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卢卡奇是以实现人类的全面解放为旨趣阐发其社会主义民主化思想的。他认为资本主义民主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割裂的,是表面的政治民主和实际的经济不民主,而民主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够真正实现。他将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与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指出只有使民主回归于生活世界,恢复公民参与政治的活力,并以民主化为中介完成人的自我教化,才能够实现人类的自我完善,完成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已经存在的最高类型的民主。可是,全盘西化论者却主张,用资本主义民主代替社会主义民主,并把资本主义民主视为一种“绝对的民主”。这完全是历史的颠倒,是主观的幻想,给思想政治幼稚的人带来了混乱。因而,我们有必要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作一番考察,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3.
刘淼静 《文教资料》2012,(13):121-12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民主观,把握民主的实质和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完整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科学内涵,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这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民主法治思想虽然是历史的、具体的和意识形态的,但是它保障人们权利和规制国家权力的基本价值在社会演进中一直未变,这是它的灵魂和核心.民主法治思想成为现代国家权力合法性的观念共识是人类政治智慧发展的结晶.民主法治思想也是我国权力合法性的主流观念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法治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传统人治政治向现代民主法治政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法治的政治批判,对于新时代我国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法治上赋予了阶级偏私以合法性、民主政治以伪善性、政治解放以不彻底性,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法治的虚伪性、狭隘性和不自由性等缺陷。具体来看,阶级偏私是导致资本主义法治虚伪性的政治根源,资本主义法治作为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产物,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的政治工具;伪善民主是凸显资本主义法治狭隘性的现实表现,资本主义社会民主政治的形式化、民主成分的稀薄化、民主范围的收缩化,揭露了资本主义法治赋予普通大众政治权利的抽象性;政治解放是桎梏资本主义法治自由性主要成因,政治解放境遇中的“自由”背后始终被阶级偏私、政治斗争和个人利益所裹挟,没有达成真正的“人的解放”,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法治陷入应然和实然“二律背反”的悖论中。当前,从马克思的政治批判向度系统认识资本主义法治的实质,有助于破除西方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迷障,引导新时代法治现代化实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非常重视普通民众和青少年的政治启蒙教育和参政议政能力训练,并在创办的晓庄学校、工学团、育才学校等推行政治教育、民主教育、民主训练。陶行知的政治教育理念与实践对当前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借鉴意义,他的民主教育思想更是对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政治理论宝库有两大珍品,一是关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既要完成反对封建主义残余的历史任务、又要完成扬弃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任务的理论.二是关于“改善党的领导”的实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阶段性质变、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理论。这两大理论分别继承了马克思关于民主发展普遍规律的思想和列宁关于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发展特殊规律的思想.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上) [重点难点解析]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①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华。②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③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企图用孔教来反对革命,为其复辟帝制服务。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必须正确认识意识形态领域非物质利益的矛盾,坚决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不断提高全党的政治理论素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他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社会主义建设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方位的建设。同时他还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专题导读】 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欧美资产阶级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中获取物质力量,从文艺复兴与启蒙思想中获取思想动力,以革命与改良作为两大路径,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激烈斗争,几经曲折与反复,终于建立起以代议制为基本特点的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保障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发展。但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还极为有限,因此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民主政治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直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以为制度优越的民主政治屡屡陷入"失灵"的状况,这促使我们有必要重新考察并认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功能及局限.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固然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但是从根本上,它却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最佳政治外壳,而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来看,民主政治不过是服务于资本积累的特定社会结构当中的一种制度.自新自由主义积累模式实施以来,资本为了恢复其利润,借助民主政治的形式绑架了国家的政策,使得民主政治的功能不断被削弱,因此才出现了西方国家近些年来政治领域的种种乱局,而这些乱局不过是新自由主义积累模式在经济领域宣告失败之后又进一步在政治领域陷入困境的表现,其未来的演化方向则取决于新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尼采的政治理想,剖析了尼采不满德国的政治现状又全盘否定民主政治,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欺骗性又要求重建等级制度,看到了群众的革命力量又惧怕革命,构建超人统治的贵族政体。这从他的性格和经历中可窥一斑。出于对德国社会现实的不满,尼采全盘否定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平等观念,而中产阶级化的旧贵族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不敢发动人民革命,转而构建反时代的等级制度和贵族政体。  相似文献   

15.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囱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民彝"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住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对民众起到政治启蒙作用。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他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总结,为他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民主问题历来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思想体系斗争的焦点。民主社会主义作为现代改良主义思潮,鼓吹的一系列民主论调,把早已被资产阶级搞得混乱不堪的民主问题,更是从内容到形式作了新的歪曲。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这种论调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腐蚀剂”;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它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思想武器。因此,分析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观的误区,揭露其阶级实质,不仅有利于防止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观在我国泛滥,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自由主义将民主政治隶属于贪婪的市场经济法则之下,将市场的价值延伸并散播到所有的制度、社会行为乃至人类生活,最终导致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岌岌可危.这一方面表明新自由主义已经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另一方面也宣告了全球资本主义民主神话的破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民主政治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他早年深受启蒙思想家和黑格尔的影响,信仰自由理性。其后,发现物质利益与国家、法的矛盾,马克思意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历史局限性,从而开启了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之路。但以批判形态存在的马克思民主政治思想,其目的并不是批判,而是要超越资产阶级,构建起无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最终实现"真正的民主"。换言之,马克思的民主政治思想是批判性和建构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的个性与阮籍相似,都狂傲不羁,他出生在18世纪,正是封建王朝走向没落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萌芽的时期,在夹缝中生存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面临着重重困境,但作者依然相信这样的理想社会一定会到来,在贾宝玉的这个形象上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宝玉成为作者的精神幻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