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问题的重申 笔者认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开展关于“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的讨论,其根本目的不在于铅球教材本身的取舍,而是想通过这一讨论引伸出关于选编体育教材的依据问题。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匆忙地陷入“两难的境地”。摆在我们面前的“难”主要是:难以说明我们为什么必须选择铅球作教材?为什么必须教滑步推铅球?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理论依据来说明我们所选的教材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2.
<正> 今年第2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发表了真名同志《从‘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谈起》一文,并特意加了编者按,欢迎广大读者就此文涉及的教材选用与教材体系等理论问题展开学术上的讨论与争鸣。笔者在拜读了该文后,对真名同志提出的“为什么要教及教什么”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同意文中的基本观点,作为讨论我想做些补充,进一步就竞技项目教材与娱乐健身  相似文献   

3.
选用体育教材的依据也从“为什么要教铅球”说起●金玉良为什么要选择铅球作为体育教材呢?有的同志认为“铅球练习单调枯燥,从健身效果看,它是一项单臂运动,其效果还比不上哑铃、俯卧撑好,从终身体育看,有谁见过中老年人在公园路边练铅球的?等等。任何一项教材的取...  相似文献   

4.
<正> 我与真名先生关于《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的讨论(见本刊1994年第2、4、6期)前后持续了一年,十分感谢《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有勇气把这场讨论坚持了下来,这是有益于学校体育的学术发展的。这场讨论实质上是一场有关体育教材选编原则的讨论。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再深入地将这个问题讨论下去。 我始终主张教材是可以而且应该不断更新的,“滑步推铅球”教材决不是“永不磨损”的,这是一个可  相似文献   

5.
有关学校体育教学的若干热点问题对话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当前体育教改的热潮中,我们面临着许多亟待讨论的问题,我们的改革有许多理论的热点,为了将这些问题和热点进行疏理和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我们从本期开始连续登载《有关体育教学的若干热点对话》,这个讨论是由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周登嵩、赖天德及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教授毛振明三位专家进行的。讨论的话题涉及对建国后体育教学的评价,对课程设置的理论,还有教材问题、教师问题、教学进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讨论从很广泛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体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为指导体育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教多少”、“谁来教”、“在哪儿教”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读罢王占春先生最近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一、二期上的的《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一文后,对建国后的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我国现在体育课程和教材理论的现状也有了新的了解。的确,中国近代体育学科的历史还不到100年,新中国的体育课程建设也才刚刚50年,我们能有这样一个初步成型的体育课程框架和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了,这是我国几代学校体育工作者和体育课程教材研究者的心血和脚印。但是,作为面对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和体育课程教材理论研究者,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研究比起素质教育对我们体育的期待,比起其他学科的课程与教材研究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毕竟我们学科建设的历史短,研究人员也相对匮乏。我们还不能满足于我们已有的成绩,也还不能认为我们的体育课程已经是建立了“完整的体系”,现在的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中确实还有许多尚未说明和尚待整理的问题。本文本着以上的认识和为我国体育课程和教材理论做点贡献的动机,仅就在《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以下简称《论文》)文中提出的几个可以说是代表我国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7.
<正> 真名老师的《从‘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谈起》一文引出了许多需要讨论的理论问题,有些问题也实实在在困扰了我们很多年。这篇文章所提出的问题是我国的体育教学究竟是“以增强体质为主,还是以传授三基为主?”这场讨论的延伸和扩展,这场讨论已旷日持久,这次终于向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直接提出了全面的质疑。因此,意义是重大的。 在上述的那场讨论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始终被人们忽略了:那就是对“体质”这个概念应该怎样准确理解。在许多争论中,都把“体质”与“身体素质”混同了,在实际教学  相似文献   

8.
应该重视“竞技运动教材化”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读罢贵刊今年第2期发表的真名同志的文章《从‘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谈起》,感触颇深。这里提出了一个长期困扰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即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好竞技运动项目与体育教材的关系? 现实中常常见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强调体育课以锻炼学生身体为主,从田径运动中的走、跑、跳、投类项目中选择若干项进行教学与  相似文献   

9.
一、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再版本)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再版发行,在原版基础上重新设计了装祯和插图。本书就体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从“能否这样教”“为什么而教”“用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别人怎么教”几个视角展开了独特的讨论。书中有许多教学的实例和形象的插图,对基层的教改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邮购价18元(书价16元,邮费2元)二、《体育课程与教材新论》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以“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4个问题为逻辑主线,厘清了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思路,并对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行了剖析,明确了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总目标、价值意蕴,打造了一体化的内容供给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11.
真名同志写的这篇文章,给我们广大读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我们有些同志教了几十年的铅球,或研究了几十年的教材,对为什么要教这个教材,似乎想得不多,或想得不深,或难以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这个问题之所以提得深刻,是因为它涉及到了选用教材的原则和依据、教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等重要的理论问题,这实质上也是一个教学指导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提得有意义,是因为它将涉及到与滑步推铅球性质相似的一系列竞技项目教材的问题,从而又涉及到教材体系与教改方向问题等。为此,我们热烈欢迎广大读者能积极参加讨论与争鸣。 然而,在此必须明确指出:本讨论只是从理论上进行探索研究,也许在讨论中可能涉及到现行教学大纲的内容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验项目问题,但在研究结果未被决策管理部门采纳以前,研究归研究,实践归实践。在研究这一问题过程中,希望大家继续做好贯彻大纲和达标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体育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伟德 《体育教学》2008,(10):65-66
构建学生的主体性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关注的重心,体育新课程的颁布也明确指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与指导思想,在理论上,体育课程与其它的学科课程的地位具有等同性,正因为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具有同等对话的基础,体育课程也同样存在着教育学科课程中共性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学校体育界要讨论的话题,因此研究体育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然而目前关于体育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笔者认为有关学生主体性的表述尚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作为“五育”之一,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更应高度重视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由此,深入挖掘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更好地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保证。通过着重对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必要性,体育课程思政内涵,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更好地剖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为进一步完善和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发展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14.
论体育教材的选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材的选编是课程和教材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体育课程和教材建设方面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对体育教材选编的课题、“选编教材原则”的局限、选编体育教材的视角以及新旧教材的问题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困局与问题,就目标、内容与方法进行讨论。首先讨论如何理解体育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构建更加科学的目标等有关问题,提出要解决体育立德树人目标设定中“追全”“求大”“浮表”和“轻行”等问题。随后讨论如何建构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和教材问题,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德育团队编写的《体育弟子规》内容和《体育品行课课养》教材为例,对建构体育德育教材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讨论。进而对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方法论如体育立德树人的机理、创设情景、教程步骤等进行了讨论,还以北京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游泳课的教学为例,对培养学生意志的教学过程、教材准备以及实践效果进行介绍。最后,提出对大、中、小学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8点建议,即厘清学生思想品行突出问题、勾画学生身心健康“理想像”、摈弃极端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探索体育思政有效途径方法、加强体育树人的家校社共育、创编《体育课程思政教材教法》、研究体育师德内容与评价标准等。  相似文献   

16.
刘桂海 《体育科技》2002,23(1):59-61
就“铅球”运动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分析 ,旨于澄清铅球作为教材的价值和教师教学目的之间构成统一面 ,以及关于“铅球”问题带来的一系列思考 ,初步剖析了对体育教学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7.
顾渊彦 《体育教学》2011,31(5):45-46
体育教材教法的研究中,要“教什么”是个核心问题。“教什么”是能从《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得到反映的。但是,从我国体育课程的历史来看,到底应当教什么,在相关文件中却有着不同的论述。1923年后,体操科改为了体育课,在1929年、1932年的课程标准中,关于教什么的问题只是指出了“作业类别”,即游戏、舞蹈、运动三大类别。从1942年开始,在课程标准中,关于教什么的问题指出的是“教材大纲和教材要目”。解放后,1950年的课程暂行标准中指出的则是“教材纲要”。  相似文献   

18.
4.体育教学内容排列和教材低级重复问题体育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实际上是教材排列的理论问题。由于体育内容庞杂及内部关系呈现“非阶梯性”等原因,教材排列的问题一直是体育课程和教材理论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说明和解决的问题。《论文》谈到:“体育教材内容有一定广度,经常会让人批评‘蜻蜒点水’;而教材内容少一些,又会被批评为教材重复,为了完成总目标,具体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复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是必须强调的。有人认为可以实行单元教学,一个年级教过的单元(如跑、跳、投或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研究是体育课程和教材研究的基础,也是多年来在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中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而且在实践中还出现了明显分类错位的“综合分类方法”。针对这种问题,就体育教学内容分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论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的试行与推广,高中体育课程和体育教材的研究与制订,势在必行,必须提到日程上来,几年前,对高中体育课程教材如何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体育课程教材的衔接问题进行了研究。现仅就普通高中体育课程和教材的性质、目标、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便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