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蜂窝煤燃烧废物--蜂窝煤渣,对生活污水中的COD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点探讨了吸附时间、蜂窝煤渣质量、吸附温度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蜂窝煤渣对生活污水的最佳吸附时间为6小时;蜂窝煤渣对生活污水吸附最佳效果的两者质量(mg)/体积(ml)比为2.5:1;蜂窝煤渣对生活污水的最佳吸附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红树植物秋茄(kanadelia candel)幼苗在不同浓度生活污水中培养两个月,通过比较在不同浓度生活污水中秋茄幼苗生长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差异,研究不同浓度生活污水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生活污水对秋茄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影响,低浓度的生活污水对秋茄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污水浓度增加这种促进作用加强,到中等浓度(40%左右)达到最大,而后随着生活污水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降低,最后出现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秋茄幼苗对生活污水的抗性较强,能耐受不同浓度生活污水的影响;同时表明红树植物对生活污水的适应能力较强,利用红树林湿地系统净化生活污水有一定可行性。试验结果为合理利用和保护红树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陕西榆林永济桥污水处理厂处理前后的水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前水样的微核千分率为6.33‰,处理后水样的微核千分率为2.33‰,处理前水样与处理后水样的微核平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表明该污水处理厂对污水的净化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污水和污水处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与我们"第六课的内容。该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掌握两个科学概念: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过程与方法目标为:做污水净化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学重点是: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学难点是:通过做污水净化实验,让学生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铁路污水来源于各种不同的部门(如客货车的洗刷污水,机务段、车辆段污水,枕木防腐厂污水,以及铁路医院污水等)污水中含有多种复杂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以铁路货车的洗刷污水为例,对车辆易造成污染的货物大致分为三类,即:牲畜、农药、化工产品,一般可概括为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作为石家庄市重要的水源地,西柏坡地区农村环境状况对石家庄市饮用水安全意义重大.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研究区农村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其中主要污染物为氮和有机物.结合研究区气候条件、经济状况、环境因素和村庄规模,提出了本地区农村污水收集与处理模式:采用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收集,以人工湿地模式、组合模式、养殖污粪资源化模式分别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沙颍河污水对灌浆初期小麦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污水浇灌处理的小麦株高、出稳数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有所降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低浓度污水处理时升高,随污水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实验结果显示,小麦只适宜于在较低浓度污水浇灌的土壤中生长.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活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为深度分析农户生活污水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干部督促和危害认知的视角,采用半非参数估计,依据江苏1046个农户调查数据,对农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村干部卫生宣传和环境宣传的频率越高,农户生活污水治理行为发生的概率也就越高;农户疾病发生与生活污水认知对生活污水治理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农户蝇虫认知对生活污水治理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党员身份对生活污水治理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县城周边村庄而言,距离县城较远的村庄农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为越少。因而在乡村建设行动中,加强村干部督促和村民危害认知,树立生活污水治理榜样,强化边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督促对优化农村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藻由于其潜在的高烃类含量以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优越性,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极大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利用污水中培养的微藻净化污水,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及营养盐类转化为生物质的形式储存在微藻中,收获的微藻又作为生产石油的原料,使污水处理和微藻生物制能两个过程达到统一.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选用直接电解的方法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污水进行处理时间、不同电解极板间距和不同的电解质浓度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在电解后的污水中培养微藻,研究微藻对不同浓度、不同水质的污水处理效果,并测定了污水培养微藻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0.
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多,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严重污染城市环境.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煤系高岭土对城市生活污水中有机物(COD)的吸附.结果表明:煤系高岭土的用量对COD的去除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反应温度,污水的pH、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煤系高岭土对城市生活污水中COD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处理50mL的城市生活污水需要的煤系高岭土用量为6g,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h,pH为7,搅拌速度为45r/min时,煤系高岭土对污水中COD的吸附率达80.59%.煤系高岭土的用量对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COD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这个微型污水处理器只有拳头大小,可算得上是小巧方便。它有两个水管接头:一头接污水,另一头则接出水口。比如将污水处理器的污水管头连接洗衣机的污水出口,另一头连接洗衣机的进水口,微型污水处理器自动将污水净化后,再由进水口灌入洗衣机里。这样,只需要一缸水,就能洗好全部的衣服。对于洗手和洗菜的水,我们可以同样利用。呵呵,很不错的节能小卫士吧!微型污水处理器@王博凡$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实验一小  相似文献   

12.
对高温高盐采油污水中氨氮难以通过生化脱氮去除的问题开展加碱曝气去除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水温、不同pH和曝气对比试验,提出在多股污水混合处理的污水厂,高温、高盐、高氨氮的污水在与其他污水混合前,利用污水水温高的特点,先投加石灰乳调节污水pH值,通过曝气除去部分氨氮后,再与其他污水混合进行后续处理的思路,以确保污水中氨氮得到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3.
大港油田A区开展污水聚合物驱油试验研究,通过污水聚合物驱油体系的筛选和现场污水的处理,分别对五种聚合物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四大特性(增粘性、抗剪切性、稳定性、驱油性)。室内研究表明,污水配制聚合物驱油可有效提高污水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加入适量稳定剂、杀菌剂可提高聚合物的稳定性;污水聚合物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驱油效率。该研究成果在A区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增加产油量、降低含水、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同时可以节约清水,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室内模拟污水中培养试验,研究安徽省内9种常见植物对模拟污水的净化作用,为省内河流及湖泊氮磷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植物对模拟污水均有明显的净化作用,且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植物对污水中氮、磷元素的去除率逐渐增加.其中空心菜、美人蕉2种植物的净化效果较为突出且适应性良好,是较好的污水净化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属缺水型国家且水体和水环境污染严重,积极发展污水深度处理和再生水回用是缓解水资源紧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高效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研究,以城市及近郊为例分析了地上式和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优缺点,基于工程实际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进行了常用工艺的综合经济技术性能的比选,给出了基于改良AAO工艺的污水深度处理和再生水回用的综合方案。研究成果的工程实施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紧张并推进城市及近郊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为打造干净卫生的环保型公园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在,许多超市都在卖无公害蔬菜。这些蔬菜都不曾被污染过,而长得又大又新鲜。菜市场也有很多蔬菜,相比之下,这些蔬菜就要差一些。因此我们几个同学决定以“污水对植物有什么影响”为课题,进行一次科学实验研究。我们首先去参观了污水处理厂,在那里我们了解到污水里面的主要有害物质是洗涤用品。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河流,如果农民再用这些污染过的河水去浇灌蔬菜,蔬菜吸收后同样会被污染。人们吃了这样的蔬菜就会生病。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回到学校,我们赶紧设计萝卜籽发芽实验来证明污水对植物究竟有何影响。我们的实验材料有:3个实验盘,3…  相似文献   

17.
在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功能设计中,系统控制算法的先进性能为系统功能的详细设计提供有力支持,控制算法的优越性和可实现性对整个控制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研究污水处理曝气过程,基于现实情况,提出合理的系统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研究PID控制策略和模糊控制策略,分析两种策略的优缺点,提出基于PID的模糊控制策略作为污水曝气过程智能控制策略,并设计污水曝气系统控制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发光细菌进行水质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青海弧菌(Vibro qinghaiensis)67号菌株作为指示生物,以其发光强度为指标来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价,继而确定污水的污染程度。试验表明:用适当的缓冲液,在合适的pH和菌液浓度下,细菌的发光强度与污水的污染程度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水体中颗粒悬浮物对有机污染水体系净化的实验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上海竹圆地区苏州河底泥为研究对象,以化学耗氧量为主要的研究手段,进行了二部分的研究。第一部分研究了泥沙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最佳吸附量,最佳吸附酸度,最佳吸附时间和吸附饱和后泥沙的zeta电位,从而为第二部分的模拟实验选择最佳条件。通过实验得出:最佳吸附量3g/l(干重),最佳吸附酸度pH=7—9(与实际体系接近),最佳吸附时间1—3h,此时的CODcr去除率可达到50%,吸附饱和后的泥沙的等电点在pH=3左右,在pH=7—9的范围内zeta为15-20mv间,颗粒不稳定,易发生絮凝沉降。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上海竹圆地区苏州河底泥对污水的降解,经过与无泥沙污水降解的对照,说明泥沙在天然水体自净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实验表明,初始阶段,泥沙以吸附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主,尤其在加入泥沙后的1—3h,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吸附饱和后,有机物的降解主要为附着在泥沙表面的各种微生物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方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地制宜地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机制,提高村镇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当务之急。本文针对北方平原地区某镇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从技术可靠性、出水水质标准、工程建设总投资、征地拆迁和运行直接费用及运维监管等方面,对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集中处理"模式更适宜于研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结果可为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