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星体之争     
徐风 《百科知识》2007,(5X):42-43
类星体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距离我们最遥远的、最明亮的天体。因其像恒星又不是恒星,所以获得了“类星体”的名称。这是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数干个类星体。从发现时起,它就笼罩上了一层层的神秘面纱。随着近半个世纪来观测资料的积累和研究工作的进展,人们对它的探索虽说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迄今为止它的本质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     
《科学中国人》2023,(11):14-14
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学系王伟教授团队揭秘了黑洞新发现。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微类星体是银河系内由一颗中子星或黑洞与一颗普通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子星或黑洞吸积恒星的物质产生高温的吸积盘及相对论性的喷流,  相似文献   

3.
数字     
《发明与革新》2014,(3):2-2
6000光年 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天文学家通过“天图绘制者”望远镜探测恒星光谱中铁的踪迹,发现了一颗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恒星。该恒星距离地球约6000光年,在天文学上算较近的距离。它在恒星“花名册”中被列为SMSSJ031300.36-670839.3。  相似文献   

4.
夜幕降临,当我们仰望夜空,满天的繁星在闪烁。实际上,那些能够被肉眼捕捉到的星体,只是浩淼的宇宙中所有天体中很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天体只能依靠仪器的观测才能够被我们发现。这些天体中有恒星、星云、星系等等,它们都在天穹中占据着自己的位置。在那些暗淡的天体中,有一类天体具有非常神奇的特性,这就是类星体。发现类星体类星体,被认为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类星体中速度较慢的也能够达到光速的六分之一左右)在宇宙的边缘处朝我们退行而去。在飞速离去的过程中,星体内部释放出来惊人的能量,相当于200个星系能量的总和,或20万个太阳的能…  相似文献   

5.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阵列在可见光波段探测到超强类星体喷流信号,是目前观测到的类星体中辐射总功率最大的(至少超出五倍以上),可以认为其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类星体。天文学家将这个异常强大的类星体编号为SDSSJ1106+1939,根据相关研究人员介绍:“很显然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天体,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其所在星系中的巨大黑洞为该类星体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6.
它们是遥远的宇宙深处的一种星体,它们的直径不到一光年,而亮度(每秒所释放的能量)却比直径为10万光年的巨型星系还大千倍!它们看起来如同普通的恒星,但其璀璨的光芒使远在100亿光年之外的我们也能看到它们,于是科学家叫它们“类星体”,并形象地称它们为“宇宙的灯塔”。40年来  相似文献   

7.
吸积盘是现在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课题,涉及到了天体物理中最基本的问题。本文利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收集到的124个射电类星体(包括55个陡谱射电类星体天体和69个平谱射电类星体天体)的基本数据,特别是黑洞质量和宽线区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射电类星体宽线区光度与黑洞吸积盘的吸积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陡谱射电类星体天体和平谱射电类星体天体的宽线区光度与吸积率之间都有很强的相关性,表明两类射电类星体的宽线区辐射的光度可能是由于吸积盘辐射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苑》2013,(3):8-8
天文学家发现一些类星体团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宇宙天体,光穿越其最宽的部分需时40亿年。 研究者称,当宇宙仅50亿岁时,这一类星体团就开始发光了。该类星体团远大于之前发现的类星体组合,甚至挑战了爱因斯坦提出的宇宙学原理——认为从大范围来看,宇宙无论从什么角度和位置观察,看起来都是一样的。研究者认为,根据该原理,宇宙中比较大型的结构——例如类星体团——最长不应超过12亿光年。  相似文献   

9.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3):I0002-I0002
躲藏在浓浓的尘埃中的新生恒星被发现了!科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的太空望远镜,发现一系列新生恒星点缀在宇宙尘埃组成的星云中,它们好像宇宙天空中纷纷飘扬的雪花,只不过这“雪花”的颜色是红色的。整体的形状看起来又好似灯光闪亮的圣诞树丛。这些新诞生的恒星又叫“原恒星”,它们出生大概才10万年,目前这些原恒星正在从自己诞生的位置缓慢离开。随着时间的流逝,恒星的漂流运动会破坏众多恒星组成的圣诞树丛形状,雪花图案也将消失。如雪花般飘飞的恒星群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09,(3):42-42
一个宇宙再游离过程,被认为是在宇宙足够冷却、以允许第一代恒星形成之后开始的。人们是通过观测在大爆炸之后不到10亿年形成的天体来研究这一时期的。红移值z=6.42的类星体SDSS J114816.64+525150.3的宿主星系就是这样一个星系.现在研究人员已用很好的空间分辨率对其进行了威像,显示了一个存在强烈恒星形成过程的巨大区域。  相似文献   

11.
从字面理解,人们也许会认为超新星是出现于宇宙中的一颗新的星体。其实不然,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超新星爆发之际,正是恒星毁灭之时。一颗古老恒星,做出一次最闪亮耀眼的“谢幕”,百万年后的今天,天文学家们仍能还原出它昔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一项目前所观测到最遥远处恒星爆炸的研究显示,宇宙将会永远膨胀下去。这项发现是由国际合作的“超新星宇宙论计划”小组所提出,成员主要由能源部之柏克菜实验室的天文物理学家所组成。  相似文献   

13.
按照传统的天理论,在一个恒星系统之中,都是恒星向所属行星输送光和热,正如太阳和地球一样,地球上的光和热绝大部分都是由太阳供应的。然而,最近,一些科学家宣称,他们在观测中发现了太阳系外一颗给恒星“加热”的行星。  相似文献   

14.
就像高档女装一样,宇宙学也有自己的时尚和谬误。星系巡天和发现类星体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当前,搜寻宇宙第一代恒星以及探寻暗能量特性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如同超短裙和喇叭裤一样,一些已被抛弃的东西又开始复苏。特别是1990年代末被冷落的宇宙弦,正在卷土重来。现在的一些观测可能确实已经探测到了它们。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神秘的宇宙X射线来源的追踪,是现代天文学历史上最动人心的行动,最终牵扯出迄今为止宇宙里发现的最神秘的天体——类星体。  相似文献   

16.
赫歇尔望远镜的宇宙生命即将在未来几周内结束,不过其强大的能力一如往昔。据报道.赫歇尔望远镜首次捕获到了迄今为止发现过的最年幼的恒星图像.以绚丽的色彩向人们展示了这些银河系“新生儿”的模样,并使天文学家得以透彻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恒星。相关研究刊登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13,(1):6-6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月11日的报道,英国的天文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大的星体结构——由73个古老类星体或星系共同组成的“大型类星体群组(简称LQG)”,纵深达惊人的40亿光年,如此大规模星体的存在有可能会彻底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柳辉 《百科知识》2004,(10):33-34
天文学家根据天文观测认为,太阳系的行星结构确实非常与众不同,先不说最独特的有生命活动存在于地球,而且,就单从行星大小来说,太阳系有很多像地球这样的“小个子”行星。天文学家发现,在其他类似太阳系的星系中,行星因距离恒星太近,根本不可能形成“地球”这样的天体。在目前已经发现的至少120个类似太阳系的其他星系中,行星都是多气体的“大个子”。  相似文献   

19.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已知最遥远的行星,它在5000光年外绕着自己的恒星转动,比以前发现的最遥远行星还要远20倍.在已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中,它也是公转最快的,它的一年(也就是绕恒星一周的时间)只相当于地球上的29天.  相似文献   

20.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已知最遥远的行星,它在5000光年外绕着自己的恒星转动,比以前发现的最遥远行星还要远20倍.在已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中,它也是公转最快的,它的一年(也就是绕恒星一周的时间)只相当于地球上的29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