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防体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体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现状,从加强国防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发,对普通高校设置国防体育课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在普通高校设置国防体育课很有必要,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1952-1966年新中国国防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主要结论:该时期国防体育经历了重点试办、初步发展、“大跃进”发展、调整巩固、加快发展五个阶段;新中国的国防体育运动既是一场爱国主义与国防观念的教育运动,也是一场军事知识、技能的普及运动。  相似文献   

3.
蒋经国主政赣南时期是其一生中政绩骄人的重要时期之一。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蒋经国这一时期在国防体育、国民体育、学校体育、干部训练等体育实践,结合他多元的哲学思想,认为蒋经国这一阶段的主要体育思想有:国防体育思想、国民体育思想、“文武合一、身心兼修”的体育思想、“天人合一”的体育思想和崇尚健康的体育思想,这些体育思想对提高当时民众的健康意识和身体健康,为赣南做好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地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起点,阐述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体育理念:新民主主义时期,体育体现出军事化、大众化、简单化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体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防体育思想形成;改革开放后,将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更紧密联系到一起。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初,我国体育理论工作者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以目的不同,方法手段不同和组织形式不同等为依据,将体育分为三大部分,即竞技运动、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理论上的划分,指导了实际工作的规划和运作,使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得以按着各自的规律顺利地发展,充分地显示了理论的力量。然而,如今回顾起来,仍可看到一个不小的缺憾。那就是几百万现役和预备军人所从事的带有明显军事特征的体育部分,在体育划分时却没给予一个它应有的位置。五十年代初,我们曾称这部分体育内容为国防体育。并设有业余国防体…  相似文献   

6.
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柳斌近十年来,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卫生部门和军事部门以及广大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有了长足的发展。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  相似文献   

7.
以军民融合为分析视角,分析军事与体育融合发展的动因与目标。国防思想不稳固、军事训练不科学、社会就业形式严峻是军体融合发展的动因。研究认为:现阶段,军事与体育在历史溯源上同根共祖,在国家精神、科学训练方面互为共享又各有所长,存有技术基础与政策支持,能够产生融合发展的条件。应强化国防教育的幅度与深度,提升国防教育的渗透力,达到提高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的目的;完善科学化训练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军事体育训练人才质量,达到强化国防建设的目的;构建起军体融合发展的框架,在法律保障、政策支持、资金补贴、信息宣传、教育引导等方面齐头并进,为军事与体育的双向发展谋出路,达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国防体育”始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国防体育”始末秦笃训从1951年开始,我国的体育运动是由军事体育(“文革”前称国防体育)和一般体育两部分组成。1982年国家体委进行机构改革时,除精简了机构,压缩了编制外,对军事体育方针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时我在国家体委...  相似文献   

9.
张晓臣 《精武》2013,(23):89-90
军事院校的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学员顽强作风,增强学员体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学员的基本体育技能和知识,发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新时期我国军事院校教学改革的推行,体育教学也必须改革,从而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就我国军事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论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团简介】北京科技大学国防体育协会(简称国防体协),于2000年12月10日正式注册成立,是该校九大核心社团之一。它是一个以开展国防体育运动,学习国防体育知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为目的的学生组织。国防体育协会始终以"刚毅、团结、创新、超越"为会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定向越野强人及爱好者,并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各种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体协还在校内组织开展定向越野新生普及赛,全校学生的春季赛和北京高校邀请赛,为上万大学生普及定向越野这项运动做出了努力。鉴于此,国防体育协会是全国唯一一个  相似文献   

11.
贺龙同志谈体育工作(摘录)体育工作的任务是与国家经济任务相结合的,是为生产、国防服务的。(1953年4月27日在第一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今天的高潮是经济建设,体育工作应围绕着这一中心工作去完成自己的任务。(1953年4月27日在第一次全国体育...  相似文献   

12.
举国体制是一种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它具有不同于常态管理模式的特征。当前,学术界对于举国体制仍存在不同认识。在评论《建议停止“举国体制”的提法》的基础上,考察了计划体制论、体育整体论、竞技体育论、公益体育论、重点项目论等举国体制观点,提出举国体制是一种应急状态下启用的不同于常态的非均衡发展策略,其启用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应对诸如自然灾害、国防、国家重大发展项目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举国体制具有重要性、紧迫性、临时性、大资源消耗、存在认同性价值等特征。举国体制作为一种资源整合模式,应用于体育领域才成为体育举国体制。  相似文献   

13.
国防体育     
G870.9 9703005新中国‘国防体育“始末〔刊,中,B〕/秦笃训11体育文史一1997(3)一40一42(D份)军事体育11起源11管理11体制11改革国防体育~~  相似文献   

14.
体育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为生产、国防和国民健康服务;体育开辟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新局面,维护和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改革开放30年里,中国体育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丰富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起着越来越独特的作用。体育作用于政治的影响力发生重大转变,体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新增长点,体育文化交流日益增强。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在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指导下,也必将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体育历史上,1952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为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同月,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成立;7月,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11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1954年改为国家体委)正式成立,贺龙被任命为体委主任……可以说,在1952年,新中国体育发展的总目标、根本任务和指导思想、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方针等都得到了基本确立。50年来,新中国…  相似文献   

16.
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进行研究,发现“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并阐述了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和谐发展的意义和优势。为此,提出培养一体化体育的中介载体,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指导员队伍,建立一体化体育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互动,开发运动项目,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和培训班等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于1920年,体育教研室组建于1950年10月。成立之初就利用地缘优势,学习、借鉴前苏联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经验,创编出适合本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并在国内和国外的交流中,为中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回顾五、六十年代,哈工大在全国及各大赛区的竞赛场上,如冰球、男女篮球、男女排球、田径、举重、射击和国防体育项目上都有过骄人的战绩,著名举重世界冠军黄强辉、全国花样滑冰冠军李建华、全国速滑冠军林振坤、多次多项获得全国冠军的国家射击队教练曹世德、田径健将沈肖明等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影响美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因素之一--战争是怎样影响美国体育的问题从历史的视角予以梳理和分析.战争因素一直对美国的体育产生着很重要的影响,美国如此高度的"国防体育"教育的意识应值得我们关注.美国战时将体育人才调到部队为其服务,并将体育视作一种文化,充分发挥体育的娱乐、健身、教育等多种功能,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了体育的重要作用.这一战略举措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战后对征集兵员的反思认为,导致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薄弱的原因与学校体育有关,从而导致全国体育改革健康运动的开展.美国人敢于在"健康运动"中大力倡导体操运动,这一对"健康运动"深层次的理解与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00年美国体育与娱乐总营业额高达4000亿美元,超过房地产业与国防开支,而且如此巨大的产业几乎没有需要美国政府掏钱。体育休闲产业列为美国大产业排行的11位。 英国政府每年从体育休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是24亿英镑左右,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开支的五倍。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认为,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补充,学校体育能够有效地解决社区体育的一些困难,社区体育能够对学校体育进行影响和促进。但二者交互发展的现实也存在障碍,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功能障碍;城市管理体系对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协调发展的阻碍;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结合,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