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集邮史上,几乎每个集邮组织有一份自己编印的邮刊。邮会与邮刊,两者息息相依,邮会兴旺,邮刊随之活跃;邮会衰落,邮刊则衰微。可以说,邮刊是中国集邮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2.
《上海集邮》2007,(12):3
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10月18日在江苏高邮邮都文化广场隆重开幕,围绕"弘扬邮文化、引进大项目、展示新形象"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邮人绘邮"、"邮文化与邮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庆十七大,迎奥运会"邮展等。  相似文献   

3.
正马年到,邮友的新年寄语飞驰而来,令大家备感亲切。没啥好说的,《集邮博览》唯有快马加鞭,用心做好每一期,回报读者的厚爱!寻邮:邮政、邮史、邮集、邮票、邮市、邮人……赏邮藏大观。找乐:栏目互动、特色增刊、邮品赠礼;邮学团、会员"欢聚"、讲座沙龙……开心邮乐。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2011年某邮刊上,发现了一种新颖、独特的邮资邮简:说其新颖,是因为邮简是印在邮刊上的;说其独特,是因为它占用了邮刊的封底和封三,即两面都是邮简,为了一个共同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李润 《集邮博览》2013,(9):76-78
拜读《集邮博览》2011年第11期所发《"邮外邮"谈》一文,颇觉新鲜有趣,作者李近朱先生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书籍封面上的邮文化。事实上"邮外邮"不仅体现在书籍封面上,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充满邮味的"邮外邮"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信我们来看看这些邮味十足的烟标。邮味浓厚的烟标是何时与邮文化结缘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艘满载邮文化的邮船已经"驶进"武汉久华烟厂出品的烟标(国1)。这枚绿底烟标的主版图案是一艘航行于大海中的邮船。颐中烟公司在此期间出品的红印烟标(图2),则是一枚较早与邮品有关的烟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邮乘》是中国早期邮刊中的著名珍本,它是“邮王”周今觉的心血与邮识的结晶。陈志川曾高度评价说:“如果没有《邮乘》一书,也许现在中国的集邮家仍会迷恋于美观大形的杂俎西邮。而今日国邮之能被国人所注意者,《邮乘》一书可居相当之功绩矣。”《邮乘》以其开创性的华邮  相似文献   

7.
集邮偶拾     
△邮海再深,拦不住求实者的探索;邮山再高,挡不住志坚者的攀沿。 △不懂邮识者是“邮盲”;不讲邮德者是“邮痞”  相似文献   

8.
目前,各种商业邮简风行,规范的邮简不少,所谓规范是指邮政部门监制,印有监制信息。本文介绍一个比较特殊的商业邮简(见图)。该商业邮简比较规范,监制信息完整。但是,有意思的是,规格居然是信封,而不是邮简。该邮简的具体监制信息:  相似文献   

9.
李近朱 《集邮博览》2011,(11):20-21
写下这个题目,先要作些解释。邮票中有“票中票”的图案,以及此类专题的集藏;而这个“邮外邮”,则是我杜撰的一个词语。说的是和“邮”本不搭界或关联很少的“邮外”领域,竞多方位的运用了“邮”的表现元素。于是,我便给了这个现象一个自创的概念,称作:“邮外邮”。  相似文献   

10.
集邮,如果不懂邮识或邮识浅薄,如果对收藏的对象——邮票缺乏研究或知之甚少,集邮就要走不少弯路。有宝不识宝,伪品当宝收,这样的例子不少。所以我们只有不断阅读邮报邮刊和邮学著作,才能提高我们的邮识水平。我们应该重视收集各种邮刊和邮学书籍。新加坡邮学家冯锦濂先生,不惜巨资,托人求友,收藏了我国各种邮刊。特别是民间邮刊,冯先生搜罗殆尽,他远在海外犹能如此,实在是难能可贵。我们国内也有不少收  相似文献   

11.
邮会会刊是沟通邮会与会员的桥梁,是会员之间感情维系的纽带,一个成功的民间邮会,其会刊就是邮会的一面旗帜。会刊文章质量的高低,反映了邮会的研究水平的高低。本文旨在粗线条勾勒当代邮会会刊的编辑、出版情况,以唤起人们对邮会会刊现状的关注,促进当代邮会会刊收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梅 《集邮博览》2009,(12):7-8
"盂城驿前吟夕阳,高邮湖上好秋光。"2009年10月28日,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和秋而至。八方邮人再聚"邮乡",赏邮展、访邮踪、论邮事、话邮缘……明代诗人邵宝笔下的高邮城,500年后风光再现,"邮"趣盎然。开幕式像"国庆"10月28日上午,高邮五金城广场彩旗招展,礼乐高奏,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开幕式在这里拉开帷幕。600多名海内外嘉宾和全国各地集邮协会的代表汇集于此,共庆邮坛盛事。  相似文献   

13.
邮评是伴随着邮市的存在而存在,有邮市自然就会有邮评,邮评对集邮投资和邮市发展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邮评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同时相关部门对邮评人士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以致近年出现不少歪嘴的邮评充斥邮评界,使不少集邮者和投资者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4.
5月17日,市职工邮协召开创建集邮者之家工作交流会。全国集邮联副会长王新中、市职工邮协会长周恺及有关邮协的代表约50人出席。 化工邮协、港务邮协以及天原化工厂邮协、外高桥  相似文献   

15.
谢刚  周炼 《上海集邮》2013,(12):2-2
本刊讯市邮协于10月25日在上海邮政大楼新五楼举办基层邮协秘书长培训班,此次培训邀请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刘佳维、李曙光前来授课。市邮协王观铝会长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来自全市各基层邮协的秘书长和市邮协各专业委员会委员近180人出席。培训由市邮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才鸿主持。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未统一发行邮资邮简之前,有些省、市邮局自行印制了各式纪念邮简,大部分于1951年加贴邮票发售。有资料记载江西南昌发行如下:江西首届物产展览会纪念邮简;喜庆邮简;“五一”纪念邮简;“七一”纪念邮简;“八一”纪念邮简;国庆纪念邮简。武汉邮局发行了“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纪念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航空邮资邮简美国第一种航空邮资邮简发行于1947年4月29日。邮简正面右上角有DC-4螺旋桨大型飞机图案的邮资图(图13),面值10分。邮资图采用平版印刷,而不像航空邮资封的邮资图经常印成凹凸型图案。邮简左侧有"航空邮简"文字;背面还有2行文字,说明如在邮简中夹带任何物品,此简将按普通邮件寄递。此后,在1951、1953、1955年曾几次发行同一邮资图案、面值与编号的航空邮简,只是邮简背面有3行或4行说明文字的区别,所以不难识别其不同的版式或印  相似文献   

18.
邮友是集邮者在集邮活动中相互交流中自发、自愿、自然形成的一个群体。它的称谓,平凡而普通,但它让我从邮品中体味了人品,从交往中感悟了真情。邮品有价,能从市场买到,而邮友的交情则是无价的,需要彼此用心去培育呵护。邮友好似一本读不完的邮书,让我不断地收获信息,增长邮识,丰富邮藏;邮友又像一扇打开的窗,让我经常看到外面多  相似文献   

19.
《集邮博览》2008,(12):6-6
本刊讯2008年11月9日,国际集邮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邮联)主席约瑟夫·沃尔夫等到洛阳考察2009世界邮展筹备工作。代表团成员有:国际邮联主席约瑟夫·沃尔夫、副主席瑞蒙·托德,国际邮联理事、2009世界邮展顾问郑炳贤,国际邮联理事贝尔纳·吉姆内斯,国际邮联秘书长安  相似文献   

20.
一集邮自诞生以来,就与"文字"结缘。邮票邮品上的"文字"当然不可或缺,而邮文邮书里的"文字"虽汗牛充栋,但鲜有其他样式与"邮"携行。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中国集邮,曾大家迭起,并延宕至新中国。回望其程,有邮绩煌煌,邮文恢恢,然也有另样文体偶现邮刊友群:那是一种只有中国才有的辞体,谓之"长短句",亦即宋代词人辛弃疾《稼轩长短句》所示的古体诗词概念。在集邮前辈的邮外笔端,有为邮吟咏,才有了"诗意集邮"初现的美丽境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