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作为简短实时信息发布的社交网络平台备受青睐,公益事业也借助这一平台迅猛发展。作为后起之秀的微博公益逐步在公益传播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弊端也导致微博公益出现大量问题,受到公众质疑,影响正常公益传播活动。为此,本文通过对微博公益的研究,探析其发展现状与传播特点,总结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而为探索适合微博公益传播的道路、推动微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陈萌 《新闻世界》2012,(2):52-53
微博传播所具备的广泛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征给公益活动或公益事业提供了全新的平台,这可以让公益变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可以大力推动微博中的公益事业的发展。本文由微博的特点入手,结合自己对当下微博公益的发展状况的观察,探讨微博特点同公益活动的契合,最终提出对微博公益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期社会管理中重要的公益事业部分能够在微博时代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5,(7)
公益微博目前已成为公益事业的主要信息汇聚平台,它直接开展公益活动,发起社会救助,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本文以微博媒介与人的关系为切入点,从基本信息传播与个体的情感卷入、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动因、心理影响转化为社会公益行动三个层次研究公益微博的社会动员机制,引入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试图分析个体从信息接受到转化为行动的心理动因,为公益微博传播中的媒介与人的互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微博公益是一种全新的公益模式,它强调积少成多、倡导人人公益的理念,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2011年搜狐微博发起建立了国内首个微博公益平台,此后微博公益事业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在“内容为王”的互联网平台,传播内容建设始终是媒介发展的基石,微博公益传播受140字的信息容量限制,要以最少的字符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这对其内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对民间公益组织“免费午餐”的公益微博进行实证研究,旨在分析公益微博在内容编辑方面的传播特色,探讨其内容建设的不足之处,并为优化公益微博内容,增强公益微博的传播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勇 《传媒》2016,(16)
微博公益是借助微博社交网络资源平台,以是否具有公益性质为价值判断基准,以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为目标的全部传播行为的总称,既包括专业机构、公益组织所发起的公益项目传播活动,也涵盖了个人用户的申请救助、上传分享捐助信息、实施捐款等公益传播行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浪微博已有3000多家公益机构用户和近3万个公益个人用户,为公益发展提供强劲助力。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传播的快速发展为公益事业传播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借助多元化的新媒体传播渠道,能够深刻展现公益事业的方方面面,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受到新闻素材缺乏震撼力、传播人才缺乏等问题的限制,公益传播尚未形成明显的影响力。如何提升大众的公益意识,推动公益事业传播的升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公益从业人员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社会公益事业的传播现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提高大众知晓度,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怡  王颖怡 《新闻世界》2014,(6):114-115
微博公益传播与传统公益传播相比较而言,因其所具有的全民参与、动员能力强和信息交互性、参与者多样化等推动着公益事业的践行和发展。但微博传播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如:真假难辨,公信力不足、关注度虚高、传播主体专业化良莠不齐等等,如何把微公益行动落到实处,让网友积极采取有效行动,需要我们从微公益理念宣传、法律法规监督,自我层面管理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方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梅明丽  张晶 《采.写.编》2020,(2):152-155,190
随着“互联网+”行动的推进和众筹这一新融资方式的扩散,网络公益众筹迅速发展成为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可以轻松看到公益众筹信息,参与讨论或者直接行动,培养良好的公益习惯;另一方面,近年来,公益众筹“诈捐”“虚假信息”等问题频发,影响着公众对公益和公益众筹的认知,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本文以“吴鹤臣百万众筹事件”为案例展开分析,通过搜集微博平台上事件相关微博文本,研究其传播特点和公众关注焦点,来分析公益众筹信任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娄婷婷 《新闻知识》2012,(9):29-30,17
伴随着微博的诞生与发展,"微博公益"作为一个新的传媒领域正在逐渐地影响着微博人群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其发展势头之强劲、传播效果之显著、关注度之高都使得研究"微博公益"变得意义非凡。本文拟从微博与微博公益发展入手,探讨微博公益的传播特点,并对微博公益传播进行SWOT分析,提出一些对于微博公益发展的建议,期待公益性事业能够在微博这个传播平台上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自媒体时代为背景,微博与微信与公益事业的紧密结合,从微博公益到微信公益,参与方式不断丰富。近年来随着微信的迅速崛起,参与微信公益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青年白领作为社会上具备较高素质的群体,具备参与微信公益活动的基本条件。研究发现,青年白领微信公益的参与度与年龄、性别、教育背景、最高学历、工作行业、税后月收入等因素并无显著关系。与感知易用性、传播内容的感染力、感知可信度、对微信公益的满意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郭明义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自媒体公益传播,把自己平时的生活与工作情况、参加爱心活动的感受都发布在微博上,形成了独特的微博公益品牌。郭明义微博传播社会公益文化,汇聚向善的力量,拓宽了社会公益传播的新渠道,用新媒体聚合向善的力量,巩固了新媒体平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了公益传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阚枫 《新闻战线》2024,(5):20-22
公益事业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公益传播天然具有国际传播属性。作为以国际传播见长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新闻网近年来不断探索国际视野下的公益传播方式,以“公益+议题设置”“公益+中国故事”“公益+跨界叙事”,创新主流媒体参与社会公益的形式,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微博公益伴随着微博的普遍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微博公益的迅速成长不单单是公民正能量的传播,更是传统公益活动与新兴媒体的加速融合,使其进而演化成为新型公益传播机制。作为传播主体与客体,各群体在微博公益活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试图在新媒体环境下从传播学的角度去观察微博公益活动中意见领袖与普通网民的传播作用,透析各群体对微博公益传播活动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前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微博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增,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增强了相互沟通。基于该交流平台的微公益不仅传播性强,并且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为实现方便公众关注和践行的微公益项目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微博公益传播颠覆了传统的公益观念。本文以免费午餐项目为例,重点分析其微博公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雪 《东南传播》2012,(3):75-77
微博的悄然兴起给"微公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将人们的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使公益事业正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转向平民公益。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其交互性、多元性、广泛性等特征弥补了传统媒体公益传播存在的缺陷,互联网公益实践使"轻松筹"等微公益渐成趋势。传统媒体作为公益传播的重要载体,应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变化,探索具有更佳传播效果、更好社会效益的公益传播路径,为传播社会正能量做出媒体特殊的贡献,这也是传统媒体所应当担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最先源于美国的Twitter,这种最多用140个字来传播和分享信息的沟通方式,逐渐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时尚。2009年,新浪等门户网站率先运用这一新生事物,并很快赢得了网民的认可和市场的青睐。微博的发展使网络时代进入了以“微”为代表的新纪元。微博的流行也使微公益逐渐成为公益的一种新形式,融入了草根的力量。微公益使公益事业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转移,不再高不可攀,而成为大家都可以参与的全民公益。  相似文献   

18.
观察公益传播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在近几年接连涌现出例如“打拐”“一个粉丝一毛钱”“爱心衣橱”“冰桶挑战”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作为这些公益活动的传播渠道——微博也因此成为公益传播的重要平台之一,微博凭借其传播所具有的及时性、广泛性、互动性等诸多特点,使得公益信息在微博平台上的传播与扩散愈加彰显巨大的传播效果与独特的传播特色.与此同时,基于微博平台的公益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激发受众主动参与公益的热情,加深公众对公益活动的印象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魏加晓 《东南传播》2012,(12):57-59
微博公益区别于传统的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公益行为,以人人行善、全民公益的全新理念,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快乐的、极富创意的公益新路径。本文试图对微博在公益传播中涌现出的新群体、新特点进行实例分析,并展示"微博公益"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系列问题,力求提出若干有助于推动微博公益传播长效、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9,(8):21-26
在社交媒体这一新兴话语表达空间中,公益传播力量在网络虚拟空间中重新集结和组合,新浪微博成为公益传播的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官方认证的公益机构的信息传播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以新浪微博平台上的认证公益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公益机构间的关注关系构建社会网络,通过对网络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指标进行测量,探索公益机构信息传播的网络结构和特征。研究发现:公益机构在线社会网络存在多中心的差序格局,公益机构传播存在明显的极化现象和马太效应,公益机构信息传播呈现圈子式的网络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