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伯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的《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是单簧管演奏艺术中的经典之作,也是韦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乐曲的结构中韦伯主张自由,浪漫主义的色彩。本文就《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结构特征,分析其在曲式结构和音乐表达上所体现的音乐理念,并且进一步从演奏技巧方面对其作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杨云惠 《职大学报》2012,(3):42-43,25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是《风》之始也,风是乐调,《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全诗用文学语言加强了音乐语言的音乐美,从全诗的曲式结构、韵律发声、字句组合以及重章叠句四个方面可看出它的诗歌与音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漠深处》是根据歌曲《马兰谣》所改编,由著名词作家阎肃、贺东久填词,国家一级作曲家印青作曲,呈现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第三章。本文主要从词曲作者、创作背景、歌词内涵、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解析,以供演唱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能更完美的演绎作品。  相似文献   

4.
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是音乐史上早期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钢琴诗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夜曲"这种音乐体裁的创作在其创作的大量的钢琴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选例《c小调夜曲》,立足本体研究,对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材料发展手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曲式学分析,以期能窥其夜曲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邓琤 《江汉学术》2011,(5):105-108
李斯特的《艾斯特山庄的喷泉》与拉威尔的《水的嬉戏》是两首以水为题材的作品。从音乐本体出发对这两部作品的结构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演奏李斯特、拉威尔的钢琴作品,提高对钢琴音响色彩及钢琴的表现力方面的鉴赏水平,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掌握李斯特和拉威尔创作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6.
赵元任合唱曲《海韵》是一首由女高音领唱的四部混声合唱作品,它是中国合唱音乐在初创阶段的代表,也是我国合唱的经典之作。本文将分析《海韵》的音乐特征,包括它的曲式结构、和声与调式、词曲结合,从而提出对《海韵》这首作品的实际排练和指挥工作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7.
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名作《阿拉伯风格曲Ⅰ》其曲式结构与创作手法 ,是将人物、花鸟交织在一起 ,代表了阿拉伯式的建筑装饰风格 ,音乐表情术语及速度标记以及演奏技巧与方法都应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法国艺术歌曲的真正开端,应该说始于柏辽兹。1841年柏辽兹用戈蒂耶的诗谱写的声乐套曲《夏夜》(Les nuits d’été)是他最重要的创作。《在月光下》是其中一首。其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有三个方面结合:诗节与曲式结构的对应;诗歌脚韵与音乐旋律的融合;诗歌意境与音乐的交融。  相似文献   

9.
简述《童年情景》十三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对这十三首乐曲在曲式结构上存在的共同点进行分析,总结出规律或者其一般特点;对作品的和声技法及调式调性进行分析,对前面三个部分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力图说明《童年情景》曲式结构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0.
谢涛 《美育学刊》2021,(4):83-91
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作为文人音乐中的经典,是当代舞台上的一股清流。此曲是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邱大成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通过考察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的由来、对比新旧谱本,可以梳理清楚该曲结构形成的历史脉络,为以后的演奏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斯特不仅在交响诗中创造出“音乐文学化”的叙事模式,即借助戏剧、诗歌等文学题材来结构音乐,还借助绘画题材开辟出一条“音乐图像叙事”路径,其第十一首交响诗《匈奴之战》即为实践范例。从音乐叙事理论视角来看,作曲家在构建与绘画形象、色彩相一致的音乐主题动机基础上,具体通过主题变形、技法处理、结构布局、音色组合等技术形式,来营造绘画颜色与音色色彩之间的通感效果,从而达到音乐材料与标题文本的契合。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现存最早的音乐文学著作。《诗经》与音乐密不可分,小雅诗篇曲式多来自民间,以简单重复、其音乐效果相对减少,大雅曲调繁富、风格宏大,其美学意蕴与音乐效果较为丰富。文章系统探究大小雅音乐风格的本质区别,着眼于音乐风格对大小雅风格的审美异同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3.
陈培勋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钢琴作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结合了广东民间音乐的精华与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其创作特征主要体现为:旋律中大量运用复调旋律、粤调旋律和线性旋律,调式以民族调式为主,曲式结构采用双主题变奏形式,和声中三度音程、八度音程与变和弦多次出现,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石令希 《美育学刊》2021,(4):113-120
钢琴改编作品是钢琴学习重要的领域之一。通过对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转述和刻画,演奏者在发挥钢琴自身优势的同时,更能丰富其音响色彩的表现力。从双钢琴改编组曲《胡桃夹子》的改编特性出发,可以探索弹奏中如何根据原作的音乐表达意图,从音色属性、音乐形象、意境描述、版本形态对比等方面做出恰当的应对,在此过程中探寻音乐的更多表述途径,提升钢琴弹奏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肖邦是音乐史上最具独创性的作曲家,他一生专事钢琴音乐的创作,其作品个性突出,特征鲜明,与众不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肖邦的音乐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和装饰性,强调声乐性和器乐性的互相融合.他的和声大胆新颖,钢琴织体独特,曲式结构灵活自由.同时他的音乐诗意连绵并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可以说他在钢琴音乐创作的各个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特点,为19世纪的钢琴音乐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粤剧作为广府文化的意义载体,体现了广府文化多元兼容、感性世俗与务实持重的文化内涵。唐涤生的六部改编剧《六月雪》《牡丹亭惊梦》《蝶影红梨记》《帝女花》《紫钗记》《再世红梅记》至今仍盛演不衰,很大程度是因为这六部剧体现了广府文化内涵。唐氏六部改编剧在本地方言、粤剧音乐、脚色行当和舞台布置等四个方面,展现了粤剧艺术的广府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7.
莫里森的作品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而具有丰富的隐喻特征,而其中探讨的文化民主思想理念则与黑人音乐中隐含的自由、开放、动感、民主等思想息息相通。本文从音乐和文学文本相结合的视角评论了莫里森的小说主题和创作技巧,认为《爵士乐》和《最蓝的眼睛》在布鲁斯音乐这一层面上从叙事、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形成了强烈的互文。  相似文献   

18.
运用荣格关于梦的理论分析肖邦《f小调叙事曲》中曲式结构、和声、材料等因素,可以认为作曲家在《f小调叙事曲》中描述了一个梦境,这个梦境的结构以及内在的运作方式和荣格所描绘梦的结构与原理有着很强的相似之处与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赵晓强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1):144+152-144,152
本文对传统筝曲《高山流水》三大流派进行比较,阐述了传统河南、山东、浙江三大流派的特点及其流派《高山流水》艺术特征。通过对不同流派《高山流水》的特点及曲式结构等进行分析,深刻的延伸了其内在的地方筝曲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俄国最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他以怪异繁杂的风格,具体呈现了俄国音乐从古典、浪漫走向现代的变化过程。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写有百余首各种题材的钢琴作品,其中九首钢琴奏鸣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d小调第二钢琴曲奏鸣曲》(作品第14号)是一首由四个乐章构成的奏鸣曲,作者独特的个性化风格开始在这部作品中萌芽。文章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音乐风格三个部分入手,分析普罗科菲耶夫钢琴音乐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