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和高瑞一样,是一个被劝出了校门的学生。看了《湖南教育》第八期开展高瑞来信讨论的编者按,又看了《要把千百个“高瑞”请回学校》一文,使我从苦闷中看到了希望。我读初三时,学校为了在区统  相似文献   

2.
本刊第六期发表高瑞同学的来信以后,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许多教师、干部、学生家长投书本刊,围绕这件事开展了热烈讨论。大家就改进学校教育和其他工作等问题,提出了有益的意见或建议。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高瑞被“劝”出校门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片面追求升学率在相当多的学校里仍有市场,我们不  相似文献   

3.
高瑞这封信写过许久了,不知往哪里发,最后想到了我们。从信中可以看出,这位“差生”是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但是,他们初中没有毕业,就被“好言”劝出了校门。这种作法对吗?高瑞的来信,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人民教师应当如何对待学生,特别是差生?这个问题,不仅值得高瑞原在学校的老师们认真想一想,并且作出明确的回答,而且也值得所有的人民教师认真地想一想。  相似文献   

4.
近几期《湖南教育》开展对高瑞来信的讨论,的确发人深省。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风气,把千百个高瑞挤出学校,不能不引起人们心灵的颤动。然而那些没被挤出校门的学生,是否就能免遭这种风气的毒害呢?不妨听我们讲个故事。这完全是真人真事,只是出于某种考虑,将人名和地名用字母代替。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一位科普专家在看了“全国青少年电脑绘画大赛”获奖作品后发出感叹:“看到这些画儿时,我们震惊了,不是震惊他们的画有多好,而是震惊他们中很多人的想象力竟然如此贫乏。不论是几何形状、色彩,还是造型,都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如出一辙。”问题出在孩子身上,问题的症结却在教育上。没有哪所学校不是相当重视教育的,没有哪所学校不是在千方百计地寻求办好教育的最好途径。问题恰好就在“重视”和“寻求”上。“重视”的是什么?是考试,是分数。“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寻求”的是什么?是这个“名牌”,那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老师的教育科研,不是为了验证某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不是研究别人的问题,而是研究发生在学校里的教育问题;不是研究某种理论假设,而是研究现实的教育问题;不是将教育与研究搞成两张皮,而是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研究。因而,中小学老师的教育研究更应该是低坡度、低层次的研究,应结合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草根性是一线教师科研工作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7.
英国的老师特别擅长问Why(为什么)或者how(怎样、怎么),而中国老师爱问What(什么)。 英国教育,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它评价一个学校不是看最后的升学成绩,而是主要看学生在这个学校提高的幅度。  相似文献   

8.
正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为此,我们图书馆与心理老师一起,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专题阅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不是矫治,而是预防,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可能产生的心理困扰,我校图书馆利用丰  相似文献   

9.
本刊从今年第五期起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端正教育思想的评论、文章和经验,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热情支持,大家认为这个讨论很有必要。端正教育思想的讨论是全社会的事,更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事。作为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者,师范和中小学教师应该关心并积极投身到这次讨论中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并把学校端正教育的思想的好经验介绍给广大读者。这次讨论,既不是追究责任,更不是针对哪一个人,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讨论,端正思想,统一认识,明确培养目标,进一步贯彻《决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和谐宽松环境的形成。我们欢迎读者们踊跃投稿。端正教育思想的讨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校应制定出一个计划。新学年伊始,简阳县贾家镇小学制定了一个教育思想学习讨论的安排意见。这个意见虽有不足之处,但他们能重视这个问题并提上了学校的工作日程毕竟是好的。现在我们将这个不很成熟的安排意见刊登于后,供读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喧宾夺主     
我心中的教育模式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喧宾夺主”。即喧学生这个宾,夺课本这个主。这是什么意思,很好理解。也就是说.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学生“观戏”。而是老师提出某一个问题或现象,由学生来讨论、探索。这时,老师就像是裁判.对学生的思路、观点和结论进行纠正,这对于传统教育来说.难道不是“喧宾夺主”吗?  相似文献   

11.
数字     
《青年教师》2010,(4):4-4
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二是让教育家办学,我这里所说的教育家他们可能不是某些专业的专家,但是他们第一要热爱教育,第二要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如果两三年一换,那么哪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办好。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教育呼唤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寿光市教育委员会张文南1999年,我随山东教育考察团到美国访问。在一所小学,我问校长:“您认为,一所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那位校长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最大的因素不是学校的各种物质条件,不是课程,也不是教法,而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这话有些出乎我的意外。回国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体会到那位校长的话是多么正确。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没有感情投入、只是按照职业规则来按部就班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他可以不打折扣地完成教书任务,但却难以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这个冬季特别冷。对校长,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长来说,他们冷的不是身上,而是心里:缺钱,成了他们心头一块无法融化的坚冰。记者最近在苏北、苏中地区采访,每到一处,只要跟校长谈起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们总会异口同声且都无可奈何地说:没有钱,日子难过哪!我们听了先是有些莫名惊诧:学校怎么会这样穷困?等到看了一本本学校的收支流水账,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教育,钱真的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史欣 《教育》2009,(1):40-40
事实上,在一些乡村学校,“新课改”仍是换汤不换药的老模式。日前,《教育》旬刊记者接到河南省台前县某乡中学初二年级李铭阔老师的来信。他在来信中指出了农村“新课改”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育和办学当然不是一个同一的概念,这首先基于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从历史上看,有学校之前就有教育;就现实而论,在学校之外还有教育。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值得讨论的问题是,许多时候,我们往往都把学校教育看作人类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谈教育的问题也就是在谈办学的问题,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也往往被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这个冬季特别冷。对校长,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长来说,他们冷的不是身上,而是心里:缺钱,成了他们心头一块无法融化的坚冰。记最近在苏北、苏中地区采访,每到一处,只要跟校长谈起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们总会异口同声且都无可奈何地说:没有钱,日子难过哪!我们听了先是有些莫名惊诧:学校怎么会这样穷困?等到看了一本本学校的收支流水账,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教育,钱真的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到本期截稿为止,收到了许多讨论这个问题的信,内容基本上与以下发表的三信相同。 我们每年都收到与陈春清老师的信内容相同的信,发表出来请大家讨论,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怎样教学。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教学问题,在实际教学  相似文献   

18.
自从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徐闻道向志的来信和编辑部的按语以后,关于怎样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引起了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纷纷来信来稿参加讨论。截至五月底止,编辑部共收到来信来稿442件。部分地区和学校还组织教师结合本刊发表的文章进行座谈。从来稿和座谈中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是秉看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澄清认识、探求真理的态度,积极热情地参加这一讨论。四个多月的来稿,总的是根据徐闻道同志信内所反映的情况,申述自己的看法,有的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随着本刊陆续发表文章,争论的锋芒聚集在廖彩桂的《不打哪能成器》、廖华峯的《先压服,再说服》、钱模筒的《教师既要建立威  相似文献   

19.
一封来信前不久,本刊编辑部收到河北省围场县司法局王壮志同志的一封来信,信中写道: 目前,一些地方在农村中小学民办教师的任用问题上有任人唯亲、徇私舞弊的现象。个别乡村干部不是从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选贤任能。而是凭借安排民办教师的职权,把不适合教育工作的子女或亲属安排到学校任教;把那些德才兼备但与他们没有关系的优秀青年排斥在外。我县银镇乡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应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原样重复,也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因此,良好的家校联系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