有一个同感: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特别是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和不懈追求,确实令同行们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3.
陈沛 《新闻天地》2008,(6):34-34
生活上,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灾难面前,他又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为了生存下去,他毅决自断右腿,剧痛面前,硬是没有吭一声。  相似文献   

14.
秦永章 《历史档案》2005,(1):83-88,108
矢岛保治郎(Yazima Yasuzirou,1882—1963年),是近代日本与中国西藏地方关系史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日本人人藏者中一个颇具冒险色彩的人物。他曾两度进藏,第一次是1910年11月到1911年4月,第二次是1912年7月至1918年11月。但前后两次进藏的目的各不相同,第一次只是进行体验“无钱旅行”,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伴随巨大的争议,荷兰人库哈斯和他设计的新CCTV大楼,被国内许多人熟知。如今那个造型扭曲的庞然大物就要竣工,并成为北京新建筑的标志之一。而库哈斯,带着他的超大建筑如何影响一个城市的“野心”,早已开始了下一个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1年2月8日,甘肃省肃南县金塔寺石窟的业余物保护员李世清来到位于半山腰石窟进行每天一次的例行检查,突然,他看到石窟窗户上被人锯开了一个大洞,原来锁着的门大开,他立即意识到——出事了。  相似文献   

17.
郭红 《声屏世界》2003,(12):56-57
“我心目中比较理想的主持人,他应该是一个年过四十岁的男人,他会更加客观、冷静,但是穿透力极强;他思想更加成熟,并且具有极大的悲悯之心;他做任何事情,都会把激情藏在心里,而状态却很平和,且每句话里都能让人感受到背后的汹涌澎湃。我喜欢这样的主持人,我希望十年后的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白岩松  相似文献   

18.
于尚清,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建华分局治安大队民警,从警5年时间里,他曾30余次参加排爆,他一人挖掘、排除的各种炸弹、毒气弹等就高达2000多枚。2001年lO月,管区一个废弃的造纸厂在进行施工时,一名民工突然昏倒,经抢救认定是氯气中毒。接到报案后,于尚清马上奔赴现场,到现场后发现有3个氯气罐,其中一个正在泄漏。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27日,在深圳蛇口,本刊专访了李志达。他并不是一个擅长言辞的人,但谈到汇中天恒近日的遭遇时,显得思路清晰,语速也较快。他一直说,打嘴仗太没意思,这也将是他最后一次正面回应张海的有关言论及其他相关说法。  相似文献   

20.
黄龙 《军事记者》2004,(9):23-24
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处处长万元,是一个从战士报道员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颇有成就的新闻人。他1962年出生于四川省眉山,1984年靠自学读完了四川大学中系的新闻专业,后获研究生学历。在新闻工作的实践中,他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其人生不变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