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本月经典     
不败之败 李世石的绰号是“不败少年”。这绰号稍微有点嚣张,但一般人拿他没办法,人家的战绩摆在那里,前后一年时间拿了三个世界冠军,抵得上中国所有世界冠军的总和了。李世石的“不败”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他以前从没输给过俞斌。俞斌也是世界冠军,不过他这个世界冠军几乎是最没有冠军相的,没几个人太把他当回事。赛前俞斌说“争取以后能赢李世石一盘”,而不敢说这次一定争胜,看起来是底气不足,实际这正是俞斌的风格。他无论棋内还是棋外都缺少一种  相似文献   

2.
媒体评论     
《围棋天地》2005,(4):13-13
文汇报:年轻棋手的表率 38岁的俞斌以他的实际行动,给中国年轻棋手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尽管他与李昌镐的历史战绩是1胜11负,可这并没给他带来心理障碍。在当下“恐韩”和“恐李”成为中国围棋的一块心病之际,俞斌的胜利可谓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尽管它距离中国围棋迫切想得到的世界冠军仍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3.
俞斌 《围棋天地》2004,(11):10-15
1997年,俞斌九段曾经获得亚洲杯快棋赛冠军,7年之后的第16届亚洲杯,他又一次成功登顶,加上他在CSK杯、LG杯中的出色表现,这似乎是中国围棋“火山喷发”的前兆。《七年旧梦一轮回》再现俞斌惊心动魄的屠龙夺冠谱。  相似文献   

4.
黑方李昌镐白方俞斌1998年末,中国围棋界迎来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大赛“春兰杯”,中国的棋手在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信誓旦旦的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把奖杯留在中国。然而要想通过日韩高手所设置的层层障碍谈何容易,更何况还有一位多次从中国棋手的手中“掠夺”走冠军奖杯和屡次扼杀中国棋手于四强或八强之外的“世界公敌”李昌镐,所以要想留住奖杯,最好是先拔掉李昌镐这颗“眼中钉”。第二轮抽签完毕,中国的俞斌九段有幸成为了第一个来拔这颗“钉子”的人。从以往他二人的交手记录来看,俞斌在慢棋比赛中还未赢过李昌镐,只是在…  相似文献   

5.
《新体育》2001,(2)
“万年老二”终于翻身,俞斌击败“世界第一攻击手”刘昌赫,荣膺世界冠军,成为过去一年里,中国围棋惟一的安慰。  相似文献   

6.
俞斌为中国围棋夺得新的世界冠军之后,各界媒体和网络对他进行了大规模的采访和报道。透过在此转摘的三篇比较有代表性的网上妙文,各位是否可以在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全新的俞斌形象?本编原想在网上一面倒的赞扬声中努力搜索出一些针对俞斌的不同看法,谁知却遍寻无获。这正常吗?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本编咬咬牙也要在此提醒俞斌一声:兄弟。小心点!现在连网上都没人骂你了!  相似文献   

7.
席军 《围棋天地》2001,(11):19-20
我从小就没崇拜过谁 “自古英雄出少年”,江湖如此,棋界也是如此。1993年,孔杰还是一个刚满11岁的弱冠少年,正是这个小不点儿,在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围棋比赛中坐镇第五台,以5胜2负的成绩为北京队最终夺得团体冠军立下汗马功劳,这一胜利也使他成为了迄今为止中国围棋史上最年轻的围棋冠军,那时他还只是一个业余棋手。由于年龄太小,领奖的时候怎么也够不到台上的奖杯,是张文东把他高高地抱起来,放在了台上。  相似文献   

8.
干杯名人     
邓科 《围棋天地》2006,(3):14-14
第18届中国围棋名人战落幕,古力七段在番棋决战中零封俞斌九段卫冕名人。图为颁奖酒会上众“名人”倒酒,左起为本届名人挑战者俞斌、卫冕名人古力,首届名人刘小光、最年轻名人邱峻。  相似文献   

9.
年度老将     
《围棋天地》2010,(3):5-5
俞斌22战11胜11负,这样的成绩在全部围甲棋手中并不能够算作是出色,可是60世代的棋手依然能够在围甲中立足,除了俞斌已经不再有第二个人。身为国家队总教练,中国围棋今年的出色表现中也有他的心血。  相似文献   

10.
叶楠 《围棋天地》2000,(10):23-24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几年,中国围棋的命运似乎只能用这句话来概括。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围棋终于看到了曙光。先是俞斌夺得了世界棋王,接着是以常昊、周鹤洋为代表的新生代棋手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1.
与自己作战     
《围棋天地》2005,(15):17-17
中韩天元对抗赛首局比赛中,当崔哲瀚断开古力的大龙进行猛攻时,常昊叹道:“这个时候古力实在是太痛苦了!一向都是他攻击别人,现在却是别人攻击他,而且他还怎么也做不活!他现在落下的每颗子都要让他痛苦半天。”俞斌说道:“棋下到这份上,古力每一手都要动脑子,崔哲瀚只需跟着应就行,古力真是难受死了。”  相似文献   

12.
早就听说中国围棋队俞斌九段电脑玩的那真叫“高乐高”了。临去采访前抱着“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想法,临时抱佛脚地翻了翻有关电脑的一些书籍。可跟俞斌往电脑前一坐,我这个只会五笔字型的电脑盲立马“呆若木鸡”,状似混沌未开的小学生在听高人讲天书,脸上一副努力“领会”的模样,心里却盘算着赶明儿是得上电脑夜校扫扫盲了。不过,要在5年前和俞斌初识的话,我绝对不会像现在一样露“怯”,因为那会儿俞斌的脑袋里“储存”的电脑知识大概就相当于他初学围棋时掌握的“死活”水平。连俞斌也承认,原来头脑里并没有电脑这根“弦”,直到1988年春节回浙江省亲时,家中那台当时国内还颇为罕见的386型电脑,一下  相似文献   

13.
在年轻棋手们垄断各大杯赛的时候,聂卫平、俞斌、张文东这三位“老棋手”奋力杀入了“棋圣”赛的四强,而年轻棋手中只剩下了上届“棋圣”周鹤洋一人在苦苦支撑,这个格局在现今的中国棋坛已是很少见了。老聂曾说:“只要不出昏着,我仍是中国的第一。”这次棋圣赛就是他证明自己实力的最好机会。  相似文献   

14.
38岁很老吗?     
对于俞斌战胜李昌镐,人们普遍抱以惊讶。惊讶大多源于两个数据,一是俞斌之前与李昌镐的战绩惨到1胜11负,无论是从实力上还是从概率上,似乎绝无胜利可能;二是俞斌即将在今年4月年满38岁“高龄”,在年龄上已经超出了人们对于中国围棋手的想像。好吧,我们就来说说这个38岁。一般说来,如果不是从事体育的话,38岁,大学毕业的职业男性只工作了十五六年,后面还有一大半的职业生涯,还有的是机会。即使是在体育领域,足球场上似乎永远年轻的郝海东同志只比俞斌小两岁,仍然想着要到海外发展。而且理论上说,年龄大了,体力比智力和判断力的下降更快。围棋…  相似文献   

15.
俞斌,一个被称为“老实人”的老男人,在第16届亚洲杯上焕发青春,时隔七年之后再搔冠军之痒。与以往的出征极其相似,这次中国围棋的亚洲杯之旅也是赛前踌躇满志,赛中忐忑不安,唯一不同的是结局给了我们惊喜。  相似文献   

16.
守候     
中国围棋在2004年似乎找到了感觉,小龙小虎们的强力崛起以及老将的老当益壮是中国围棋获樽了可以争夺五个世界大赛冠军的机会,他们是:常昊进入应氏杯和丰田杯决赛,周鹤洋进入春兰杯决赛,俞斌进入LG杯四强,还有王檄进入三星杯决赛。不论最后中国能够拿到几个冠军,抑或是一个都拿不到,单单到这,已经让广大的棋迷们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了。  相似文献   

17.
榜上有名     
刘昌赫:曾经的世界第一攻击手,如今开办道场誓要培养出新的世界第一人。围棋界里都是名师出高徒,如聂马六大弟子、曹李师徒。他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俞斌:2:1pk掉罗洗河拿到名人战挑战权,中国围棋的旗帜继续飘扬。这也证明了,下好围棋光靠天赋是不行的,还需要后天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围棋天地》2001,(7):44-45
沉寂多年之后,棋坛骁将张文东九段今年全面“转暖”,特别是在有中国围棋最高荣誉之称的“棋圣”战中,张文东更是表现突出,一路杀进决赛,并且在与俞斌九段的七番棋决赛暂时以2比0领先。记者近日在北京采访了张文东九段。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人生就是选择,无数的选择累积起来得出的结果就是选择者的人生。一场魔兽争霸的比赛中,我们选择建造那个建筑,建造在那个位置;选择那个英雄作为首发等等:这些都将影响最后的比赛结果,这其实就是跟“人生就是选择”同一个道理。能作出正确选择者获得比赛的胜利,选择错误者就自然失败了。  相似文献   

20.
《围棋天地》2007,(7):2-3
LG杯和中国人颇有缘分。韩流刺骨的十年间,正是俞斌在2000年夺得LG杯冠军,为中国围棋在世界赛场上保留了风雨飘摇中的一星火种。2006年,中国围棋的强势崛起也是在LG杯赛场上以古力与陈耀烨的会师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