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突出强调了"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人才,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同时也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西部高校拥有大规模的人才资源,担负着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当前,人才竞争愈演愈烈。西部高校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大幅度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要提高核心竞争力,人才是关键,高层次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构筑学科基地,培养、稳定和吸引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形成一批创新研究群体和学术梯队,是西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人才队伍实际情况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发展趋势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可以预见,采取重大措施,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理论家、学艺术家、企业家以及其他各类优秀人才,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事人才队伍建设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对国内外的智库及智库人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目前我国智库人才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智库人才学科背景、研究方向、工作经历等相对单一;第二,智库人才配置上缺少明确分工设置;第三,缺少智库人才的培养机制及交流平台;第四,智库人才聘用机制不够灵活。结合国内外智库人才配置情况,提出六点建议:(1)优化智库人才结构,建立具体分工机制;(2)打造学科专业多样化的智库人才队伍;(3)搭建人才交流平台;(4)创新智库人才管理机制及聘任机制;(5)完善智库人才评价体系;(6)设立知识库等专门的信息采集部门。以期能够实现我国智库人才的创新管理与培养,促进智库发展及建设,更好地解决我国各方面发展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丽  都业红 《今日科苑》2009,(16):291-291
在我国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过程中,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高等院校正是这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造就者。本文在说明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分析目前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存在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应对策,具体包括: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思想,培育创造能力、构建创新型育人机制、营造创新型校园氛围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美贸易争端的新形势下,我国吸引留学人才归国意义重大,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发现我国在留学人才引进中存在人才工作方式、市场机制、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吸引留学归国人才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提出从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发挥市场作用、完善创业政策、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吸引留学人才归国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7.
在比较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才机制现状和创新点的基础上,提出中部地区人才机制创新的三个方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构筑独具特色的人才吸引机制和创建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专家工作通讯》2007,(4):42-44
美国的人才战略包括本国人才的培养、国外优秀人才的吸纳以及人才的合理使用三个部分。这一人才机制不仅使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而且确保了其经济、科技的领先地位,并使美国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本旨在重点探讨美国在吸引、留住和使用外来优秀人才方面的做法以及美国人才立国的化传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试析自主创新的环境制约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固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应创新要素的投入,更需要的是适宜的创新环境。我国当前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在文化环境、体制环境、供给环境、互动合作环境、市场转化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制约,迫切需要通过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政策法规环境、促进创新主体互动合作、培养吸引创新人才、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加强创新文化环境建设等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比较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才机制现状和创新点的基础上,提出中部地区人才机制创新的三个方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构筑独具特色的人才吸引机制和创建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留学人才引进方面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传统引才工作方式在新形势下面临风险隐患,人才引进市场机制不健全,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融资难问题突出,人才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对此需立足国际视野开展制度创新,促进海外留学人才回流.梳理分析国际上吸引海外留学人才,特别是吸引本族裔留学人才回流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研究提出要通过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拓宽渠道引进高层次留学人员、发挥市场引才用才主体作用、完善留学人才创业政策和融资渠道、优化服务打造国际化的人才发展环境等途径,吸引留学人才归国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2.
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关联起了人才强国战略、创新型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与实现机制。本研究提出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架构和四种模式,即政府主导型、市场驱动型、社会动员型和组织自治型;进而将逻辑思辨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在每种模式下分别提出4条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及5条促进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本文在探索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与机制上作出了贡献,对区域建立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组织体系、完善相关机制、开发优化策略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本文对西部人才开发的制约因素及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现状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进而提出了西部人才开发的具体对策,主要是:增强人才观念,实施人力资本优先积累战略,发展教育,加强干部素质,营建科学的人才机制,培养,引进专业人才,注理创新等。  相似文献   

14.
创新人才的识别与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当前我国创新人才极其短缺的现状,指出当务之急是建立科学的创新人才的识别、遴选与培养机制。主要阐述了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和识别的方法;依据创新人才的特征和成长规律,建议营造创新的氛围和环境,通过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科学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将具有潜在和未显的创新人才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5.
西部高校改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的缺乏与流失,仍然是影响西部高校发展的瓶颈。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西部高校必须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社会化的现实出发,转变观念、创造条件,为优秀人才创造不低于东部的条件和待遇,同时也应改进管理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增强为人才服务的意识;最后还应在建立、培育自己的优势学科群上做长期的努力,创造吸引、培养人才的效应场,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人才是一种综合型人才。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待改进、高学历人才从事本专业研究和从事所学专业领域者比例均少、创新能力考评机制有待改善、可转化和应用的科研成果推力不足、产学研融合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对此,应进一步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政策体系、树立创新型人才正确的价值观、严格限制高学历人才入职领域、组建创新团队、制定完善的人才评价、奖励及保障机制等,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才能促进西部地区国民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保证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郑代良  钟书华 《科研管理》2012,33(9):130-137
当前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存在政策"弱法律化"、"激励官本化"、"项目碎片化"、"弱企业化"、"重引进轻自主培养化"等显著特征,从而需从营造知识积聚环境,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人机制;出台人才基本法律,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人才政策法律体系;实践人才强国战略,启动"培养为主引进为辅"战略转型;创新政策评估机制,完善人才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国际接轨制度,强化以企业为主的人才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及环境入手,分析并设计科技创新人才信息元素体系结构,构建科技创新人才指标和研究能力的评价模型,介绍基于该体系结构的相关应用,旨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信息的分析及科技人才信息库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科技人才管理的信息化和完善人才社会评价机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江苏三大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效的人才战略体系是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完善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有利于建立好的用人机制,对于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流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分析了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体系,通过对江苏省13个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的比较得出目前人才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最后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制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