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 在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开幕之际,中共新华社党组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党的新闻事业和新华社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穆青同志表示诚挚的敬意,对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新闻界老前辈和其他同志表示欢迎和感谢! 穆青同志既是党的新闻战线上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又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的名记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  相似文献   

2.
首先,让我转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同志对“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召开的热烈祝贺,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向穆青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 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这在新闻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穆青同志既是享有很高声誉、深受群众尊敬和爱戴的名记者,又长期担任新华社重要领导职务。从1942年在延安起,穆青同志在党的新闻战线上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对党的新闻事业建树很多,取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特别是他的新闻作品,有口皆碑,影响深远,在新闻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本人曾相当长时间在穆青同志领导下工作,深受教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怀着深切怀念和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穆青传》的首发式。穆青同志是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也是新华社的老社长和新华社记者中的杰出代表。对各位同志的到来,我代表新华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穆青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仍在发挥积极作用,并将永存。穆青同志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党的新闻工作者。他献身于党的新闻事业的年代,正是我们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程中的成熟时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以及我们党关于新闻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新闻界,无论是年岁大些的,还是青年,对穆青同志都是非常崇敬和爱戴的。我也怀着同样的心情。由于我长期在新华分社工作,过去主要是“远处看”的感觉;1992年调到总社新闻研究所以后,开始进入“近处看”的境地,且因从新闻研究的角度多了,自然增添了几分思索。特别是担负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筹备工作之后,我联系穆青同志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重温他的一系列新闻作品和新闻学论述,一个认识油然而生:穆青同志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5.
今天,新华社举行穆青同志作品的首发式,并就开展向穆青同志学习活动进行部署,这也是对穆青同志最好的纪念。 穆青同志从事新闻工作60多年,在6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牢记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宗旨,尽心竭力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反映人民群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29日,在一代新闻宗师穆青逝世两周年之际,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召开了全国首届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我们选了几篇研讨会上的稿件,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穆青的研究章一并发在这里,以此来纪念穆青同志。[编按]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国新闻宣传战线正在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向穆青同志学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使广大读以穆青同志为榜样,对照穆青同志的事迹,思考在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本刊特刊发一组悼念穆青同志的章。  相似文献   

8.
《新闻实践》2004,(1):12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2003年12月26日在“穆青作品首发式”上的讲话中宣布,中宣部决定,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向穆青同志学习活动,同时开展“在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讨论。 他说,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广泛深入地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上述决定是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为了加强新闻队伍建设,配合正在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作出的。决定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以穆青同志为榜样,对照穆青同志的事迹,认真讨论“在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党的新  相似文献   

9.
在穆青同志逝世十周年前夕,南振中同志写下本文,并作为在郑州大学所做报告。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同志读了这篇文章后说,此文使他心潮起伏,穆青同志心系人民、情怀群众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仿佛上了一堂党课,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群众观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也日渐深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让我们再次共同回顾穆青同志“勿忘人民”的经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穆青同志是我们十分敬重的新闻界一位老前辈,是我国当代新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领导人和名记者。在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重要讲话之际,举行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总结穆青同志几十年的新闻生涯和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更好地肩负起新形势下党赋予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使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穆青同志16岁参加八路军,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进入延安鲁艺学习,1942年21岁时进入在延安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收日报》。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8日上午,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应江苏省东台日报社的邀请,在新华社主楼六楼会议室会见了东台日报社部分新闻工作者。80高龄的穆青思维活跃,谈笑风生,结合他近60年从事党的新闻工作的实践,回答了东台日报同志的提问。穆青同志的谈话很有现实针对性,在征得他本人同意后,我们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新闻爱好者》2011,(3):F0002-F0002
2011年3月15日,是中国新闻界一代宗师穆青同志诞辰90周年。2011年3月12日上午,“纪念穆青诞辰90周年暨新闻名篇与名记者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隆重开幕。此次研讨会由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怀着深切怀念和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穆青传>的首发式.穆青同志是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也是新华社的老社长和新华社记者中的杰出代表.对各位同志的到来,我代表新华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29日,在一代新闻宗师穆青逝世两周年之际,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召开了全国首届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我们选了几篇研讨会上的稿件,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穆青的研究文章一并发在这里,以此来纪念穆青同志。  相似文献   

15.
首先,我代表新华社党组对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穆青通讯》、《穆青散文》、《穆青论新闻》向全国发行表示热烈祝贺,向为编辑出版这三本书而付出辛勤劳动的冯健等老同志和新华出版社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国新闻学院、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21期新闻宣传干部进修班于5月5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5月18日下午,应进修班全体学员的邀请,穆青同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4名新闻宣传干部座谈。作为本期学习班班主任,我向大家介绍说:今天,我们请来了我们新闻界的老前辈、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同志来和大家座谈。1996年,新华社召开了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我把会上发的计个共产党员》拿回家。一天晚上,当我喊我10岁的女儿吃饭时,见她手里捧着《十个共产党员》,泪流满面,在低声抽泣。她问我:“妈妈,你认识写这本书的人吗?”我说:“…  相似文献   

17.
穆青同志的“勿忘人民”新闻思想是贯穿其职业生涯的重要新闻理论,本文以我国民生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为例,论述穆青“勿忘人民”新闻思想在新时期的拓展和实践。文章在综述穆青同志的“勿忘人民”新闻思想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民生新闻对穆青新闻思想的拓展和实践。文章最后提出要改进目前民生新闻中存在虚假新闻和新闻视觉低俗、狭隘等问题,倡议继续传承穆青同志“勿忘人民”的新闻思想,发展积极健康的民生新闻,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3月12日,人大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应邀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纪念穆青诞辰90周年暨新闻名篇与名记者全国学术研讨会,并作了题为《论穆青的记者成才观》的大会主题发言。此次研讨会由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社河南分社、中共河南省开封市委共同主办。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李存厚、新华社秘书长张锦,以及河南省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研讨  相似文献   

19.
今天,新华社在这里举行<穆青传>的首发式,我代表中央宣传部、全国新闻工作者对<穆青传>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向为编辑出版该书而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感谢. 穆青同志从事新闻工作60余年,给新闻宣传战线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穆青传>的出版发行,对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加强队伍建设,对推动全国新闻界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际新闻圈     
肯尼亚热情迎接中国客人新华社社长穆青,去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到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参加新华社驻非洲国家记者会议。穆青同志这次并非对肯尼亚进行正式访问。但肯尼亚新闻和广播部还是派了它的首席新闻官员兼新闻代理副局长奥迪扬博·奥基泰到机场迎接,并在贵宾室里举行了正式的欢迎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